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李世民重生水浒 >第201章 古道论策定乾坤 再演李唐辅幼主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01章 古道论策定乾坤 再演李唐辅幼主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护送大军沿官道南下,马蹄踏过解冻的泥土,卷起阵阵烟尘。两岁的赵枞皇子在马车中安睡,乳母悉心照料,车厢内铺着厚厚的锦缎,隔绝了路途的颠簸。

  柴承乾与许贯忠并辔而行,身后是一万精锐骑兵,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队列整齐肃穆,一路之上,州县官员闻风而动,纷纷出城迎接,粮草补给源源不断,尽显柴承乾如今的威望。

  时近黄昏,大军在一处驿站扎营。用过晚膳后,柴承乾屏退左右,邀许贯忠来到驿站后院的亭中。月色皎洁,洒在青石地上,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两人心中的思绪。

  “将军,如今幼主在侧,兵权在握,西北折家为盟,河北、河东淮西和江南已尽在掌控,天下大势,尽归将军之手。”许贯忠率先开口,目光灼灼地望着柴承乾。

  “只是楚地、蜀地情况不明,虽暂时臣服,却未必真心归顺。不知将军心中,对未来要走的道路,可有定数?”

  柴承乾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他深知许贯忠是自己最信任、也最有谋略的部下,今日这番话,正是两人交心的时刻。“先生有话不妨直说,你我之间,无需避讳。”

  许贯忠点了点头,沉声道:“如今将军手握重兵,威望无双,天下无人能及。我有缓急两策,供将军抉择。”

  “愿闻其详。”柴承乾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急策,效仿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许贯忠语气坚定,“将军如今兵力最强,西北折家为盟,河北、河东已成根基。只要回到汴梁,振臂一呼,将士们必然响应。幼主年幼,赵家宗室尽亡,无人能与之抗衡。直接称帝,可省去诸多周折,大权独揽,政令畅通,日后北伐金贼、统一天下,皆可随心所欲。”

  柴承乾眉头微挑,示意他继续。

  “此策之利,在于速战速决,掌控全局,避免夜长梦多。”许贯忠分析道,“弊端则是,靖康之耻刚过,百姓心中仍念赵家正统。将军直接称帝,恐被人诟病‘篡权夺位’,楚地、蜀地若以此为借口起兵反叛,天下恐再陷战乱。且西北折家虽是盟友,但若将军称帝,其态度是否会变,亦未可知。”

  “那缓策呢?”柴承乾问道。

  “缓策,可效仿李唐旧事,先立幼主,权摄朝政。”许贯忠缓缓说道,“将军可尊徽宗遗愿,辅佐赵枞登基为帝,自任摄政王,总揽军政大权。利用赵家残存的正统名声,安抚天下民心,稳定楚地、蜀地的局势。待天下安定,国力强盛,再效仿尧舜禅让,让幼主将皇位传给将军。如此一来,名正言顺,无人能置喙。”

  柴承乾心中一动,他本是李世民重生,对李唐的崛起与治理最为熟悉,许贯忠的这一策,恰好契合了他的想法与经验。

  “此策之利,在于师出有名,可迅速安定民心,凝聚天下力量。”许贯忠继续分析,“赵家虽遭大难,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正统地位在百姓心中仍有分量。将军辅佐幼主,既能安抚民心,又能稳住折家等盟友,还能借正统之名号令天下,整合楚地、蜀地的资源。弊端则是,将军需忍耐时日,短期内无法直接登基,且幼主长大之后,若有人从中作梗,恐生变数。此外,摄政王之名虽权倾朝野,却也需时刻提防他人非议,行事需更加谨慎。”

  柴承乾沉默良久,心中假装权衡着两策的利弊。许贯忠的分析极为透彻,急策虽快,却风险极高,容易引发内乱;缓策虽缓,却更为稳妥,符合当前的局势。

  当年李渊太原起兵,亦是尊隋恭帝为帝,待天下大定后再行禅让,建立李唐。这段历史,他亲身经历,深知其中的关键与门道。辅佐幼主,不仅能借赵家正统之名稳定局势,更能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整合力量,推行自己的治国方略,为日后的北伐与统一天下打下坚实基础。

  “先生所言极是。”柴承乾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我选择缓策,效仿李唐,辅佐赵枞登基,权摄朝政。”

  许贯忠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将军明智。如今天下初定,民心未稳,楚地、蜀地暗流涌动,若贸然称帝,恐生祸端。辅佐幼主,以摄政王之名稳定大局,待时机成熟,再行禅让,方是万全之策。”

  “不错。”柴承乾点头道,“赵家宗室虽亡,但其正统之名仍有利用价值。我若直接称帝,楚地、蜀地的割据势力必然以此为借口反叛,届时内忧外患,北伐金贼便无从谈起。而辅佐赵枞登基,既能安抚民心,又能借正统之名号令天下,整合各地资源。待天下安定,楚地、蜀地彻底归顺,再行禅让,那时便是水到渠成,无人能挡。”

  他顿了顿,继续道:“更何况,我身为柴家后人,到时候就算接受禅让,也可以说是赵家归还我柴氏江山。天下之人,谁又能说什么?”

  许贯忠闻言,心中恍然大悟。“对啊,将军是柴家后人,只要我们提前在这个事情上做好文章,到时候将军大权在手,又有护国之功大宋必然能重现盛唐辉煌,甚至超越往昔!”

  柴承乾微微一笑:“先生过奖。如今大计已定,回到汴梁后,便按此行事。你需暗中联络朝中忠良,以及河北、河东的将领,为立幼主、任摄政王之事做好铺垫,确保万无一失。”

  “末将遵命!”许贯忠抱拳应道,眼中满是坚定。

  月色如水,洒在两人身上。亭中的谈话,定下了大宋未来的走向。柴承乾望着南方汴梁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憧憬。他知道,回到汴梁后,还有诸多挑战等待着他,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辅佐幼主,稳定天下,最终完成北伐金贼、统一天下的大业,重现华夏的辉煌。

  次日清晨,大军再次启程,朝着汴梁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车中的赵枞尚不知晓,自己的命运已与这位李世民重生的权臣紧密相连,而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在汴梁拉开序幕。
  http://www.hlys.cc/47951/4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