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隔离生活
推荐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都市神医叶辰孙怡夏若雪
叶辰夏若雪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的谍战岁月
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女友劈腿小鲜肉,我京少身份曝光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本以为2020年熬过去,2021年总该有点起色了吧?嘿,想得美!2021年一开年,疫情不但没消停,反而像是跟咱们杠上了,变本加厉。这回,打击来得更直接、更贴身——小区,封了。记得那是刚过完元旦没多久,杭州的天阴冷阴冷的,空气里都透着一股紧张。手机“叮咚”一声,小区业主群里炸锅了:社区发通知,因出现密接,本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人“足不出户”,具体解封时间,等通知。
“封闭式管理”,“足不出户”,这俩词儿,现在听着都习惯了,可那会儿,就像两颗冷水,浇得人透心凉。这意味着啥?意味着我们这最后十二个核心骨干,连公司那个空荡荡、但好歹算是个“阵地”的办公室,都去不了了。每个人,都被困在了自己几十平米的小家里。
SUdU公司,在物理意义上,暂时消失了。业务停摆,现在连办公地点也没了。团队协作,从“低效”模式,直接切换到了“远程瘫痪”模式。
我那会儿住在余杭。平时早出晚归,家就是个旅馆。这下可好,二十四小时焊在家里了。第一天,我还觉得挺新鲜,终于能“宅”着了。可没过两天,我就快疯了。
首先是远程协作的“酸爽”。以前在公司,有啥事,站起来吼一嗓子,或者走到谁工位前,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现在可好,全指望着线上。每天早上九点,准时视频晨会。十几个小方块挤在电脑屏幕上,那画面,真是惨不忍睹。
刘春宇的背景是他家孩子的爬行垫,开会开到一半,娃哭了,他只能捂着话筒一脸尴尬地跑开;云飞那边网络总是不稳定,声音卡成电音,画面定格成表情包:“汪总……我……觉得……供应链……%&¥#……”;吴永浪顶着鸡窝头,明显刚起床;林夕那边稍微好点,但也能看到阳台挂着的衣服。以前西装革履的职业感,全没了,就剩下一片居家过日子的烟火气,和烟火气下面掩盖不住的焦虑。
效率?别提了!讨论一个简单的方案,平时半小时能敲定,现在得在线上扯皮一上午。信息不同步,理解有偏差,有时候吵了半天,发现大家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那种无力感,就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打太极,劲儿使不上,还特别累。
其次是士气,低落到尘埃里。线上沟通,只能传递信息,传递不了情绪,更传递不了那种“场”的能量。以前在公司,再难,大家凑在一起,互相打打气,看看彼此的眼神,还能感觉到是个团队。现在,每个人孤零零地守着自己的屏幕,面对的都是家里的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负面情绪会传染,而且是悄无声息地传染。群里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以前还能互相调侃几句,现在除了必要的工作沟通,一片死寂。那种感觉,就像一支被打散了的游击队,各自在山洞里挣扎,彼此失去了联系。
最折磨人的,是我自己的焦虑。作为老板,我不能在群里散播负面情绪,还得强打精神,给大家鼓劲。可关上电脑,巨大的空虚和不确定性就扑面而来。公司账上的钱像沙漏一样在减少,业务却完全看不到转机。我每天在几十平的客厅里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兽。刷手机,满屏都是疫情消息,越看心越慌;想工作,又无处下手。那种感觉,就像你明明知道自己的船在漏水,却只能被困在船舱里,眼睁睁看着水位一点点上涨,什么也做不了。
有一次,开视频会,讨论一个毫无进展的供应链问题,大家都很沮丧。我突然看到屏幕上,负责仓库的美芬,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我忍不住问了一句:“美芬,你没事吧?” 她一下子没忍住,带着哭腔说:“汪总,对不起……我刚跟我妈吵了一架,小区封着,孩子闹,老人焦虑,我……我实在有点扛不住了……”她这一哭,好几个女同事的眼圈也红了。
那一刻,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不仅要面对公司的困境,还要应对各自生活的一地鸡毛。疫情的压力,是无差别的攻击。
为了缓解这种濒临崩溃的氛围,我试着搞点“线上团建”。比如,周末晚上组织一次“线上茶话会”,不准谈工作,就聊天。结果,变成了“比惨大会”:这个说抢不到菜,那个说家里神兽上网课要崩溃,还有人说楼上有确诊的,整栋楼人心惶惶…… 聊完,大家更抑郁了。
我也试着给自己找点事做,比如看书,学学线上营销课程。但心里那根弦始终绷着,根本静不下心。最常做的,就是站在阳台,看着楼下空无一人的小区花园,偶尔有“大白”走过,心里计算着公司现金流还能撑多久。那种对时间和未来的失控感,是最煎熬的。
企业的韧性,不仅仅体现在商业模式的抗风险能力,更体现在组织成员在物理隔绝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远程办公,考验的是极致的自律和信任。
危机中,员工的需求是分层的。最底层是生存安全(健康、物资),然后是工作稳定(薪资、岗位),最后才是成就感。老板必须关注到底层需求是否被满足,光打鸡血没用。当时我们至少保证了基本工资,这是稳住军心的底线。
领导者在这种时候,最大的作用是“情绪定力”。你可以心里慌得一比,但不能表现出来。你要成为团队的心理支柱,哪怕只是每天在群里发个稳定的消息,组织个雷打不动的晨会,这种“确定性”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我那段时间强迫自己规律作息,再没效率也坚持开晨会,就是要传递一个信号:公司还在运转,我还在。
一个多月的隔离生活,就像一场漫长的心灵拷问。它把商业的残酷和生活的无奈赤裸裸地搅和在一起,逼着你去面对最本质的问题:当外在的一切支撑(办公室、团队、业务)都变得不确定时,你还剩下什么?答案可能是:活下去的本能,和那么一点点不肯认输的信念。
解封那天,我走出小区,阳光有点刺眼。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看着落满灰尘的桌椅,我心里没有轻松,反而更沉重了。因为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变好,战斗才刚刚进入最残酷的相持阶段。SUdU的至暗时刻,还远未结束。
http://www.hlys.cc/47981/2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