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擒虎献捷安晋中 论功授职固河北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威胜州的晨光刚驱散最后一丝夜雾,府衙外已响起整齐的马蹄声。柴承乾一身银甲立于阶前,看着岳飞率一千精锐护着囚车整装待发。囚车内关押的田虎和他的死忠心腹,手脚镣铐皆嵌着铁链,往日的“晋王”气焰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脸的惶恐。
“此去东京,路途遥远,师弟务必小心。”柴承乾递过一封奏折,“奏折中已详述平叛经过,田虎罪证确凿,交予朝廷后,你可以直接回去沧州,看望一下你的父母,顺便休沐一月。”
岳飞双手接过大印,齐声应道:“末将遵令!定不辱使命!”随着一声令下,队伍缓缓启程,囚车在晨光中驶向远方,围观的百姓纷纷拍手叫好,不少人还提着鸡蛋、干粮追上前,往士兵手中塞——这是河北百姓对“擒贼安民”的官军,最朴素的感激。
送走押送队伍,柴承乾转身与李纲步入府衙议事厅。案上摊着晋中各州的舆图,标注着“缺粮”“房屋损毁”“流民聚集”的红点密密麻麻。
“晋中经田虎之乱,民生凋敝,若不尽快恢复生产,恐生变故。”李纲指着舆图,语气凝重,“威胜州、盖州、晋州的粮仓皆被田虎搜刮一空,数十万百姓已经没有粮食。”
柴承乾指尖划过“山东”“沧州”两地,沉声道:“即刻传信山东,调十万石粮食经运河运至晋中。沧州的盐场也需加快运盐,保障百姓日常所需。另外,你派人联络晋中世家与地主,就说凡捐献粮草、出借农具者,战后可按贡献授予官职或减免赋税——咱们需借他们的力量,尽快稳住局面。”
指令下达后,晋中各地很快动了起来。官军士兵放下兵器,拿起锄头,帮百姓清理废墟、开垦荒地。世家地主们见柴承乾言出必行,纷纷捐献粮草。赵氏捐粮三万石,王氏出借农具千余件,连此前观望的李氏也主动提出“收留流民百户”。
不过半月时间,晋中各地的田间便重现耕作景象,倒塌的房屋旁也搭起了临时棚屋,流民们有了饭吃、有了住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博州柴青天的名声,开始响彻晋中。
无人知晓的是,深夜的威胜州客栈内,李助正与几名商人低声交谈。桌上摊着田产契约,标注着‘威胜州城郊百亩良田’‘晋州商铺十间’。
“这些田产按公子的吩咐,都以‘流民安置田’的名义买下,产权登记在‘义庄’名下。”李助将契约收好,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既不会引人注意,将来还能为公子提供稳定的粮草与赋税。”
一月之后,岳飞的押解队伍和晋中战报已经送到京城,宋徽宗得知田虎已经平定,下令处斩了田虎和其他头目。然后又准许了柴承乾和李纲的那些举荐奏折。
柴承乾和李纲一起在威胜州府衙召开军事会议,李助、乔道清及众将领齐聚一堂。案上摆着刚传过来的圣旨,那是一份任职名单,柴承乾拿起名单,声音沉稳有力:“河北、晋中已平定,朝廷论功行赏,我和李大人的举荐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他目光扫过众人,逐一宣布任命:“呼延灼调任晋州兵马都监,加强训练骑兵以防范辽人袭扰。山士奇任昭德巡检,安抚地方百姓。唐斌任潞州巡检,安定潞州秩序。”
三人起身领命,神色郑重。柴承乾继续道:“盖州乃粮草重镇,张清调任盖州兵马都监。琼英,你任盖州巡检,配合张清守卫盖州,保障粮道畅通”。
张清和琼英情投意合,已经私定终生,现在听到这份任命,心中对柴承乾更加感激。
“至于威胜州乃是晋中中心,关系着整个晋中安宁。乔道清精通民政,任威胜州知州,统筹全州民生事务。卞祥任威胜州兵马都监,主理州城防务,组建厢军抗击辽人”
乔道清闻言,心中一暖——他本是降将,没想到柴承乾竟委以知州重任。“末将定不负总管信任,管好威胜州!”他起身拱手,语气坚定。
“武松调任潞州兵马都监,鲁智深调任青州兵马督监,震慑地方恶霸。孙立熟悉登州防务,升任登州兵马都监,守护沿海安宁。”
柴承乾顿了顿,看向李助,“李助任大名府通判,管理大名府漕运与粮仓,保障河北物资供应。”
众将领皆起身领命,议事厅内气氛热烈。李助看着这份名单,心中暗暗佩服——柴承乾的任命既考虑了众人的特长,又兼顾了各地的防务与民生,可见其深谋远虑。
“大人,”乔道清上前一步,“晋中流民虽已安置,但仍有不少人无家可归,是否可在各州设立‘劝农司’,教百姓种植高产作物,发放种子与农具?”
柴承乾点头赞许:“此计甚好!你任威胜州知州后,可先在威胜州试点,若成效显着,可以上奏朝廷,到时候李纲大人一定会帮你向皇上说话。”
会议结束后,众将领陆续启程前往任职地。威胜州的街道上,百姓们夹道相送,有的提着酒壶,有的捧着特产,直到队伍远去仍不肯散去。
柴承乾站在城楼上,望着将领们离去的方向,又看向晋中广袤的大地,眼中满是坚定。
“现在,河北和晋中之地也已经落入我们的控制之中,相信不需要多久,这些地方都会是咱们的根基。”柴承乾对身旁的李助说道。
“那么面对朝廷的命令,我们该怎么办?”李助问道。
“继续等,虽然我们现在手上的兵力已经不惧朝廷,但是我们依然打不起,金国日渐强大,辽国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如果我们和朝廷开战,那么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内战之中,到时候金国南下,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最咱们只需要继续练兵积粮,待时机成熟。我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必定可以北上收复失地,重现汉家盛世!”
夕阳洒在城楼上,将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晋中大地的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田垄、近处的房屋构成一幅安宁的画卷。
http://www.hlys.cc/47951/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