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李世民重生水浒 >第29章 花船逢文会 才女李师师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9章 花船逢文会 才女李师师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汴梁城的夜色,被汴河上的灯火染得暖融融的。画舫凌波,笙歌婉转,岸边的柳丝垂在水面,被晚风吹得轻轻摇曳。

  华灯初上,柴承乾换了身月白锦袍,带着李助和卞祥登上最大的“烟雨楼”花船——这船是汴梁文人雅士最爱聚集的去处,今夜恰逢楼中举办文会,连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才女李师师也会在此抚琴助兴。

  “公子,这花船倒是比咱们沧州的酒肆热闹多了。”卞祥跟在后面,看着船上衣香鬓影的男女,有些拘谨地攥紧了腰间的短刀,与周围的文气格格不入。

  李助轻摇折扇,笑道:“汴梁文风鼎盛,这烟雨楼的文会更是藏龙卧虎,我早年便听说过河北神童的名声,正好让公子露一手,让这些酸儒也开开眼见。”

  柴承乾笑着摇头:“不过是凑个热闹,看看汴梁的风物罢了。”话虽如此,他眼底却带着几分兴致。前世戎马半生,虽也与文人论政,却少有这般纯粹的文会雅集,正好借此机会感受一番大宋的文风。

  花船共分三层,底层是酒肆茶座,二层是雅间,三层则是文会主场地。三人拾级而上,刚到二层,就听见三楼传来阵阵喝彩。走上三楼一看,只见宽敞的厅堂里燃着数十盏琉璃灯,照亮了满墙的字画,二十几位文士围坐在中央的紫檀木桌旁,正对着一幅刚写就的词议论纷纷。

  而在厅堂东侧的琴案后,坐着一位女子。她穿着件藕荷色纱裙,乌发松松挽着,仅用一支白玉簪固定,脸上未施粉黛,却肤若凝脂,眉目如画。尤其是一双眼睛,清澈如秋水,带着几分看透世事的通透,正是名动汴梁的李师师。她指尖轻捻琴弦,琴声时而清越如流泉,时而婉转如低语,将满堂的议论声都衬得温柔起来。

  “李姑娘这首《鹧鸪天》真是绝了! 汴水浮光接帝城,千帆衔日破烟轻。虹桥卧浪连朱户,酒旆摇风唤客行。漕舟密,画舫明,笙歌绕岸到天明。”一个青衫文士抚掌赞叹。

  “何止写景,‘一城烟火承天运,不负东京万古名’,这意境才叫深远!”另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点头。

  李师师停下琴声,浅浅一笑,声音如莺啼般清脆:“诸位谬赞了,不过是偶感而发。今日文会以‘春夜’为题,哪位公子有佳作,不妨赐教?”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刚才那位青衫文士起身提笔,写下一首七绝,虽工整却少了新意;又有位老者吟了首词,堆砌辞藻,不见真情。李师师含笑听着,眼中却难掩一丝失望。

  就在这时,柴承乾缓步走出人群,朗声道:“在下不才也有一首绝句,想请教李姑娘和诸位。”

  众人闻声看来,见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穿着锦袍,身姿挺拔,眉目俊朗,虽年少却气度沉稳,不由得有。李师师也抬眸看来,见他眼神清澈,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从容,便轻声道:“柴公子请讲。”

  柴承乾走到案前,取过狼毫笔,略一沉吟,笔尖在宣纸上落下:

  ‘虹跨清波接帝阍,帆连春色满朱门。莫迷画舫笙歌暖,要护天下万家温。’

  柴承乾笔走龙蛇,一气呵成。诗成之时,满堂寂静。众人看着纸上的诗句,前两句写尽秦淮夜色的繁华,后两句却笔锋一转,从风月转向江山,末句“要护天下万家温”更是透着少年人的豪情与志向,与寻常文士的风花雪月截然不同。

  “好一个要护天下万家温!”李助率先喝彩,“公子这诗,既有画意,更有骨气!”

  那青衫文士脸色微红,拱手道:“柴公子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胸怀,在下佩服。”

  老者也点头赞叹:“此诗气象开阔,非寻常闺阁笔墨可比,当为今日文会第一!”

  李师师看着那诗句,眼中闪过一丝惊艳。她见多了汴梁的才子,或婉约或豪放,却从未有少年能写出这般“护国安民”的豪情。她起身走到柴承乾面前,盈盈一拜:“柴公子好才情,好志气!小女子李师师,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近距离看她,更觉她气质清雅,虽在花船,却无半分风尘气,眼神里的聪慧与通透,比容貌更动人。柴承乾拱手回礼:“在下柴承乾,乃是河北人士。”

  李师师浅笑:“公子诗中写尽秦淮夜色与少年壮志,如公子这般才学和壮志,他日若能入朝为官,必定能匡扶社稷,造福苍生。

  接下来的时间,众人不再拘束,或谈诗论画,或抚琴唱和。李师师为柴承乾抚了一曲《广陵散》,琴声激昂,隐有金戈铁马之意;柴承乾则应众人之请,评点了几幅字画,从笔法谈到意境,句句切中要害,连几位老画师都点头称是。

  卞祥起初还坐立不安,后来见柴承乾与文士们谈笑风生,偶尔还能说出几句让众人惊叹的见解,便也放下心来,只默默守在一旁,偶尔接过李助递来的点心,吃得津津有味。

  夜深时,文士们陆续散去,李师师邀柴承乾到船头小坐。秦淮河上的晚风带着水汽,吹得人神清气爽。李师师望着远处岸边的灯火,轻声道:“柴公子不像寻常商人,也不像普通世家子弟。你的诗里有江山,你的话里有抱负,你到底是谁?”

  柴承乾看着她清澈的眼睛,坦然道:“我是沧州柴家子弟,此行来汴梁,一是巡查生意,二是看看这天下的风物人心。至于抱负,正如诗中所言,愿以丹心护江山。”

  李师师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在汴梁见多了权贵与文人,却少有这般坦诚又有志向的少年。她笑道:“我比你大几岁,若不嫌弃,你我便以姐弟相称。”

  “师师姐姐。”柴承乾自然应允,他敬她的才情与通透,这般称呼更显亲近。

  “承乾弟弟。”李师师笑着应了,眼中满是温和,“汴梁繁华,却也藏着凶险。蔡京,高俅之流把持朝政,你这般锋芒外露,可要多加小心。若将来在汴梁有难处,可来烟雨楼找我,姐姐虽只是个弱女子,却也认识些能说上话的人。”

  柴承乾心中一暖,知道她是真心关照。他点头道:“多谢姐姐提醒,承乾记在心里了。”

  夜色渐深,柴承乾带着李助和卞祥下船告辞。李师师站在船头相送,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岸边,才收回目光,指尖轻轻抚过刚才柴承乾题诗的宣纸,嘴角带着浅笑。
  http://www.hlys.cc/47951/2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