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搞笑捉鬼秘籍 >第259章 科学驱鬼研讨会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59章 科学驱鬼研讨会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智能和尚带来的直播风波刚平息没两天,一封制作考究、措辞严谨的邀请函,经由天师府执法堂转交,送到了“和谐事务咨询所”。

  邀请方是——“国际超自然现象与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协会”,一个听起来就高大上且中英文混杂的组织。邀请林凡作为“特约嘉宾”,参加其在本市举办的“首届科学驱鬼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这啥玩意儿?”林凡拿着那张烫金的邀请函,翻来覆去地看,“科学驱鬼?这俩词放一块儿不矛盾吗?”

  苏晓已经迅速调取了该协会的资料:“国际超自然现象与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协会,简称IASST,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主要由一批拥有物理学、工程学、心理学博士学位的超自然现象爱好者,以及少数几位边缘领域的科学家组成。资金来源不明,但相当充裕。其主张用现代科学理论重新诠释并应对灵异现象。”

  “听起来比那个直播和尚靠谱点。”胖子凑过来,“凡哥,去不去?听说这种高端研讨会,自助餐水准都很高!”

  柳小姐看着邀请函上“经天师府认可”的备注,清冷道:“既是天师府转交,或许有其用意。不妨一探。”

  欢乐道人也捋须道:“科学与玄学之争,古已有之。老道也好奇,如今科技昌明,他们又能研究出何等门道。”

  林凡本身也是个爱凑热闹的,当即拍板:“去!为啥不去?正好去见识一下‘科学驱鬼’是拿显微镜看鬼,还是用高能粒子炮轰鬼?”

  研讨会的地点设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国际会议中心。会场布置得极具科技感,巨大的全息投影屏幕上滚动着复杂的公式和能量模型图。与会者大多穿着西装或实验室白大褂,夹杂着少数几个像林凡这样画风不同的“传统人士”。

  林凡一行人的入场引来不少侧目。他依旧是那身休闲装,胖子穿着紧绷的西装,苏晓带着她的平板和各种探测设备,柳小姐则是一袭白衣背负长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瞧那边,”胖子小声嘀咕,“那几个老外,手里拿的是……改装过的质子背包吗?还有那边,那个眼镜妹面前摆了一排脑波监测仪……这真的是驱鬼研讨会,不是科幻漫展?”

  研讨会很快开始。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教授上台,做了题为《灵体能量的量子纠缠态与宏观退相干现象》的开场报告,听得台下众人(包括林凡)云里雾里,只有苏晓眼睛发亮,手指在平板上飞快记录。

  接着,各个研究小组轮番上台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

  有团队展示了他们发明的“次声波情绪干扰器”,声称特定频率的次声波可以有效中和灵体散发出的负面情绪能量,并播放了一段模糊的视频,显示一个模糊的白影在次声波作用下“变得平静并消散”。

  “有点像我的‘关爱’之力,但更硬核。”林凡点评。

  另一个团队推出了他们的“高精度环境能量场测绘无人机”,可以通过多点采样,实时构建出灵异现象发生地的三维能量分布图,精准定位异常点。

  “这东西不错,”苏晓表示认可,“可以弥补我们手动测量的不足。”

  还有团队提出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灵异事件预测模型”,试图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情绪、气象数据、地磁活动等变量,来预测灵异事件高发区和时间。

  “这个……听起来挺玄乎。”胖子表示怀疑。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由前CERN(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工程师领导的团队。他们展示了一个名为“便携式局域现实稳定锚”的设备,看起来像个大型的手提箱。他们声称,该设备可以释放一种特殊力场,在一定范围内强行维持物理规律的稳定性,从而抑制甚至消除基于“认知扭曲”和“概率异常”的灵异现象。

  “简单说,就是让鬼怪没法在你面前穿墙、丢东西,或者影响你的脑子。”那位工程师骄傲地解释,“因为在我们力场范围内,墙就是墙,概率是正常的,你的大脑活动也是受保护的!”

  台下响起一阵惊叹和掌声。

  “有点意思啊。”林凡摸着下巴,“这不就是强行给鬼怪降维打击吗?”

  然而,接下来的“实践演示”环节,却让这场高大上的研讨会,画风逐渐跑偏。

  首先上场的是次声波团队。他们选择了一个据说有“地缚灵”的老旧图书馆作为演示地点。结果,次声波一开,书架上几十本书同时剧烈震动,然后劈头盖脸地砸向了操作人员,吓得他们抱头鼠窜。苏晓检测到,次声波非但没有安抚那个地缚灵,反而激怒了它。

  “频率匹配错误,能量输出过载,适得其反。”苏晓冷静记录。

  接着是无人机测绘团队。他们的无人机飞入一个传闻有“鬼打墙”的巷子,很快就失去了信号,最后被发现挂在巷子尽头一棵歪脖子树上,螺旋桨还在徒劳地转动。

  “强能量场干扰了无线传输和导航系统。”苏晓再次记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数据预测模型团队更惨,他们预测本市当天灵异事件发生概率低于0.1%,结果就在他们宣布结果的同一时间,酒店隔壁街区一栋写字楼突然大面积停电,监控拍到有模糊白影飘过,打脸来得飞快。

  轮到前CERN工程师团队的“现实稳定锚”时,他们选择了一个以“电器异常”闻名的凶宅。设备启动,力场展开,果然,之前频繁开关的灯稳定了下来,自动打开的抽屉也合上了。工程师们面露得意。

  然而,下一秒,那台昂贵的“现实稳定锚”本身,开始发出过载的警报声,外壳上冒出缕缕青烟,然后“嘭”的一声,内部某个元件烧毁了。与此同时,凶宅内所有电器,包括演示团队的摄像机,同时黑屏。

  “目标区域的‘现实扭曲’强度超出了设备负载上限。”工程师脸色难看地得出结论。

  会场内一时有些尴尬。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就在这时,研讨会主席,那位白发老教授,目光投向了坐在角落嗑瓜子看戏的林凡。

  “下面,我们有请一位特别的嘉宾,‘和谐事务咨询所’的林凡先生。”老教授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林先生以其……独特的处理灵异事件的方式而闻名。我们很好奇,从您的视角,如何看待我们这些‘科学驱鬼’的尝试?或者说,您认为,科学与玄学,在应对超自然现象时,究竟应该如何结合?”

  全场的目光,包括那些刚刚受挫的科学家们,都聚焦到了林凡身上。

  胖子紧张地捅了捅林凡:“凡哥,到你了!别丢人啊!”

  苏晓低声道:“建议从能量兼容性和主观认知干预的角度进行阐述。”

  柳小姐也投来关注的目光。

  林凡不慌不忙地放下瓜子,拍了拍手上的碎屑,站起身,走到演讲台前。他没有看任何准备好的稿子,也没有引用复杂的公式,只是对着话筒,笑了笑。

  “各位科学家,各位专家,大家好。我就是个野路子,没啥高深理论,就说点我的实际感受。”

  他指了指刚刚演示失败的那些设备:“我觉得吧,你们这些东西,方向都挺对,但可能……太‘硬’了。”

  “太硬了?”台下有人疑惑。

  “对啊,”林凡点头,“鬼怪灵异这东西,很多时候跟人的情绪、执念、认知息息相关。它们存在于一种……嗯……比较‘软’的层面。你们用次声波、力场、大数据这些‘硬’工具去对付它们,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不是打不死,是容易打不准,或者直接把房子轰塌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觉得,科学和玄学,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科学可以提供工具,帮助我们测量、分析、理解。比如苏晓的能量探测,就帮了我们很多忙。但真正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一点玄学里的‘软’东西——比如理解执念,化解怨气,或者……像我这样,用更‘软’的,比如搞笑、尴尬、关爱这些情绪,去跟它们‘沟通’。”

  他拿起桌上一个用来演示的、代表“灵体能量团”的磁性橡皮泥,在手里随意揉捏着。

  “你看,这东西,你用力去捏,它可能就碎了,或者粘你一手。但你轻轻揉,顺着它的劲儿,它就能变成你想要的形状。”

  说着,他三下两下,把那个橡皮泥捏成了一个歪歪扭扭的、戴着帽子的小人模样,还挺滑稽。

  “驱鬼也好,解决灵异事件也好,最终目的,是让世界恢复‘和谐’,对吧?有时候,一味地‘镇压’、‘消灭’,可能不如‘理解’、‘引导’甚至‘转化’来得有效。科学提供了更强大的尺子和锤子,但具体是量一下还是敲一下,或者干脆跟它聊聊天,得看具体情况。”

  他将那个滑稽的橡皮泥小人放在演讲台上,对着台下目瞪口呆的科学家们,咧嘴一笑:

  “总之,我的观点就是——**别太硬核,灵活点,好玩点。毕竟,谁说拯救世界就一定得苦大仇深呢?有时候,笑一笑,可能就把问题解决了。**”

  会场内一片寂静。

  几秒钟后,不知是谁先带头,响起了一阵掌声,起初稀稀拉拉,随后越来越热烈。尤其是那些年轻的研究员,看向林凡的眼神充满了惊奇和……认同?

  老教授扶了扶眼镜,看着台上那个滑稽的橡皮泥小人,又看了看一脸轻松笑容的林凡,喃喃自语:

  “软硬结合……理解与引导……有趣,实在有趣……”

  科学驱鬼研讨会还在继续,但一股新的、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思潮,似乎因为林凡这番“不科学”的发言,开始悄然萌芽。

  而林凡则深藏功与名,在研讨会后的自助餐上,带着胖子横扫美食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学”与否不重要,能吃回本才是硬道理。
  http://www.hlys.cc/47987/2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