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从前有个忘川郡 >第52章 法家求典 使君再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2章 法家求典 使君再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自《忘川暂行管理条例》颁布后,郡内氛围愈发井然,诸位名士各安其所,偶有小摩擦,也大多能依条例精神自行化解,或寻人调解,谢珩肩上的担子着实轻了不少。李斯则凭借着处理文牍、完善细则的卓越能力,俨然成了桃源居不可或缺的臂助,与墨羽管家配合默契,将忘川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日,谢珩正于桃源居内翻阅李斯新呈上的、关于合理规划灵植采摘区域的细则草案,忽见韩非自门外走来。与平日沉静思索或专注于书院典籍时的状态不同,此刻的韩非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与困扰,步履也较往常快了几分。他手中还紧紧攥着一卷似乎是刚从书院取来的竹简,上面记录的应是某种后世律法的摘要。

  “使君。”韩非走到近前,拱手一礼,声音虽因风华录之效而流畅,却透着一股明显的为难。

  “韩子何事寻我?可是书院中遇到了什么难处?”谢珩放下手中草案,温和问道。他注意到韩非手中那卷竹简边缘已有磨损,显然是被反复翻阅所致。

  韩非将手中竹简轻轻放在谢珩面前的几案上,叹了口气,指向其中一行文字:“使君请看,此乃斯……乃李斯协助整理时,抄录的后世律法要目。非近日潜心于此,获益良多,然……然每每思及其中所引、所述,总觉有所缺憾,犹如拼图缺失了最关键的一块。”

  他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继续道:“非观后世律法,尤其隋唐以降,其体系之完备,法理之精深,令人叹服。其中多有提及,有一部集前代立法之大成,堪称承前启后之典范的巨着,名曰《唐律疏议》。其‘疏议’部分,不仅解释律文,更阐发立法原理、法律原则,于法理之探究,尤为核心。”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求与未能得见的遗憾。

  “非寻遍书院现存所有律法类目及史部典籍,竟……竟未见此书踪影!”韩非的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失落,“非本以为,忘川既汇聚千古智慧,此书理应收录其中才是。莫非……是收录有所遗漏?或是此书过于浩繁,尚未及整理纳入?”

  谢珩闻言,心中了然。他微微颔首,解释道:“韩子所感不差。忘川书院典籍,虽力求广博,然天地浩瀚,文明如烟,确实未能尽收所有文献。尤其是一些卷帙浩繁、或流传有所波折的典籍,有所缺失,亦是常情。这《唐律疏议》……我亦有所耳闻,知其确为法学瑰宝,看来,目前书院之中,确实尚未收录此书。”

  韩非脸上顿时露出极为失望的神色,他喃喃道:“竟是如此……可惜,可惜啊!听闻此书不仅律条清晰,其‘疏议’部分更是融合经义,辨析毫芒,于理解法律之精神、适用之精妙,有无可替代之价值。若能一观,于非之法家研究,定有醍醐灌顶之效……” 他对于学问的执着与热忱,在此刻表露无遗,那神情,仿佛一位美食家听闻绝世佳肴而不得尝,一位武者得知至高武学而不得见。

  谢珩看着韩非这般模样,又想起他平日沉心学术,为忘川书院贡献良多(虽其贡献多在理论层面,但那份纯粹求索的精神令人动容),心中便有了决定。他沉吟片刻,开口道:“韩子既如此渴求此书,而忘川暂缺,或许……我可再往阳世一行,尝试为你寻来。”

  韩非猛地抬头,眼中瞬间爆发出惊喜的光芒,但随即又闪过一丝犹豫:“使君……这……阳世之行,岂是易事?为非一人之求,劳动使君大驾,非心中实在不安……”

  谢珩摆了摆手,微笑道:“韩子不必如此。汇聚典籍,丰富书院,本就是我忘川应有之义。你能指出缺失,并提出需求,亦是助我完善忘川。况且,我前次前往阳世,也算熟门熟路,再走一遭,并无大碍。只是需要些时日,你需耐心等待。”

  见谢珩态度诚恳,并非客套,韩非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后退一步,对着谢珩深深一揖,声音都有些微颤:“使君高义!非……非感激不尽!若能得窥《唐律疏议》,实乃平生大幸!使君但请放心前去,非定当守候,绝不给郡中添乱。非……非就在三世楼等候使君佳音!” 他口中的三世楼,乃是忘川存放更为古老、珍贵或待整理典籍之处,平时由墨羽负责管理,韩非显然是打算一边在楼中查阅其他资料,一边翘首以盼了。

  “好,那便如此说定。”谢珩点头,“我稍作准备,便即动身。韩子安心在三世楼等候便是。”

  韩非连连称是,又郑重地行了一礼,这才怀着满腔的期待与感激,转身快步朝着三世楼的方向走去,那背影竟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谢珩看着韩非离去,摇头失笑。这位法家集大成者,对于学问的痴迷,当真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过,这也正是忘川吸引这些英魂的魅力所在——在这里,他们可以抛开世俗羁绊,纯粹地追求各自心中的“道”。

  他并未立刻动身,而是先寻到了李斯和墨羽,将此事告知,并嘱咐他们在自己离开期间,依照条例妥善处理郡中事务,若有急事,可通过特殊法门联系。李斯听闻谢珩要为韩非寻找《唐律疏议》,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复杂之色,似有追忆,似有感慨,最终只是拱手道:“使君放心,斯与墨羽先生必当尽心竭力。《唐律疏议》……确为不朽之作,韩非师兄能得此书,于其学问,当有大进。” 他言语间,似乎也对此书颇为看重。

  安排妥当后,谢珩回到静室,再次取下了那支“乾坤镜”木簪。清辉流转,笼罩周身,紫袍官服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身便于行走的青色布衣,容貌亦在道法作用下变得平凡无奇,唯有一双眼眸深处的沉静未曾改变。

  “《唐律疏议》……大唐……”谢珩心中默念,调整着乾坤镜穿梭时空的锚点。既然此书成于唐代,自然要去唐代寻找。他锁定了记忆中大唐王朝气象最为恢弘、文化最为鼎盛的那个时期。

  仙力微注,时空通道悄然开启。谢珩一步踏入,身影消失在静室之中。下一刻,他已置身于一条熙熙攘攘、充满盛唐气象的宽阔街道上,耳边传来的是不同于明代北京的喧闹,空气中弥漫着胡饼、酒香与香料混合的气息,往来行人服饰各异,多有胡商,街边店铺旌旗招展,建筑宏大开朗。

  谢珩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不同于明代的盛唐风华,他的身影,很快便融入了这盛世的滚滚人流之中,开始了新一轮的寻觅。
  http://www.hlys.cc/47977/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