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4

  迟小兵走出食堂时,忽觉劲风扑面。他仓促格挡,双臂却被震得发麻,连退数步。未及喘息,对方第二击已至。迟小兵稳住身形挥拳相迎。

  拳锋相撞,迟小兵又被震退,对方仅退半步便稳住身形。

  有长进。来人赞许道。

  哥?你怎么来了?迟小兵这才看清袭击者是堂兄杨洛——因随母姓而未从迟姓。

  老爷子叫我过来,顺道看看你。比武没问题吧?杨洛问道。

  迟小兵无奈地摇摇头:哪有什么轻松的事,**比武可是高手云集。

  杨洛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自己亲手 ** 出来的弟弟,无论是格斗还是军事技能都不输蓝剑的老兵。这次比武后还准备推荐他去蓝剑参加选拔,难道参赛者里有更厉害的角色?反正...人都来了,到时候就知道了,相信比武不会让你失望。迟小兵说道。

  下午的**比赛仅有五十人参加。每个突击队通常只有一两名专业**手,主射手和副射手,副手平时兼任观察员。不过也有全能型人才,比如姜亦。这次蛟龙突击队派出两人参赛:姜亦和顾顺。

  比赛将进行三轮,具体项目尚未公布。但两人都信心十足。加油,把冠亚军都拿下。叶天明鼓励道。没问题。姜亦淡然一笑。邓久光拍拍顾顺肩膀:要信任你的枪,相信自己的实力。明白,师傅。顾顺郑重应道。

  初赛很简单:每人面前摆着分解的88狙部件。参赛者需自行组装并完成精准校准,但没有提供**用于调试,全靠射手对枪械的直觉。时间不限,只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射击即可。

  姜亦走到零件前,从容不迫地快速组装完毕。装上瞄准镜后,他只是简单对准背景看了看,稍作调整就走向射击位。全场50名选手中,他第一个完成组装校准。

  哼,以为装得快就行?肯定没认真校准,看他能打几环。不少射手暗自嗤笑,包括雷电突击队的闫刚。之前队友陈应天挑衅姜亦反被秒杀的事让他耿耿于怀,正想借射击比赛一雪前耻。同样憋着股劲的还有何晨光,他反复校准多次仍觉得不够稳妥——姜亦怎么可能只看一眼就调好?不过这样正好,也许能在**项目上扳回一城。

  姜亦站在射击位直接举枪瞄准,连卧姿都没采用,对着八百米外的一号靶扣动扳机——这是88狙的有效射程极限。

  疯子!当自己是枪神吗?

  这不是蛟龙的姜亦吗?前两个项目冠军,飘了吧?哪有这么打**的?议论声四起。

  许多人已经认出了姜亦的身份,他的队友们显得信心十足。当姜亦扣动扳机时,他手中的枪稳如磐石,没有丝毫晃动,仿佛与他的身体融为一体,达到了人枪合一的境界。

  “这家伙,有点意思。”杨洛站在秦大海身旁,注视着大屏幕上姜亦的射击画面。他能看出姜亦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犹豫,而且 ** 在他手中似乎毫无后坐力。仅凭这几点,就足以证明他是个高手,难怪迟小兵会说这里藏龙卧虎。

  “将军,这个蛟龙突击队是什么来头?以前怎么没听说过?是海军的吗?”杨洛向秦大海询问道。他刚才了解过,在前两场比试中,表现最出色的正是这支蛟龙突击队,而眼前引起他注意的年轻人,正是蛟龙突击队的队长姜亦。

  秦大海点点头,答道:“没听说过很正常,因为蛟龙突击队成立至今不过半年多。”

  “半年?”杨洛有些惊讶,短短半年就能具备这样的战斗力?“因为这支部队,是那小子去了海军之后一手带出来的。”秦大海解释道。

  “叶天明?”杨洛恍然大悟。他虽然也在蓝剑部队,但进入时叶天明已被调去负责后勤,两人未曾谋面。不过,关于叶天明的传奇故事在蓝剑内部广为流传,对于许多战士来说,叶天明就像信仰一般的存在。

  “砰砰砰砰……”姜亦再次以同样的节奏迅速完成剩余九发 ** 的射击,随后干脆利落地放下枪,径直走回休息区。

  “怎么样,队长?”蒋小鱼迫不及待地问道。

  “等结果出来不就知道了?”姜亦笑着说道。

  不久后,顾顺也回来了,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显然对自己的成绩很有把握。

  **“一号靶,十发 ** ,全中十环,总计一百环。”

  “二号靶,十发 ** ,九次十环,一次八环,总计九十八环。”

  “三号靶,十发 ** ,全中十环,总计一百环。”

  ……

  第一轮射击结束后,五十名选手中仅有十人以满分晋级下一轮,姜亦和顾顺均在其中。迟小兵、何晨光也顺利过关,而雷电突击队的闫刚因第一枪仅打出九环,遗憾淘汰。

  原本以为九十九环足以晋级,但在这场高手云集的比拼中,容不得丝毫失误——战场上, ** 哪怕偏离一厘米都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闫刚心中暗爽,姜亦那家伙居然又打出了满环。他本想借着比赛挽回颜面,结果不仅没赢过姜亦,连第二轮都没资格进入。

  姜亦压根没把闫刚放在眼里,更懒得理会对方莫名其妙的敌意。在他眼中,闫刚也就对付些不入流的毒贩还行,真碰上高手,估计连命都保不住。

  被淘汰的选手们心有不甘,纷纷抱怨若是武器调整得当,自己绝对能百发百中。但赛场如战场,输了就是输了——军人从不找借口。

  第二轮射击赛迅速展开,八百米移动靶的难度陡增:靶子先左右横移,再上下浮动,且每人仅有一发 ** 。更棘手的是,靶面并非普通环靶,而是人质劫持场景——唯有精准击毙匪徒才能晋级。

  姜亦依旧首发出场。裁判一声令下,八百米外的靶子开始不规则游移。他端起88狙,推弹上膛,扣动扳机一气呵成。

  “这就 ** 了?连瞄准都没有?”在场观众和裁判尚未回神, ** 已贯穿匪徒眉心。报靶员愣了两秒才高喊:“一号靶,命中!”全场瞬间沸腾。

  “漂亮!”杨洛暗自赞叹。姜亦从瞄准到击发不足两秒,冷静果决,精准度分毫不差——这等素质堪称完美 ** 手。在解救人质时,速度即是生命,连杨洛都不敢保证能做得更好。

  姜亦的成功给后续选手带来压力,接连三人失手。轮到顾顺时,他并未急于 ** ,而是凝神观察靶子移动轨迹。某一刻,伊维亚战场上击穿直升机油箱的感觉再度涌现。他目光一凛,扣下扳机。

  ** 呼啸着撕裂八百米空气,正中匪徒头颅。

  “六号靶,命中目标!”

  “干得漂亮!”

  邓久光兴奋地拍手:“目前,六名66号选手中只有姜亦和顾顺命中目标,其他人都失手了,还有四位44号未上场。何晨光排在第七位,迟小兵则是第十位。”

  何晨光握枪的手微微发颤。他曾成功击中过一千二百米外的旗杆,但那次有战友协助,且旗杆固定不动。如今面对八百米的不规则移动靶,对他而言是个艰巨的挑战。

  加入狼牙后,他执行过几次任务,却因情报失误或队友配合问题屡屡失败。至今未有成功记录,实战经验寥寥,仅有的经历也局限于演习。尽管常说演习如实战,但限制条件太多,终究与现实不同。

  何晨光无法静心,瞄准许久,脑中数据却越发混乱。不知何时,他扣动了扳机。

  “砰——”

  ** 飞出,却击中了人质靶。

  “七号靶,未命中。”

  听到报靶员的声音,何晨光颓然放下枪,失落地走回休息区。望着远处的姜亦,仿佛看到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八号和九号同样脱靶,最后轮到迟小兵。他与何晨光面临同样的压力,但抗压能力更强,最终成功命中目标。

  第三轮晋级名单揭晓:姜亦、顾顺和迟小兵。蛟龙突击队再次占据前三席中的两席,其他队员不禁感觉自己只是陪衬,尽管他们都是各部队的精英。

  第三轮比赛即刻开始,出场顺序为迟小兵、顾顺、姜亦。本轮难度激增——射手完全看不到目标。

  目标置于八百米外的盒中,是个左右摇摆的球体。射手只能通过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观察球的摆动轨迹,再从正面射击盒子内的目标。每人有三次射击机会。

  顾顺和迟小兵看到规则时,心里暗骂制定者变态——这种条件下击中乒乓球大小的目标,犹如百米外打苍蝇。

  迟小兵还是决定一试。无人机画面显示,盒子里的球正左右晃动,他必须依靠这模糊的影像完成射击。

  这次射击不仅检验枪法的精准性,更考验射手对时空的精确掌控。除了要计算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常规因素,还需要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在脑海中构建目标模型。

  迟小兵深吸一口气,静默地运算着各项参数。随着时间流逝,他终于扣下扳机。“砰”的一声, ** 穿透了箱子,但无人机画面显示箱内的球体仍在摆动——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调整心态后,迟小兵似乎抓住了关键。几分钟后,第二声枪响划破空气, ** 再次穿过箱体,却依旧与球体擦肩而过。

  “该死,就差一点。”他咬紧牙关,更加专注。通过前两次尝试,他似乎摸索到了命中目标的诀窍。最后一次机会,必须成功。

  将状态调整至最佳,迟小兵充满信心地扣动扳机。第三发 ** 呼啸而出,他缓缓看向无人机传来的实时画面——“这不可能!”屏幕上晃动的球体宣告着第三次失败。

  姜亦轻叹道:“风速刚有明显变化,可惜他没注意到。”这句话落入顾顺耳中。每次射击时的环境都在变化,过度专注反而让人忽略关键细节——这正是迟小兵失败的原因。

  顾顺暗自铭记这个教训。接下来轮到他了,这不仅是场测试,更是为未来更复杂的实战作准备。无论多困难,都必须突破。

  站定位置,顾顺全神贯注地回忆刚才观察到的每个细节:距离800米,南风2.3米/秒,球体摆动周期1秒......第一枪偏差了毫厘。

  “就差一点。”他立即修正参数。第二声轻响后, ** 完美贯穿箱体,大屏幕上的慢镜头清晰展现弹道轨迹——球体应声碎裂。

  “漂亮!”

  场馆中爆发出如潮的掌声,顾顺平复着呼吸,在工作人员更换新靶标后重新调整姿势。方才的手感仍在,第二次扣动扳机时他的动作多了几分果决。

  ** 再度洞穿靶箱,精准命中摇摆的小球,看台上又掀起一阵喝彩。

  顾顺确实天赋异禀,放在任何特种部队都堪称王牌 ** 手。更难得的是,他才二十三岁,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返回休息区时,顾顺与姜亦击掌相庆。姜亦眼角带笑:漂亮!虽然只是亚军,但冠军终究留在我们蛟龙。

  队长可别大意,万一失手就难看了。顾顺咧嘴笑道。
  http://www.hlys.cc/48088/13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