翰龙中文网 >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第54章 汉武帝猜忌!信任度跌破警戒线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4章 汉武帝猜忌!信任度跌破警戒线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当百炼钢术推广的喜讯传遍长安之际,陈砚正带领工匠在朔方前线调试“百炼钢连弩”——这款经过改良的连弩,配合破甲箭簇,能在百步之外穿透匈奴的复合甲,霍去病的骑兵们试用后,无不交口称赞。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在长安的未央宫内,一场针对陈砚的猜忌风暴已悄然酝酿。

  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源自太史令司马迁的一封密奏。司马迁在奏疏中写道:“陈砚掌控墨家技术,天下工坊半数听其调遣;隐世墨家归其麾下,数十万工匠以他为首;更兼霍去病将军与其结盟,军权与技术权交织,恐非社稷之福。”奏疏虽未直言“谋反”,却触及了汉武帝晚年最为忌惮的“权柄旁落”问题——自从江充构陷太子、巫蛊之祸初现后,汉武帝对朝臣的信任本就脆弱,如今陈砚声望日隆,隐隐有“技术权臣”之势,令他不得不心生警惕。

  正值此时,负责监察百官的绣衣使者上报:“墨家工坊近期频繁接待西域使者,乌孙国、大宛国均赠予陈砚‘国之重器’,且隐世墨家在终南山据点囤积粮草与器械,似有不臣之心。”这些消息经有心人渲染夸大,传至汉武帝耳中时,已演变为“陈砚勾结西域诸国,意图借助墨家技术掌控天下”。

  陈砚返回长安复命时,明显感受到气氛异常。以往他面见汉武帝,陛下总会热情询问技术细节,甚至拉着他在御花园边走边谈;然而此次,汉武帝端坐龙椅,神色冷淡,目光中透着审视,仅淡淡问道:“百炼钢术推广进展如何?前线还需多少器械?”陈砚呈上详细报告,提及需增拨银两扩大生产时,汉武帝却沉默片刻,回应道:“国库近日需支援灾区,器械生产暂缓一月,待灾情缓解再议。”

  这一回答让陈砚心中一沉——他出发前已得知,灾区拨款早已到位,汉武帝此举显然意在限制墨家工坊的扩张。更令他不安的是,次日早朝,汉武帝突然颁布旨意:“墨家工坊的技术档案,即日起由兵部与工部共同监管;各地工坊的生产计划,需提前报备朝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这道旨意,实则剥夺了陈砚对墨家技术的独立掌控权。

  陈砚试图入宫解释,却被侍卫拦下:“陛下近日龙体欠安,不见外臣。”他转而向卫青与霍去病求助。卫青叹息道:“陛下晚年多疑,恐是有人在耳边进谗言,你如今手握技术与工匠,锋芒毕露,需收敛一二,避免引火烧身。”霍去病则建议:“不如主动交出部分工坊管理权,向陛下表忠心,或许能缓解猜忌。”

  陈砚采纳了霍去病的建议,上奏汉武帝,请求将长安以外的十座墨家工坊划归地方官府管理,并将《百炼钢工艺手册》交由兵部存档。然而,汉武帝的回应仅是“知道了”,既未予以褒奖,也未撤销限制令。更糟糕的是,不久后,汉武帝派遣亲信太监前往墨家工坊“巡查”,名义上是检查生产情况,实则暗中监视工匠动向,甚至要求工匠们“若发现陈砚有异常举动,可直接上报朝廷”。

  信任度的彻底崩塌,发生在“复合钢甲”研发期间。陈砚依据系统解锁的图纸,成功研发出能够抵御匈奴重骑兵冲击的复合钢甲,本欲呈献给汉武帝邀功,却在入宫途中被拦下——太监传旨:“陛下担心钢甲技术外泄,暂无需呈递,样品交由兵部封存。”陈砚无奈,只得将钢甲送往兵部,岂料次日便听闻,汉武帝命人将钢甲拆解,交由宫中工匠“重新研究”,试图绕过陈砚掌握技术。

  更令陈砚寒心的是,他收到墨尘的密报:隐世墨家在终南山的据点,被汉武帝派来的禁军“保护”,实则遭到监视;墨渊前辈因拒绝交出墨家典籍,被软禁在据点内,无法与外界联系。墨尘在信中写道:“大人,陛下已彻底不信任我们了!工匠们人心惶惶,不少人担忧会被牵连,已有几人提出离开工坊。”

  陈砚深夜来到墨家工坊,目睹工匠们神情低落,心中百感交集。他召集众人,取出腰间的青铜残片,沉声说道:“墨家技术的初心在于‘利天下民’,而非追逐权位。尽管陛下眼下心生猜忌,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持续为抗匈大业与民生福祉贡献力量,终有一日能消除其疑虑。”随后,他宣布将“农桑侯”的俸禄悉数捐出,用以改善工匠们的待遇,并郑重承诺:“若真有不测,所有责任由我一人承担,与诸位无关。”

  工匠们被陈砚的诚意所打动,纷纷表态愿意继续追随。然而,陈砚深知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他激活青铜残片,试图联系被软禁的墨渊,却发现残片的“跨地域能量共鸣”功能受到干扰——显然是汉武帝派人在终南山附近设置了屏蔽装置。“陛下的猜忌竟已至此吗?”陈砚心中苦笑,首次感受到皇权的冰冷与无情。

  次日,汉武帝突然召见陈砚,提及隐世墨家:“墨渊等人囤积粮草,恐有反心,朕已派人将其看管。你若识时务,便劝他们交出典籍,归顺朝廷,否则……”话未说完,便被陈砚打断:“陛下明鉴,隐世墨家避世百年,只为守护技术传承,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囤积粮草,仅是为应对漠北严寒;囤积器械,则是为协助朝廷抗匈。若陛下不信,臣愿以性命担保!”

  汉武帝目光如炬,紧盯着陈砚,良久才缓缓开口:“朕顾念你往昔的功勋,决定再给你一次机会。然而,墨渊等人必须迁往长安定居,终南山据点的粮草与器械,也将由兵部接管。”这一决策,虽未直接定罪,却彻底摧毁了隐世墨家的独立性。陈砚心中明了,他与汉武帝之间的信任已岌岌可危,稍有差池,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离开未央宫时,夕阳渐沉,余晖洒落在宫墙上,却无法温暖陈砚内心的寒凉。他紧握手中的青铜残片,那微弱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警示——前路荆棘密布,不仅要抵御匈奴的威胁,还需应对朝堂之上的猜疑与暗算。然而,他并未退缩。

  墨家“兼爱非攻”的信念,抗匈重任的担当,以及数十万工匠的信赖,都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在猜忌的夹缝中,他必须寻找一条既能自保,又能让墨家技术继续造福苍生的道路。
  http://www.hlys.cc/47950/1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