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从前有个忘川郡 >第103章 星缘既定 市集百态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3章 星缘既定 市集百态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九泉之井旁的玄黑广场上,星光仿佛都格外垂青这新来的三位天文大家。李淳风与王贞仪聊得愈发投机,从星图绘制的精要,谈到浑天仪与象限仪的结构差异,再到前朝《大衍历》与清代《时宪历》的演算思路比较……一个虽是孩童模样,却底蕴深厚,一个虽是少女形貌,却思维缜密,两人言语间碰撞出的火花,竟让旁边的袁天罡都听得微微颔首,眼中不时闪过赞许之色。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淳风才猛地一拍脑袋,仿佛才从知识的海洋里惊醒,想起被自己冷落许久的师傅。他连忙小跑到袁天罡面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大礼,小脸上带着几分讨好和心虚:“弟子李淳风,拜见师傅!方才……方才与王姑娘讨论得入神,怠慢了师傅,还请师傅恕罪!”

  袁天罡捋了捋胡须,看着自己这即便化作孩童、对学问的痴迷却丝毫未减的徒弟,眼中并无责怪,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没有询问他为何是这般模样,忘川奇异,形态随心而变,他早已感知。他只是淡淡开口,问起了几个关于星辰运行轨迹推演、以及异常天象与地气关联的艰深问题。

  李淳风一听是考较学问,立刻精神抖擞,小身板挺得笔直,对答如流,不仅将袁天罡昔日所授的精髓阐述得清清楚楚,更是加入了自己在忘川观测星空后的一些新奇感悟,虽略显稚嫩,却角度刁钻,颇有见地。

  袁天罡听完,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微微颔首:“嗯,看来并未因换了天地便荒废了根本,甚好,甚好。”

  他随即转向一直在旁静观的谢珩,执礼道:“谢使君,贫道于此地初来乍到,于居所一事并无甚要求。既然劣徒已在此安顿,想必眼光尚可。他的居所附近,若有空置院落,便请使君为贫道安排一处即可,也方便贫道就近督促他的功课。” 言语间,对自己这位徒弟的信任与亲近表露无遗。

  王贞仪此时也走上前来,她看了看李淳风,又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李淳风所指的大致居所方向,略一思忖,便对谢珩道:“使君,小女子也想将居所选在李公子住处附近。”她顿了顿,似乎觉得有些唐突,解释道,“小女子于天文一道,尚有诸多疑惑,想着能与李公子、袁道长毗邻而居,日后请教起来也便宜些。”

  谢珩闻言,心中并无意外。这三位皆是痴迷于仰望星空、探究宇宙奥秘之人,心性相近,趣味相投,选择比邻而居,实属必然。他点了点头:“三位志趣相投,比邻而居,互相切磋,确是美事。袁道长之请,自无不可。王姑娘的居所,亦可安排在李淳风住处另一侧,只是……”他目光扫过王贞仪,考虑到她毕竟是女子,且时代观念不同,便补充道,“王姑娘的院落会稍远些许,更靠近忘川市集方向,往来采买或接触其他名士,也更为便利。”

  王贞仪聪慧,立刻明白了谢珩的体贴之意,感激地福了一礼:“使君考虑周详,贞仪多谢。”

  事情既定,谢珩便引着三人离开九泉之井,往居住区行去。路上,王贞仪似乎想起了什么,快走几步,与谢珩并行,轻声询问道:“谢使君,小女子曾研读古籍,对魏晋时期一位精于数学、着有《九章算术注》的刘徽先生产生浓厚兴趣。不知……这位先生,可曾降临忘川?”

  谢珩略感讶异,没想到王贞仪会问起刘徽。他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刘徽先生学识渊博,尤善精算,谢某亦久闻其名。只是,缘法未至,他尚未至此地。王姑娘还需耐心等待些时日。”

  王贞仪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便释然,轻声道:“是贞仪心急了。如此大家,若能得见,当面请教,实乃幸事。既未至,便静候机缘吧。”

  行至一处岔路口,已能望见李淳风那处挂着自制简易星盘的小院。袁天罡停下脚步,对谢珩道:“有劳使君引路,既已知方位,贫道便与劣徒自行前去即可,不耽误使君公务了。”说罢,对着谢珩拱手一礼,便拉着还在回头跟王贞仪使眼色的李淳风,径直朝着小院走去,显然已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徒弟的“老巢”,顺便考较他更多功课。

  谢珩看向王贞仪:“王姑娘是随我再去挑选具体院落,还是……”

  王贞仪想了想,道:“使君事务繁忙,贞仪不敢再叨扰。既然大致方位已定,贞仪想自行前往市集方向看看,熟悉一下环境,顺便……或许能寻些制作仪器的材料。”

  “如此也好。”谢珩颔首,“若有任何需要,可随时至桃源居寻我,或告知市集管事墨羽。”

  王贞仪再次道谢,随后转身,朝着与袁天罡师徒相反的方向,步履轻快却又带着学者特有的沉稳,向着隐约传来喧闹声的忘川市集走去。

  谢珩独自一人,沿着忘川河畔,信步返回桃源居。暮色渐沉,忘川特有的微紫天光与河岸两旁次第亮起的灯笼光华交织,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途经市集外围一座横跨活水溪流的天桥时,他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桥边,一位身着月白色宽袖长衫、意气风发的年轻书生,正一手执着酒壶,一手遥指天空中初升的、与人间一般无二却似乎更显清澈的明月,放声吟诵着什么,姿态潇洒不羁,正是李白。而他身旁,一位穿着青色儒衫、面容尚带几分青年稚气却目光沉静的书生,则频频点头,时而附和几句,神情专注,正是杜甫。两人一豪放一沉郁,在这忘川月下,依旧延续着那份跨越时空的知交情谊。

  目光掠过天桥,投向市集一侧较为安静的角落。但见一位身着玄色帝王常服、身姿挺拔、眉宇间犹自带着一丝青年帝王锐气的嬴政,正负手而立。他身旁,跟着一位身着深色官袍、正值壮年、面容精干的李斯。二人并未关注市集的喧闹,似乎正在低声交谈,嬴政偶尔抬手,指向市集的布局或是某处建筑,李斯则躬身细语,仿佛在汇报或探讨着什么。虽离得远,听不清具体内容,但那姿态,依稀仍是君臣奏对的模样,只是少了几分森严,多了几分故人重逢的感慨与忘川独有的平和。

  快要走到桃源居时,路过一片较为开阔的草地。只见一人身着融合了书生儒雅与武将英气的戎装,正手持长剑,在月光下起舞。剑光霍霍,身形矫健,时而如鹰击长空,时而如龙潜深潭,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感,正是辛弃疾。他口中并非吟诗,而是哼唱着一首腔调古朴、带着明显北方边塞风味的歌谣,歌声苍凉激越,与他矫健的剑舞相和,仿佛将金戈铁马的岁月与“醉里挑灯看剑”的慨叹,都融入了这忘川的月色之中。

  谢珩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静静地走过,将这些鲜活而生动的景象收入眼底。李白杜甫的诗酒唱和,嬴政李斯的君臣夜话,辛弃疾的月下剑舞……这忘川之地,正因为这些来自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灵魂的名士们,而变得愈发丰富多彩,充满了永恒的魅力。

  他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淡淡的微笑,步履从容地踏入了桃源居的大门。殿内,等待他处理的玉简依旧堆积如山,但此刻他的心绪,却因这归途所见,而变得格外宁和。管理这片超脱之地,见证这些千古风流人物的新生与交融,或许,这便是他身为忘川使君,最大的意义与乐趣所在。
  http://www.hlys.cc/47977/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