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诗仙邀讲 醉吟初逢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谢珩正在桃源居内审阅李秀宁呈上的、关于兵棋推演所需物资的最终清单,殿外传来一阵洒脱不羁的脚步声,伴随着清朗的吟哦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谢使君——可在否?”抬头望去,只见李白身着月白长衫,衣袂飘飘,手持一个朱红酒葫芦,脸上带着七分酒意三分狂态,笑吟吟地迈步而入。他虽看似微醺,眼神却明亮如星,透着诗人特有的敏锐与热情。
“太白先生。”谢珩放下手中玉简(记录清单的载体),含笑示意,“今日是何好风,将你吹来这枢机殿?”他知李白性子,不喜提及翰林旧职,故以“先生”或其号“青莲居士”相称,更为妥帖。若无要事,李白多半是在市集逸趣社与杜甫、张良等人诗酒唱和,或是于忘川河畔独酌,对月抒怀。
李白走到案前,也不客套,将酒葫芦往案上一顿,发出清脆声响,随即拱手,难得地带上了几分正式神色:“在下此来,是受百家书院诸位同仁所托,特来恳请使君一事。”
“哦?何事需劳动太白先生亲自前来?”谢珩有些诧异。百家书院自筹建以来,主要由张良、玄奘、韩非等人主持,汇聚了苏轼、佛印等众多名士讲学论道,氛围浓厚,何须他来置喙?
李白直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谢珩:“吾等希望,谢使君能移驾百家书院,开设讲席,为吾等讲学一番!”
“我?”谢珩闻言,更是惊讶,几乎失笑,“太白先生莫要说笑。谢某何德何能,敢在书院诸位先贤大才面前班门弄斧?书院中有张良先生运筹帷幄,韩非子深研法理,玄奘法师精通佛典,苏学士文采风流……更有太白先生你这样的诗仙,谢某才疏学浅,岂敢登台讲学?”
“使君过谦了!”李白连连摆手,语气诚挚,“此非太白一人之念,乃是子房先生、韩非兄、东坡居士、玄奘法师,乃至秀宁姑娘、许负夫人等一众同仁的共同心声!”他见谢珩仍有疑色,便详细解释道:“使君可知,吾等虽各有所长,或精于文,或通于武,或深究义理,或擅长技艺,然皆困于自身时代与见识之藩篱。而使君你,执掌忘川,维系此方天地平衡,调和千古英魂之气运,观遍不同朝代兴衰更迭,其视角之宏阔,见识之广博,非吾等任何一人可及。”
他拿起酒葫芦豪饮一口,继续慷慨陈词:“譬如,使君如何看待这百家争鸣?如何平衡不同时代理念之冲突?又如何在此超脱之地,延续文明薪火?此等关乎忘川根本、文明传承之大道,非熟读几卷经书、精通一两门技艺便可阐述。需有统揽全局、洞悉本质之慧眼,而此人,非使君莫属!吾等翘首以盼,愿闻使君高论,以开茅塞,以广见闻!”
谢珩听罢,心中震动。他未曾想到,自己在诸位名士心中,竟有如此分量。他们看重的,并非他的诗词歌赋或某项具体才学,而是他作为忘川使君,所拥有的独特视角与维系文明延续的职责经验。这确实是一个他未曾深入思考,却又确实只有他才能讲述的“课题”。
他正自沉吟,权衡是否应下此事,殿外又传来一阵急促却不失优雅的脚步声。只见许负夫人手持鸠杖,快步走入,神色略显奇异,对着谢珩道:“使君,讲学之事或需暂缓。老身方才于河畔观气,似觉忘川又有新的缘法波动,恐有名士到访。”
谢珩一怔,下意识感应九泉之井,却并未察觉到如之前几次那般强烈的能量震荡。“许负夫人,在下并未感应到九泉之井有异动……”
许负微微摇头:“此次动静极小,似非寻常降临,更似……悄然而至。气息隐于市井之间,若非老身对气机流转略有感应,几难察觉。”
李白闻言,酒意都醒了几分,大感兴趣:“哦?悄然而至?莫非是哪位性情独特的雅士?走走走,使君,我等一同前去看看!”他好奇心起,也顾不上继续游说谢珩讲学,拉着谢珩便往外走。
谢珩心中也觉诧异,便与李白、许负一同前往九泉之井广场。抵达之时,果见井口平静,星辉如常,并无任何降临异象。然而,广场边缘,靠近市集的方向,却见一道纤细的身影正在悠然踱步,时而驻足观望四周奇景,姿态闲适,仿佛只是寻常游园。
那是一位女子,身着素雅的宋制褙子与长裙,发髻轻挽,插着一支简单的玉簪。她面容清秀,眉宇间却带着一股疏朗之气,眼神微醺,面颊泛着淡淡的红晕,步履间略有蹒跚,显然带有几分醉意。
她似乎漫无目的地游荡着,鼻翼微动,忽然像是嗅到了什么极其吸引她的气味,眼眸一亮,循着气味便朝着谢珩他们所在的方向望来,目光最终锁定在李白手中那显眼的朱红酒葫芦上。
她步履稍快了些,走到近前,对着为首的李白,依着宋时礼节,敛衽一礼,动作虽因醉意略显随意,却不失优雅。她抬起醉眼朦胧的眸子,声音带着一丝慵懒与渴盼,开口问道:“这位郎君,不知……不知壶中是何佳酿?香气清冽,竟引得妾身……酒虫大动。”
她这一行礼,言辞称谓,以及那浑然天成的、与酒为伴的气质,让谢珩心中瞬间闪过一个名字。再看其风姿神韵,虽带醉意,却难掩其内在的才情与不羁,与史籍记载中的那位宋代奇女子何其相似!
李白本就是酒中仙,见对方亦是同道中人,且举止不俗,顿时大生好感,哈哈一笑,将酒葫芦递了过去:“此乃忘川特产的‘醉忘忧’,滋味尚可。娘子既好此物,不妨共饮一杯?”他言语豪爽,全然不顾初次见面的礼数拘束。
那女子也不推辞,接过酒葫芦,仰头便饮了一口,动作颇为豪迈。酒液入喉,她眯起眼,细细品味片刻,赞道:“好酒!清而不淡,烈而不燥,回味绵长,竟比妾身昔年所饮诸般佳酿,更多一份超然之意!”她将酒葫芦递回,再次施礼,“多谢郎君赠饮。妾身……易安,有礼了。”
易安!果然是她!宋代第一才女,婉约词宗,却亦有着“沉醉不知归路”豪情与“生当作人杰”气魄的——李清照。
谢珩心下了然,取出光华流转的《风华录》与那支灵光凝聚的笔,温言道:“原来是易安居士驾临忘川。在下忘川使君谢珩,居士既至此地,便请在此录下名讳,灵识与此地相连,方可安驻。”
李清照醉眼瞥见那玄妙的册籍,似乎并不十分惊奇,只是歪着头笑了笑,接过光笔,在那空白页上,以她特有的、清秀中带着筋骨的字迹,写下了“李清照”三字。笔落,风华录上光华微闪,桃源居内的丹青卷上,也随之增添了一道清丽绝俗的身影。
李白在一旁看得有趣,笑道:“易安居士?好名号!看来亦是酒国英豪,诗坛俊彦!日后这忘川河畔,太白不愁无人对饮论诗矣!”他显然已将这位新来的、气质独特的女名士,引为了知己。
李清照闻言,亦莞尔一笑,醉意盎然中带着才女的敏锐:“青莲居士?莫非是‘谪仙’李太白?妾身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甚至哉!这酒……甚好,不知居士可愿再与妾身,共浮一大白?”
看着这两位跨越数百年的诗酒大家初见便如此投缘,谢珩心中莞尔。百家书院讲学之事虽被暂时打断,但忘川能迎来李清照这般人物,无疑又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色彩与可能性。
http://www.hlys.cc/47977/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