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从前有个忘川郡 >第89章 心绪暗生 去留两难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89章 心绪暗生 去留两难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接下来的这一日,天色刚蒙蒙亮,谢珩便与柳云裳一同出了门,再次前往桑家瓦子。与往日不同,谢珩今日的心思并未完全沉浸在柳云裳的琵琶声里。他看似随意地坐在老位置,目光却不时扫过勾栏入口与场内角落,神识微展,留意着是否有昨日那群纨绔子弟的气息与身影。他气度沉静,昨日那掷出十片金叶的豪举早已传开,此刻周遭茶客虽不免偷偷打量他,却再无一人敢像孙三那般上前搭讪自讨没趣,只余下窃窃私语与敬畏的目光。

  柳云裳在台上演奏,今日选的曲子比往日更为用心,时而激昂如《将军令》,时而婉转如《汉宫秋月》,弦弦掩抑,声声思虑,眼波流转间,总是不自觉地飘向台下那道青衫身影。见他目光巡弋,神色专注却非为琴音,她心中明了,一股暖意与忐忑交织涌上心头。

  直至日头偏西,表演终了,那群纨绔子弟始终未曾出现。或许是真被谢珩的财力与不明底细所慑,暂时偃旗息鼓;又或许是另在酝酿着什么。无论如何,今日算是平安度过。

  二人并肩走在返回柳府的路上,秋日的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街市依旧喧闹,柳云裳的心却比来时沉重了几分。

  “看来他们今日是不会来了。”谢珩开口,打破了沉默,语气一如往常的平静,“明日便是十八,鬼市开市之期。若此行顺利,能觅得那架箜篌,谢某……也该向娘子辞行了。”

  他的话如同一声轻轻的钟鸣,敲在柳云裳的心上。她脚步微微一顿,侧过头看向谢珩,夕阳的金光映照在她脸上,却驱不散骤然笼罩上来的失落与阴霾。原本因他陪伴、因今日平安而生出的些许轻松愉悦,瞬间消散无踪。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喉咙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

  沉默地走了一段,眼见柳府那熟悉的门墙在望,柳云裳终于忍不住,停下脚步,抬起头,目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求,望向谢珩:“谢官人……明日之后,便一定要走么?寒舍虽陋,总还能遮风避雨。官人……不能再多住几日?”她的声音比平日低沉,带着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挽留之意。

  谢珩看着她眼中那清晰可见的失落,心中微叹,面上却依旧温和,摇了摇头:“多谢娘子好意。只是箜篌乃谢某所需最后一件乐器,此物一旦到手,汴京之事便算了结。谢某还需离开汴京,去往别处,寻访合适的乐师,方能组建乐班。天下之大,总不能一直停留在一处。”他的理由合情合理,指向明确,断绝了任何拖延的借口。

  柳云裳怔怔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带,心绪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波澜丛生。离开汴京……寻访乐师……这几个字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她想起这短短数日,谢珩的屡次解围,他的慷慨相助,他那深不见底却又令人安心的气度,以及昨夜月下,他吟诵诗句时那清朗专注的侧影。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混杂着对现状的不甘、对未来的茫然,以及一种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的情愫,在她心中疯狂滋长。

  她低下头,贝齿轻咬下唇,内心挣扎了许久。夕阳的余晖渐渐收拢,暮色开始四合。终于,她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谢珩,语气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谢官人!若是……若是寻访乐师,云裳……云裳可否毛遂自荐?”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云裳虽不才,于琵琶、箜篌尚有些许心得。只要官人不弃,云裳……愿意跟随官人,浪迹天涯,为官人乐班效力!”

  这番话,在北宋礼法森严的背景下,由一个官宦出身、尚存清白的女子口中说出,几乎等同于抛弃一切,将自身的未来与名节,全然系于一个相识不过数日、来历不明的男子身上。其中蕴含的勇气、信任,以及那隐秘难言的情意,重若千钧。

  谢珩闻言,真正地愣住了。他看着她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那双美眸中闪烁的决绝与期盼,心中震动。他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她身上虽略显旧却依旧难掩闺秀气质的衣裙,想起了她空荡寂寥的府邸,以及她提及父母外祖时那深切的哀伤。

  他缓缓摇头,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静,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惜:“柳娘子,你的心意,谢某心领。只是,组建乐班,漂泊四方,并非你想象中那般风雅有趣。那是真正的江湖之远,风餐露宿,舟车劳顿,其中艰辛,绝非你这般金枝玉叶所能承受。你尚有宅院可居,何苦随谢某去受那颠沛流离之苦?此事……莫要再提。”

  他拒绝得干脆,理由也无可指摘。柳云裳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如同被风吹灭的烛火。她低下头,长长的睫毛掩盖住眸中翻涌的失望与酸楚。良久,她才轻轻叹息一声,声音几不可闻:“是云裳……唐突了。”她不再多言,默默转身,走向近在咫尺的府门,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单薄落寞。这一刻,她心中竟荒谬地生出一丝念头——若明日鬼市寻不到那架箜篌,该多好。

  回到柳府,老嬷嬷早已备好了晚膳。饭菜摆在正堂的食案上,虽只有他们二人用餐,却也摆了三四个碗碟。一碟切得薄薄的、用酱料腌渍的旋炙猪皮肉,一盆热气腾腾的羊脂韭饼,一瓮加了姜丝桂末的鱼片粥,还有一碟时令的、淋了香油的秋葵。菜式简单,却也能看出嬷嬷的用心。

  席间,气氛沉闷。谢珩依旧吃得从容,柳云裳却只是用筷子拨弄着碗中的粥米,食不知味。嬷嬷站在一旁伺候,看着自家小姐这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又看了看神色如常的谢珩,浑浊的老眼中满是忧虑,却也不敢多问。

  饭后,谢珩道了声“慢用”,便自行回了东厢客房。

  待谢珩走后,嬷嬷一边收拾碗筷,一边终于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小姐,您和谢官人……这是怎么了?老奴瞧着,您从回来便不对劲。”

  柳云裳坐在那里,望着跳跃的灯花,怔怔出神。听到嬷嬷的问话,她积蓄了一晚的委屈、失落、彷徨,仿佛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她并未隐瞒,将今日谢珩提及即将离开,自己如何冲动之下提出要跟随,以及谢珩如何拒绝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嬷嬷,连同自己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既想他如愿又怕他如愿的复杂心绪,也一并倾吐了出来。

  “……嬷嬷,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柳云裳的声音带着哽咽,“明知他来历不明,前路未卜,可……可只要他在身边,我便觉得安心。他说要走,我这心里……就像空了一块似的。我甚至……甚至希望他找不到那箜篌才好……”她将脸埋入手掌,肩头微微耸动。

  老嬷嬷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然与心疼交织的神色。她放下手中的抹布,走到柳云裳身边,伸出粗糙的手,轻轻拍着她的背,如同她幼时受了委屈那般。

  “小姐啊……”嬷嬷长叹一声,声音沙哑却带着看透世事的沧桑,“你这副模样,老奴瞧着……倒是像极了当年的夫人。”

  柳云裳抬起头,泪眼婆娑地望着嬷嬷。

  嬷嬷眼中泛起回忆的微光,缓缓道:“当年,夫人也是出身书香门第,老爷那时还只是个清贫的太学生。夫人便是看中了老爷的才华与那股子沉稳劲儿,不顾家中反对,铁了心要嫁。老奴那时就在夫人身边伺候,看得真真儿的。夫人提起老爷时,那眼神,那心思,就同小姐你现在……一模一样。”

  她顿了顿,看着柳云裳,目光慈爱而复杂:“小姐,你……你可是对那谢官人,动了心思了?”

  柳云裳被说中心事,脸颊瞬间飞红,下意识地想否认,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只是将头垂得更低,默认了。

  嬷嬷见她如此,心中又是了然,又是忧虑。她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人事多了。那谢官人确非常人,气度见识、行事手段皆非池中之物,对小姐也确有维护之恩。可越是如此,越显得他高深莫测,绝非寻常商贾或文人。小姐这般陷进去,福祸难料啊。

  “小姐,”嬷嬷语重心长地道,“谢官人非是常人,他志向远大,恐非这小小汴京,亦非……亦非小姐你能留得住的。他今日拒绝你,虽说言辞直接,未必不是一番好意。那漂泊之苦,确非你这娇生惯养的身子能受的。你若真跟了去,只怕……”

  后面的话,嬷嬷没有再说下去,但柳云裳已然明白。她想起谢珩那平静却坚定的眼神,想起他谈及离开时的淡然,心中那点刚刚被嬷嬷点破的情愫,如同被冷水浇过,炽热稍退,却化作了更深的怅惘与无力。

  “我明白的,嬷嬷。”柳云裳擦去眼角的泪痕,声音低哑,“只是……明白归明白,这里……”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却由不得自己。”

  这一夜,柳府内外,月色清冷,各怀心事的人,注定难眠。而明日鬼市之行,也因此蒙上了一层更为复杂的色彩。
  http://www.hlys.cc/47977/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