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从前有个忘川郡 >第100章 霓裳余韵 唐宫风云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0章 霓裳余韵 唐宫风云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长恨阁内,烛影摇曳,将新制成的凤首箜篌映照得流光溢彩。当谢珩将这架凝聚了墨非心血与柳云裳期盼的乐器置于杨玉环面前时,这位曾惊艳了整个盛唐的贵妃,眸中瞬间漾开了难以自抑的水光。

  “使君……”她的声音轻颤如风中丝弦,“此恩此情,玉环真不知何以为报。”

  素手轻抚过紫檀木琴身,指尖在二十三根丝弦上流连,动作轻柔得如同触碰易碎的晨露。她深吸一口气,在箜篌前盈盈坐下,屏息凝神片刻,指尖终于轻轻拨动了琴弦。

  空灵清澈的乐音自弦上流淌而出,正是那曲《霓裳羽衣》的华彩段落。箜篌声起,如昆山玉碎,芙蓉泣露,高亢处似凤鸣九霄,低回时如月照寒江。杨玉环完全沉浸在乐音之中,眉眼低垂,长睫在莹白的脸颊上投下浅浅阴影。她的指法繁复精妙,轮指如急雨,拂弦似流风,将盛唐宫廷的富贵风流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在这完美的技艺之下,谢珩却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缕挥之不去的哀婉。每个颤音都藏着马嵬坡的夜雨,每段旋律都浸着长生殿的誓言。当乐声转入“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段落时,她的指尖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一滴清泪悄然滑落,在珍贵的紫檀木上洇开深色的痕迹。

  一曲终了,余音在阁内久久不散。杨玉环怔怔地望着箜篌出神,仿佛透过这新制的乐器,又见到了那个许她“在天愿作比翼鸟”的三郎。

  谢珩静立一旁,并未出言打扰。他知道有些伤痛需要独自咀嚼,有些回忆需要空间安放。待阁内情绪稍缓,他才温声道:“前尘已矣,娘娘既得此器,不妨在忘川续写霓裳新谱。”

  杨玉环拭去泪痕,起身郑重行礼:“使君点拨,玉环铭记。”

  就在谢珩退出长恨阁,准备返回桃源居时,九泉之井方向突然传来异动。这次的动静远非寻常,幽蓝星辉冲天而起,光芒中竟夹杂着龙吟凤哕之声,更有金铁交鸣之音隐约可闻。

  谢珩神色一凝,立即转身赶往玄黑广场。

  但见井畔光华尚未散尽,三道身影已然显现。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身着鹅黄蹙金宫装长裙的女子,正对着一个身着明黄龙袍的男子厉声斥责:

  “李隆基!你这昏聩之君!”她的声音锐利如刀,每个字都浸着刻骨恨意,“若非你晚年昏庸,宠信安禄山这等豺狼,纵容杨国忠这等奸佞,岂会有安史之乱这塌天之祸!”

  那龙袍男子——正是开创开元盛世却又亲手将其葬送的唐玄宗李隆基。此刻他面容憔悴,眼神空洞,对这般指责竟毫无反应,仿佛一具被抽空灵魂的躯壳。

  “还有我那可怜的崇简……”黄衣女子语带哽咽,竟忍不住上前捶打他的肩膀,“若不是你在唐隆政变中背信弃义,他岂会……岂会……”

  一旁身着粉霞色襦裙的少女急忙拉住她的衣袖:“公主息怒!此地非同寻常,莫要失了礼数。”

  谢珩缓步上前,他的到来终于让激动的黄衣女子停下了动作。三人整理衣冠,齐齐行礼。谢珩目光扫过,心中已然明了——这三位正是与武则天关系匪浅的唐代名士。

  他取出《风华录》,首先看向粉裙少女。少女执笔工整写下“上官婉儿”,卷上立即浮现出一位才情敏捷、眉目聪慧的女官形象。

  接着是那黄衣女子。她接过笔时指尖微颤,落笔却力透纸背,“太平”二字跃然纸上。正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太平公主!卷上的她眉目凌厉,气场逼人,尽显镇国公主的威仪。

  最后轮到李隆基。他机械地接过笔,在册页上歪斜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笔落时,卷上浮现的形象竟带着几分模糊,仿佛映照着他晚年的昏聩与迷茫。

  录名既毕,太平公主仍余怒未消,狠狠瞪了李隆基一眼:“若非你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却又要了我儿的性命,我李唐江山何至于此!”

  上官婉儿轻声劝解:“公主,往事已矣。如今既到忘川,何不放下前尘?”

  谢珩适时开口:“三位既至此地,前尘恩怨皆成云烟。忘川超脱轮回,正可在此延续志趣。”

  他引领三人沿着忘川河畔而行。太平公主看着两岸摇曳的曼珠沙华,神色渐缓;上官婉儿好奇地打量着百家书院的轮廓;李隆基则始终沉默,目光空洞地望着河水。

  行至岔路口,谢珩唤来墨羽为三人安排居所。目送他们离去时,他注意到太平公主仍不时回望李隆基,眼中恨意未消。而上官婉儿则小心地扶着重魂落魄的李隆基,尽显贤淑本色。

  回到桃源居,谢珩独坐窗前。今日接连见证杨玉环的哀婉与太平公主的愤懑,皆与李隆基息息相关。这位曾经开创盛世的帝王,如今却成了众人怨恨的焦点。他不禁想到,若有一天武则天降临忘川,这番恩怨纠葛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窗外忘川河水静静流淌,亘古不变。而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即便跨越生死,依然在这片永恒之地继续上演。
  http://www.hlys.cc/47977/10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