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银行助力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生意做到一定份上,你会发现,最折磨人的不是没订单,而是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的时候,你兜里的钱,跟不上了。这就好比一辆好车,发动机嗷嗷叫,油门踩到底了,可油箱眼看要见底,那滋味,比跑不起来还难受。

  咱们SUdU的微商业务,经过一年多的折腾,算是彻底跑通了。代理队伍几千人,每天订单呼呼的,特别是“一件代发”这模式,对现金流的要求,那真是“嘎嘎”的。为啥?客户下单了,钱还没完全到咱们账上呢,咱就得先垫钱给工厂下单生产,垫钱给物流发货,这中间有个时间差。单子少的时候不明显,单子一多,这沉淀的资金量可就大了去了。那感觉,就像你一个人要同时给好几个水缸蓄水,这边放水,那边就得赶紧接上,稍微有个闪失,水流一断,整个系统就得停摆。

  那段时间,财务总监南希来找我的频率明显高了。每次进来,脸上都挂着同样的表情:既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报表上的数字蹭蹭涨,发愁的是资金链绷得越来越紧。

  “汪总,这个月的采购款,得给云飞那边结一部分了,工厂那边催得急。”

  “汪总,下个季度的面料要预定,得付定金了。”

  “汪总,‘微学院’网站的服务器扩容和内容开发,也是一笔支出。”

  我看着她递过来的资金调度表,那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光靠自有资金滚动,越来越吃力了。业务跑得越快,对资金的渴求就越迫切。这就好比一个小伙子正长身体,饭量惊人,光靠家里那点存粮,眼看要跟不上了,得找外援了。

  我知道,不能再这么硬扛了。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学会借助金融工具,给发展加点“杠杆”。这杠杆不是瞎加,得加得稳,加得巧。找谁加?我心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朋友——光大银行杭州分行的李天乐行长。

  这里头,有层特殊关系。很多年前,我大学刚毕业,第二份工作就是在光大银行。那时候,李天乐就是我的顶头上司,是带我做信用卡和信贷业务的老师傅。他为人正派,业务精通,但又不死板,对市场有种敏锐的直觉。后来我辞职下海,折腾服装生意,李行长也一直很支持我。这些年,我们没断联系,SUdU的基本户一直开在光大,逢年过节我也会去拜访一下。他算是亲眼看着我怎么从银行里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今天四季青市场里摸爬滚打的“汪总”。这份交情,超越了普通的银企关系,里面带着点师徒情谊,也带着老领导对旧部下的了解和关注。

  我没打电话,直接让前台约了时间,带着南希,亲自去银行拜访。走进李行长那间熟悉的办公室,感觉就像回娘家。他见我进来,放下手中的文件,笑着从办公桌后走出来,亲自给我和南希泡茶:“小汪来了,坐坐坐!你现在可是大忙人,见你一面不容易啊。”

  我接过茶,也没客气:“老领导,您就别寒碜我了。我这点小生意,再忙还能忙过您?今天来,是遇到坎儿了,来找您这位老船长指指路,顺便化个缘。”

  “哦?”李行长在我对面坐下,饶有兴趣,“说说,遇到什么坎儿了?我听说你那个微商搞得风生水起的。”

  我叹了口气,把目前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说了:业务增长快,微商模式吃现金流,资金周转压力巨大。“……老领导,不瞒您说,现在就像小时候家里来了贵客,米缸却快见底了,心里急啊!”

  李行长听完,没立刻表态,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像是在思考。他转头问旁边的信贷部经理沈振华:“老沈,SUdU的情况你比较熟,怎么看?”

  沈振华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谨:“汪总他们的网批业务一直很稳健,流水和纳税记录都很漂亮,是咱们行的优质客户。只是这微商……毕竟是新业态,模式上还是有些争议,风险把控需要更审慎的评估。”

  李行长点点头,目光转回我身上,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小汪啊,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当年在行里,你就肯钻研,有冲劲。你下海做生意,能一步步做到今天,我一点也不意外。”

  他话锋一转,“不过,老沈的顾虑也不是没道理。微商这趟水,确实有点浑。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报道,我也看了不少。你得跟我交个底,你们的微商,跟那些搞传销、压货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听到这话,我心里反而踏实了。老领导这是要听真东西,不是走形式。我坐直身子,没讲虚的,就像当年跟他汇报项目一样,清晰地说道:

  “老领导,区别就在于核心。他们的核心是‘拉人头’,我们的核心是‘卖好货’。我们坚决不让代理囤货,所有货一件代发,从我们仓库直接到消费者手里。代理赚的是实实在在的销售差价,不是下线压货的钱。我们的系统里,每一笔订单、每一件货物流向,都清清楚楚。说白了,我们就是把传统的实体批发,搬到了微信上,利用社交关系提高效率,但本质还是零售,是卖货。”

  我让南希把准备好的材料递过去:“这是我们的后台数据,代理动销率、复购率、客户评价,都在这儿。我们的心思,就是怎么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踏实,带着一帮实在人,赚点安心钱。绝不去玩那些虚头巴脑的金融游戏。”

  李行长听得非常仔细,一边翻看材料,一边不时问几个关键问题。听完我的解释,他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对沈振华说:“老沈,你听听,这小子,思路清不清楚?本质抓得准不准?这哪是那些搞传销的能比的?这分明是用互联网工具改造传统供应链嘛!是个正经生意!”

  他合上材料,做出了决定:“小汪,你这个忙,我得帮!不光因为你是老部下,更因为你这个路子走得正!这样,老沈,”他转向沈经理,“你特事特办,组织一次贷审会。基于SUdU一贯的良好信誉和网批业务的稳定现金流,再结合微商这块的创新模式和真实数据,给他们设计一个综合授信方案。额度要足,利率要给最优惠的!支持一下咱们自己人搞的创新!”

  “老领导,太感谢了!”我握着李行长的手,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份信任,既有对数据的理性判断,更有基于多年了解的感性认可,分量格外重。

  后续的尽调流程非常顺利。沈经理带队来公司,看了我们的系统、仓库,和团队聊了之后,对SUdU的规范运作印象很深。最终,一笔额度可观、利率优惠的专项信用贷款很快批了下来。

  贷款到账那天,南希长舒一口气。我召集团队开会,扬着手中的协议说:“兄弟们,咱们的‘加油站’到了!这是老领导对咱们踏实做事的最大肯定!但这钱是信任,更是责任!每一分都得花在刀刃上,做出效益来,绝不能辜负这份情义!”

  熟人社会里,长期积累的个人信誉是无价之宝。李行长愿意在风口浪尖支持我,不仅是看好项目,更是基于对我汪小闲其人多年来的了解和信任。这份“信用存折”,比任何抵押物都硬。

  创新业务争取传统金融支持时,关键要“翻译”好自己的模式。得用对方能听懂的逻辑,讲清楚商业本质,化解其对于风险的疑虑。把“微商”翻译成“社交化供应链改造”,格局和可信度立马不一样。

  银企合作最高境界是“互信共赢”。银行雪中送炭,企业饮水思源。这笔贷款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更成为SUdU合规经营、稳健发展的又一块基石,让咱们在狂奔中脚步更稳。
  http://www.hlys.cc/47981/2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