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李世民重生水浒 >第203章 新春聚义议天下 隐忍蓄力待时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03章 新春聚义议天下 隐忍蓄力待时机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建炎元年春节,汴梁城的残垣断壁间终于透出几分年味。红灯笼挂满了修复后的街巷,百姓们脸上渐渐有了久违的笑容,虽然都城依旧残破,但幼主登基、摄政王掌权,新政颁行减免赋税,让人们在寒冬中看到了希望。

  汴梁摄政王府内,更是张灯结彩,却无奢靡之风,唯有一股肃穆而热烈的氛围。柴承乾在此举行柴家年度会议,召集心腹文臣武将,共议天下大事。

  此次参会之人,皆是跟随柴承乾多年的核心班底。文臣之中,许贯忠、赵鼎居中而坐,李助、吕师囊、王寅、乔道清、公孙胜分列两侧,他们或统筹民政,或谋划军机,皆是柴承乾倚重的智囊。

  武将则相对寥寥,石宝、卞祥、林冲、呼延灼、欧鹏等因留守汴梁或周边,还能赶来。岳飞、卢俊义、孙安等北方将领需镇守边境,未能参会。

  五千家族护卫则在府外严密警戒,这是父亲柴进从河北带来的精锐,因为柴承乾被封摄政王,柴家又举家搬迁至汴梁,既是为了支持儿子,也是为了共护大宋。

  宴席之上,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卞祥性情耿直,率先站起身,端着酒碗对着柴承乾一揖:“摄政王,如今幼主在襁褓,天下尽归将军掌控,两淮、江南、河北、山东皆已臣服,我等跟随将军多年,盼的便是将军能登基称帝,我等也好博取从龙之功,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卞将军所言极是!”石宝、欧鹏等人纷纷附和,“将军雄才大略,再造大宋,帝位本就该归将军所有!幼主年幼,难以掌控大局,久则生变,不如将军早日称帝,以安天下!”

  这些武将大多跟随柴承乾南征北战,忠心耿耿,既敬佩柴承乾的才能,也希望能借着拥立之功,让自己和家族更上一层楼。他们的话语真挚而热烈,席间不少文臣也面露意动,目光投向柴承乾。

  柴承乾放下酒碗,脸上笑容渐收,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诸位的心意,我心领了。但称帝之事,绝不可行,还请诸位莫要再提。”

  “将军!”卞祥急声道,“如今大势已定,为何还要推辞?”

  柴承乾尚未开口,许贯忠已站起身,对着众人拱手道:“诸位将军稍安勿躁,摄政王此举,实乃深谋远虑。”

  他走到舆图前,指着巴蜀、荆楚、岭南、福建等地,“诸位请看,如今我大宋虽表面一统,但巴蜀三路、荆州两路、广南两路及福建路,情况尚未明朗。这些地区或路途遥远,我们还没有渗透,朝廷的新政尚未完全执行,地方官员与豪强的心思难以捉摸。”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若此刻摄政王贸然称帝,那些观望之人必然会以此为借口,散布‘篡权夺位’的流言,甚至勾结地方势力起兵反叛。楚地刚刚安抚,巴蜀尚未完全收服,岭南、福建远在天边,一旦引发内战,北方金国必然趁虚而入,我等辛苦创下的局面将毁于一旦,北伐金贼、洗刷靖康之耻更是无从谈起。”

  赵鼎也补充道:“许先生所言极是。民心向背,至关重要。如今百姓虽感念摄政王之功,但赵家正统的观念仍在。辅佐幼主,既能借正统之名稳定民心,又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渗透消化新收服的地区。两年,只需两年时间,我们便能将新政推行至全国,整合各地资源,安抚地方势力,储备足够的粮草与兵力,届时再议称帝之事,便是水到渠成,无人能置喙。”

  乔道清、公孙胜等人也纷纷点头,赞同许贯忠与赵鼎的看法。他们深知,如今的大宋看似稳定,实则根基未牢,贸然称帝只会引发内乱,得不偿失。

  柴承乾看着众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许先生与赵大人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我等起兵抗金,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洗刷靖康之耻,恢复大宋河山,让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北方金贼未灭,南方诸地未稳,此时称帝,便是本末倒置。”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铿锵:“我承诺诸位,待两年之后,巴蜀、荆楚、岭南、福建等地彻底稳固,新政深入人心,兵力储备充足,我便会顺应天意民心,率军北伐,与诸位共图大业,开创一个远超汉唐的盛世!”

  “摄政王英明!”众人闻言,纷纷起身跪拜,心中的疑虑与急切尽数消散。他们明白,柴承乾并非不愿称帝,而是在等待最佳时机。跟随这样一位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的领袖,未来必然可期。

  父亲柴进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他走上前,拍了拍柴承乾的肩膀:“我儿能有如此胸襟与远见,为父甚是欣慰。柴家上下,必将全力支持你,无论多久,都等你开创盛世。”

  “多谢父亲!”柴承乾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感动。

  宴席继续,气氛愈发融洽。众人不再提称帝之事,转而讨论新政推行的细节、各地粮草的储备、军械的改良以及北伐的筹备。许贯忠提出在巴蜀、荆楚设立屯田区,李助建议加强漕运建设,林冲、呼延灼则汇报了军队操练的进展,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建议被提出,一条条关乎未来的计划被敲定。

  窗外,爆竹声此起彼伏,辞旧迎新。汴梁城的百姓们在寒风中欢呼,期盼着新的一年能远离战火,安居乐业。摄政王府内,柴承乾与心腹们举杯共饮,眼中满是坚定与憧憬。

  他们知道,未来两年,将是隐忍蓄力的两年,也是为大宋崛起奠定基础的两年。待时机成熟,他们必将挥师北上,踏破漠北,洗刷靖康之耻,开创一个属于大宋的崭新时代。

  夜色渐深,会议散去,柴承乾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漫天繁星。他知道,前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只要心腹同心,军民协力,两年后的大宋,必将以更加强盛的姿态,迎接与金国的终极对决。而他,也将在合适的时机,登上权力的巅峰,完成自己重生一世的使命。
  http://www.hlys.cc/47951/4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