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初遇微商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的谍战岁月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女友劈腿小鲜肉,我京少身份曝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人这玩意儿,有时候就跟杭州春天这天气一样,看着外面太阳挺好,暖洋洋的,但你心里头要是有事儿,那点儿阳光根本照不透,反而觉得屋里屋外温差大,闷得慌。2014年春节刚过完,四季青市场又活泛起来了。拉货的三轮车“叮铃哐啷”地抢道,各家档口的卷帘门哗啦啦往上推,空气里混着布料味、油漆味,还有早点摊子上飘过来的葱油拌面香,热闹,踏实。
我们SUdU的摊子,这会儿可不在犄角旮旯了。市场主楼五楼,一千平的地方,窗明几净。隔着大玻璃窗往下看,底下那些挤挤攘攘的人流车流,就跟看蚂蚁搬家似的。年前盘账,数据漂亮得能当画看:销售额、利润额,又蹿了一大截,在1688平台上,咱这“武侠风”的类目里头,算是稳稳坐住了头把交椅。
办公室里,大伙儿干劲十足。波波带着客服团队,旺旺的“叮咚”声跟炒豆子似的,开年订单源源不断;林夕趴在她那敞亮的设计台上,勾勾画画,琢磨着下一季的爆款该是啥样;云飞呢,肯定又猫在仓库或者哪个厂子里,盯着他那条看得比命还重的供应链。一切看起来,都是欣欣向荣,按部就班,挺好。
可我这心里头,偏偏就跟长了草一样,不踏实。我就老爱一个人杵在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看着看着,就看出点别的味儿来了。你看那些来拿货的小老板,以前是揣着现金,围着档口转,现在好多都是拿着手机,一边看一边跟档主比划,有的干脆直接手机下单了。再看看咱们自己后台,流量增长是没停,可那曲线,不像前两年那样蹭蹭往上窜了,变得有点平缓,像个跑累了的人在慢走。
我心里跟明镜似的:网批这碗饭,咱是吃上了,也吃胖了,可锅里的米,眼见着就那么多,抢的人还越来越多。价格越压越低,利润薄得像刀片。咱那套“爆款流水线”的打法,灵是灵,可架不住别人模仿啊!你现在去市场里转一圈,十个档口有八个都在琢磨怎么“数据选款”,怎么“小单快反”。以前是蓝海,现在快成红得发紫的红海了。
这就好比啥呢?好比你好不容易学会了开车,上了高速,正爽着呢,发现路上车越来越多,速度都提不起来,还得时刻防着别人加塞儿。憋屈!
电商平台那边的流量,也越来越金贵,“网销宝”那价格,点一下好几块,都快赶上实体店租金了。线下开个店?想想那房租人工,我脑袋就更大。这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下一个路口该往哪儿拐?我心里没底。
这种焦虑,我没法跟团队里那帮兄弟明说。大家刚打了好仗,正享受着胜利果实呢,我当头泼冷水,不合适。但这玩意儿就像鞋里的沙子,你不倒出来,它就一直硌得你难受。
转机出现在一次老友聚会上。几个以前在银行的老同事,现在也都各奔东西,有的混得风生水起。茶过三巡,就开始吹牛。其中一个家伙,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划拉着屏幕跟我说:“老汪,还守着你那四季青的一亩三分地呢?oUt啦!看看现在最火的,是这个!”
我凑过去一看,满屏都是花花绿绿的商品图片,啥都有,衣服、化妆品、保健品……再仔细看,这不是在淘宝,也不是在1688,是在微信朋友圈里!
“这叫微商!”那哥们儿唾沫横飞,“知道人家咋玩的不?就靠微信,加好友,建群,发朋友圈!不用开店,不用交平台费,成本低得很!厉害的,一个月这个数!”他伸出几个手指头,晃得我眼花。
我第一反应是:扯淡吧?这不就跟早些年搞传销的差不多吗?在朋友圈里刷屏卖东西,能有人买?还不被人拉黑喽?
可那哥们儿接下来几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他说:“你别不信!现在人人抱着手机看,电脑都不怎么开了。买东西的习惯变了!以前是‘人找货’,去平台搜;现在这帮玩微商的,是‘货找人’,直接推到你脸上!效率高着呢!”
“货找人”?这三个字,像个小锤子,在我脑子里敲了一下。
回来之后,我这个心里就更乱了。一方面,我骨子里是个传统的生意人,讲究个看得见摸得着。档口、仓库、工厂、工人,这些是实的;在朋友圈里靠几张图片、几句鸡汤就卖货,总觉得太“虚”,不靠谱。而且那时候微商的名声确实不咋地,朋友圈刷屏、炫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听着就让人皱眉。
可另一方面,我那点可怜的商业嗅觉又在不停地提醒我: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如果人人都在用手机,那生意的战场,是不是真的要从电脑屏幕,转移到那块更小的手机屏幕上了?这种基于熟人或者半熟人关系的信任背书,这种像病毒一样扩散的传播方式,是不是真的代表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那段时间,我就像个精神分裂患者。白天在公司,还得摆出一切尽在掌握的老总派头,安排工作,鼓舞士气。晚上回到家,就抱着手机瞎琢磨,偷偷注册了个新微信号,像个特务似的潜入各种听说来的微商群,看他们怎么吹牛,怎么培训,怎么打鸡血。
看到那些夸张的收款截图和洗脑式的口号,我直撇嘴;但看到某个不起眼的群主,一天能发出去几十个快递,我又忍不住心里盘算:这要是真的,这效率也太吓人了!
这种矛盾和纠结,折磨了我好些天。我意识到,我遇到了创业以来最大的一个坎儿。这个坎儿,不是来自外部的竞争,比如张胖子那种;而是来自我自己的认知局限。过去的成功经验,可能正在成为我看清未来的障碍。
固守在四季青的五楼,守着网批这份家业,日子肯定还能过,甚至能过得不错。但这就好比守着一口井,井水虽然甜,但总有见底的一天。而微商这条河,浑浊不堪,看不清深浅,但水流量看起来大得惊人。是继续守着井,还是冒险去河里闯一闯?
我知道,我必须得做个决断了。要么,彻底否定它,继续深耕我的网批,想办法挖潜增效;要么,放下身段和偏见,亲自跳进去,看看这潭水底下到底是淤泥,还是藏着珍珠。
站在窗前,我点了根烟,烟雾缭绕里,楼下的四季青依旧喧嚣。但我知道,属于我的那个熟悉的战场,正在悄然改变。一场新的战役,或许就在我那小小的手机屏幕里,已经打响了第一枪。而我,得尽快决定,是当个旁观者,还是冲进去,当个参与者,甚至……弄潮儿。
回头看2014年那个春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企业家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路径依赖。网批做得顺,就容易觉得天下生意都是这个做法,看不上那些“歪门邪道”。但时代变起来,是不跟你打招呼的。智能手机一普及,大伙儿的生活方式、买东西的习惯,说变就变了。你要是还抱着老黄历,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那迟早要被搬到手机屏幕上的“巷子”给淘汰。
所以,遇到新东西,别急着否定,也别盲目跟风。先像做贼似的去研究研究,看看它的底层逻辑是啥,为啥有人能成。有时候,“低级”的模式里,可能藏着更高级的效率。关键是你得有一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睛,还得有放下身段、重新学习的勇气。创业这回事,从来都是“眼高手低”——眼界要高,能看到趋势;但手脚得低,得能弯下腰去干脏活累活。微商这趟水,我蹚定了!
http://www.hlys.cc/47981/2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