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从“卖货思维”到“品牌思维”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的谍战岁月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女友劈腿小鲜肉,我京少身份曝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人做生意,跟爬山差不多。一开始在半山腰,满眼都是具体事儿:怎么找路,怎么避开石头,怎么省力气。等吭哧吭哧爬到一定高度,喘口气,一回头,哎哟,视野不一样了!能看到整座山的脉络了,知道哪儿是险峰,哪儿是捷径了。这时候你才明白,之前光盯着脚底下那几步路,格局小了。咱们SUdU的微商业务,搞了快两年,磕磕绊绊,总算是在半山腰扎下营盘了。供应链捋顺了,团队管明白了,技术平台也升级了,现金流挺健康。表面看,该松口气了。但我这心里头,老觉着不踏实。就像家里装修,硬装都搞好了,家具也进场了,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魂儿,像个高级宾馆,不像个家。
这种不踏实,在2016年的一次复盘会上,被一件事给点破了。
那天,刘春宇正在兴高采烈地汇报“双十一”战绩,销售额同比涨了多少,代理队伍又壮大了多少。正说着,一个新提拔的运营组长,有点得意地插了句话:“汪总,春宇总,我看咱们现在势头挺好!下次促销,咱们是不是可以再压压价?反正咱们成本控制得好,便宜点,肯定能冲得更猛!把隔壁那家‘炫潮坊’彻底打趴下!”
他这话一出来,好几个业务骨干都点头,觉得是这么个理儿。价格战嘛,最简单粗暴,见效快。
我听着,没吭声,心里却“咯噔”一下。等春宇汇报完,我环视了一圈,问了个问题:“兄弟们,你们说,咱们SUdUhood,跟那个‘炫潮坊’,到底有啥不一样?”
会议室一下安静了。有人小声说:“咱们质量比他们好点吧……”有人说:“咱们服务好像更到位……” 还有人说:“咱们……咱们款式更新快?”
这些回答,都没错,但听起来,总有点底气不足。好像咱们的优势,人家只要愿意,也能做到。质量好点?他多花点成本也能追上。服务好?他多招几个客服也能学。款式新?他挖个设计师也能解决。
这不就是个“比你便宜”的循环吗?今天你便宜,明天他更便宜,最后大家一起没利润,一起死。这条路,咱们以前在网批时代见多了,是条绝路。
我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画了两个圈。一个圈里写“SUdUhood”,一个圈里写“炫潮坊”。
“如果,”我敲着白板说,“咱们的核心竞争力,只是质量好一点、服务周到一点、款式新一点,那咱们就是个‘好一点的批发商’。” 我在两个圈之间画了个等号,打了个问号。“消费者今天买咱们,是因为咱们还不错。明天冒出个‘超炫潮坊’,价格更便宜,质量也不差,他是不是就可能跑掉了?”
大家看着我,没说话。
“因为咱们和‘炫潮坊’们,在消费者心里,没啥本质区别!都是‘卖潮牌衣服的’。”我一针见血地点破,“咱们之前干的所有事,搞供应链、建系统、做内容、管代理,都是在练‘内力’,是在比谁的‘武功’更扎实。这很重要,是基础。但光有内力不行,你得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得有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的‘招牌’!”
我看着他们,语气沉重:“这门‘独门绝技’,这个‘招牌’,就是品牌!”
“品牌?”下面有人小声嘀咕,“汪总,微商不就是卖货吗?讲品牌是不是太虚了?”
“虚?”我笑了,“我问问你们,耐克一双运动鞋,成本多少?卖多少钱?为啥有人宁愿多花几倍的钱买它,不买长得差不多、但便宜一半的杂牌?”
“苹果手机为啥那么贵,还一堆人抢着买?是因为它配置一定最高吗?”
“咱们去饭店吃饭,为啥有些馆子门口排长队,隔壁家就冷冷清清?是因为隔壁的菜真的难吃到无法下咽吗?”
我一连串问题抛出去,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不是因为它们的产品绝对完美,是因为它们有品牌!”我自问自答,“品牌是啥?品牌是信任,是承诺,是感觉!是消费者闭着眼睛也敢买你账的底气!是别人降价你也不用慌的护城河!”
我越说越激动:“咱们不能再满足于当个‘好一点的批发商’了!咱们要当SUdUhood!要让它成为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一提到街头潮牌,年轻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前三个名字里,得有咱们!这才是咱们的终极目标!”
这次会议,成了SUdUhood品牌的“遵义会议”。我下了死命令:立即启动品牌化战略升级。不是小打小闹,是系统性工程。
第一件事,定魂:品牌核心是什么?
我把林夕、吴永浪这几个“文化人”拢到一起,关起门来吵了三天。咱们SUdUhood到底代表啥?是酷?是潮?这太虚。最后吵出来三个词:真实、个性、创造力。
“真实”,就是不装,不忽悠,面料咋样就咋样,设计为啥这么设计,跟消费者说实话。
“个性”,就是鼓励年轻人穿出自己的态度,别随大流。
“创造力”,就是咱们的设计要不断给人惊喜,不只是跟风。
有了这“魂”,所有的动作才有了方向。
第二件事,定调:视觉系统全面升级。
林夕牵头,重新设计LoGo,更简洁、更有冲击力。定了标准色、标准字体。从产品吊牌、包装盒,到官网、App界面,全部统一视觉风格。连客服部门的旺旺头像、自动回复话术,都得透着SUdUhood的“味儿”——年轻、直接、不套路。我要求,任何一个消费者,在任何地方接触到SUdUhood,感受必须是统一的、独特的。
第三件事,定内容:从卖货到传道。
我找吴永浪深谈了一次:“永浪,你们内容团队要转型了。不能光写‘这件卫衣怎么搭’,得写‘为什么这件卫衣代表了一种不服输的态度’;不能光拍穿搭视频,得拍视频讲设计这件衣服的灵感来源,讲街头文化的故事。咱们是在通过衣服,输出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要让用户因为认同你的价值观,而喜欢你的产品,而不是单纯因为产品便宜。”
第四件事,定产品:系列化、故事化。
林夕的设计团队,告别了以前“爆款思维”,开始按“主题系列”来开发产品。比如,下一季主题是“城市游侠”,那么所有的t恤、卫衣、裤子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设计,有统一的视觉元素和故事线。每一件衣服,不只是一块布,更是一个故事的一部分。
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初期内部阻力不小。特别是业务团队,觉得“搞这么虚,不如降价实在”。一次策划会上,一个销售主管就直接怼吴永浪:“浪哥,你写的这个品牌故事挺好,但能多卖几件衣服吗?不如多搞点优惠券实在!”
我当时就拍了桌子:“胡说八道!优惠券今天发了明天就忘!品牌故事讲好了,能让人记你十年!眼光放长远点!咱们现在种树,不是为了明天就乘凉,是为了十年后有一片森林!”
我力排众议,坚决推进。慢慢地,效果显现了。
吴永浪的公众号文章,从穿搭技巧延伸到了街头文化探讨、年轻人生存状态思考,虽然单篇阅读量没暴涨,但留言质量高了,多了很多真诚的共鸣。有粉丝留言:“看你们的文章,不像是看广告,像是看一个懂我的朋友在聊天。”
林夕的“城市游侠”系列上市后,我们没强调打折,而是讲了这个系列背后的灵感故事。结果,不仅衣服卖得好,还吸引了一波真正喜欢这个调性的新用户,客单价反而提高了。
最让我欣慰的是,看到一个代理在群里跟客户沟通,她没说“这件衣服便宜”,而是说:“亲,这款设计灵感来自滑板运动,代表了自由不羁,感觉特别适合你这种有自己想法的女生!” 我看到后,当场让周红梅奖励了这个代理。这说明,品牌的“魂”,开始渗透到毛细血管了。
当然,品牌建设是个慢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它带来的变化是潜移默化、却无比坚实的:竞争对手降价时,咱们没那么慌了,因为有一批客户认的是SUdUhood这个牌子,而不是绝对低价;谈供应商时,咱们底气更足了,因为咱们是“品牌方”,不是“批发商”;招人时,也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在参与创造一个品牌,而不仅仅是找份工作。
企业竞争的终极战场,是消费者的心智。价格战、功能战,都是低维度的竞争,是在抢存量。品牌战,是高维度的竞争,是在创造增量,是在占据一个别人抢不走的位置。
做品牌,就是“种树”,不是“种菜”。种菜追求快,一茬一茬收。种树得耐得住寂寞,前期投入大,见效慢,但树一旦长成,就能自己抵抗风雨,荫泽后人。品牌就是这棵大树,能帮你穿越经济周期。
从“卖货思维”到“品牌思维”,是企业家的一次关键进化。卖货关注的是交易,是短期回报;做品牌关注的是关系,是长期价值。这个弯转不过来,企业永远只能是个小作坊。想做大,心里必须装着品牌这座灯塔。
http://www.hlys.cc/47981/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