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原来是以己度人,才未察觉孙坚的异样】

  细思极恐。

  陈渡究竟如何洞悉?莫非人性本相通?

  若此人在董卓麾下……

  曹操压下心绪,苦笑道:

  太阿此言,倒显得我虚伪了。

  乱世之中,谁人不存私欲?

  不过大义之下,私心自当退让。

  众人闻言变色,皆不敢接话。

  曹操目光越过山峦,投向骚动的孙坚军营。

  若孙文台果真如太阿所言欲陷我军于险境......

  当初三策择中,本欲与孙坚 ** 。

  最劣之选乃待其与董卓两败俱伤时出手。

  如今竟是貌合神离,反遭算计。

  陈渡整衣肃立:

  敢问主公,可还要保全孙氏部众?

  曹操沉默良久,终是叹息:

  我以诚相待,换来的却是算计。

  太阿说得对,这世道......人心叵测。

  罢了!

  诛董卓、阻迁都、迎天子——

  这些才是要紧事,孙坚生死,由他去吧。

  见主公决断已定,陈渡躬身道:

  既如此,现有二计:

  其一,若孙坚遣人诈降汜水关,我军按兵不动;

  其二,若他未施此计,我们便替他行诈降之计。

  陈渡话音方落。

  帐中诸将相视愕然。

  夏侯渊最先醒悟:先生是说——

  孙坚欲诱汜水关守军来攻?

  陈渡颔首:正是此理。

  夏侯渊微微颔首,拖长声调应道:原来如此。不过陈先生为何能断定孙坚必遣人诈降?

  陈渡嘴角轻扬:全凭直觉。

  这......如此随性的回答让夏侯渊一时语塞,目光扫向在座众人。

  只见诸位将领同样面露茫然。

  戏志才突然击掌而笑,望向陈渡赞道:

  妙哉!

  太阿先生果然深谋远虑!

  志才悟出什么了?曹操眉头轻蹙发问。

  他亦未参透陈渡预判孙坚诈降的玄机。

  戏志才轻叹:

  太阿先生岂是随意猜测。

  这招棋分明是断绝了孙坚的退路!

  此话怎讲?曹操顿时来了兴致。

  戏志才解释道:

  主公曾言,汜水关守将乃华雄、徐荣二人。

  而辅佐他们的,

  正是董卓之婿,

  素有毒士之称的李儒!

  提及李儒之名,众将神色间皆现忌惮。

  曹操听到李儒之名稍作怔忡。

  沉思片刻后,

  忽然眸光乍亮,抚须笑道:原来症结在李儒身上,倒是我疏忽了。

  他比在场任何人都清楚李儒的为人。

  当年在董卓府中偶遇时,

  总觉脊背发凉,

  如同面对一条吐信的毒蛇。

  太阿此计确实精妙。曹操捻须赞道。

  众将愈发困惑,面面相觑。

  究竟妙在何处?曹仁率先发问。

  俺完全没听明白。夏侯惇挠头道。

  曹洪也附和:俺也一样......

  曹操含笑道:志才,你来解释。

  戏志才点头应道:

  虽不知太阿如何洞察孙坚诈降之计,

  但既然提出这个可能,

  我们不妨假设孙坚真会派人诈降......

  根据要求

  -------------------------

  假设从这个前提开始。

  倘若孙坚仅需应对徐荣与华雄两员将领。

  那么诈降计策确实可能诱使二人离开关隘,落入孙坚设下的埋伏。

  但敌军中还有李儒坐镇,这种诈降手段反倒是弄巧成拙。

  作为谋略高手,李儒绝不会轻信这种粗浅的诈降伎俩。

  正因如此,太阿才断言:若孙坚实施诈降,我们只需静观其变。

  反之,若孙坚不派人诈降,我们便替他执行这个计划。

  因为无论哪种情况,李儒都能识破其中破绽。

  以李儒的智谋,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

  更何况此刻李儒急需军功提振士气。

  只要观察到诈降举动,孙坚的埋伏意图就完全暴露在李儒眼前。

  李儒必然能预判孙坚的伏击计划,并设计反包围将其歼灭。

  孙坚终究难逃败局。

  这番推演让我领悟到,太阿所谓孙坚会派人诈降的真实含义。

  这并非揣测,而是太阿早已布局,确保李儒必定会目睹孙坚军的诈降行为。

  戏志才的剖析鞭辟入里。

  曹洪瞪圆双眼望着陈渡:

  原来小先生并非凭空猜测。

  是先构思了备用方案,再考虑孙坚若诈降我们便按兵不动。

  陈渡对戏志才会意一笑:知我者,志才兄也。

  曹洪挠着脑袋感叹:都说李儒阴险,我看陈太阿比李儒更胜一筹!

  曹仁与夏侯惇交换眼神,深有同感地点头。

  夏侯惇大笑着拍打陈渡肩膀:

  幸亏太阿不在西凉军,否则李儒加上你陈太阿。

  董卓岂不是能安睡无忧了!

  曹洪立即附和道:

  就是!

  你那位岳父不是已投奔董卓了吗?

  若你们翁婿同在董卓帐下,被算计的可就是我们了!

  戏志才笑着制止:

  子廉将军慎言。

  太阿这般英才,怎会屈就于董卓这等......

  帐内烛火摇曳。陈渡指尖轻叩案几:太阿已预见董卓命数将尽。

  曹洪挠头憨笑。曹操目光灼灼盯着这位年轻谋士,听他继续分析:纵有双策在手,仍难料孙坚动向。敌军若趁夜入关更难防范。青瓷茶盏被推到案 ** ,须遣死士冒充孙坚部众诈降——主公的丹阳死士可堪此任。

  陈渡语调平静得如同讨论天气。穿越者的道德桎梏被他亲手碾碎,脑内回响着自我告诫:乱世谋局容不得妇人之仁。那些即将消逝的生命,不过是棋盘上必要的弃子。

  曹操毫不迟疑。帐角阴影里静立的数十道身影,正是随时准备赴死的私兵。

  夏侯惇突然拍案而起,铠甲锵然作响:原来先生早先令我打探孙坚军情,竟为此计?曹操瞳孔微缩——原来踏入孙营前的每个举动,都是这人预设的伏笔。

  空气仿佛凝固。曹操感觉血脉偾张,这位年轻的谋士如同执棋神明,将乱世风云尽握掌中。此刻他无比确信:得此子者,得天下。

  ——————

  长安城的夜透着腐朽。李儒揉着太阳穴推开竹简堆。自从岳父沉迷酒色,他就像个修补匠般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最耗心力的莫过于说服董卓认清现实:困守雒阳唯有死路一条。西迁长安,是他们最后的生路。

  简单

  潼关若能坚守两年,关东诸侯必会内乱瓦解。

  然而洛阳百万之众,迁往长安非一日之功。

  完全舍弃百姓也不现实。

  长安地广人稀,若无百姓耕种补充粮草,西凉十万大军难以持久支持。

  近日汜水关与孙坚交战屡次失利。

  不能再输了!

  再败几次,诸侯就会看穿西凉军已是强弩之末。

  李儒此来汜水关,正是为董卓迁都争取时间。

  必须打一场胜仗,让诸侯无法察觉西凉军虚弱到要迁都的地步。

  同时也要以一场大胜震慑雒阳反对迁都的公卿。

  若做不到,就只能继续杀戮。

  但若再杀公卿,董卓将彻底失去人心。

  正思索间,斥候来报孙坚军连续数日减灶,显然粮草紧缺。

  这正是一举击溃孙坚的良机。

  可就在准备出兵时,孙坚军却有人前来投降报信。

  这让李儒产生了怀疑——投降者未免太多了些。

  刑房内血腥味、焦肉味混杂,令人作呕。

  李儒浑然不觉,握着核桃沉思。

  华雄的拷问声不时响起,受刑者的哀嚎断断续续。

  烦躁之际,李儒手中核桃突然爆裂,浆液四溅。

  华雄踢开滚落的核桃:还是没改口。

  不必再审了,李儒抹去脸上污渍,这定是孙坚派来的死士。

  “何出此言?”华雄瞪圆了双目。

  李儒额角青筋跳动,被这莽夫气得不轻,剜了他一记眼刀。

  他慢条斯理在衣襟上拭净手掌,反问:“假设你是孙坚细作,叛逃所求为何?”

  “放 **** !”

  华雄暴跳如雷,唾沫星子横飞,当即问候起李儒祖宗十八代。

  李儒支着下巴微微仰首,又甩去个白眼。

  他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将目光投向徐荣。

  徐荣立即抱拳:“叛逃者或为富贵荣华,或为苟全性命。”

  李儒眉心稍展,闭目调息后缓缓睁眼。

  ——总算有个明白人。

  “正是此理。”

  “若此人真为活命,早该改口,何至被折磨成这副模样仍咬死不松?”

  徐荣顺着他的视线看向地上血淋淋的眼球,恍然大悟:“军师高见!如此说来,那几个改口的降卒确是真降?那他们供出孙坚设伏之事......”

  他望向远处三个血肉模糊的俘虏。

  李儒却晃动枯瘦的手指,点向那个被剜去双眼的血人:“未必。那宁死不改口说孙坚未设伏的,必是死士无疑。至于这三个人——”

  他尖利的指甲在空中划出三道血痕:“先称孙坚军心溃散,又改口咬定是孙坚指使。看似逃兵做派,却更似连环计。”

  徐荣露出困惑之色:“军师的意思是...这三名降卒也可能是死士?”

  “着!”李儒突然抚掌怪笑:“何必费神分辨真假?只要知道是孙坚【刻意】遣来,便够了。”

  他枯瘦的身影在火把摇曳中拉出诡谲长影:“故意为之,必有所图。要么虚张声势阻我出兵——可他要真怕打仗,早该撤军,何至于断粮溃败仍死守鸡落山?”

  “所以答案呼之欲出——”李儒黑袍翻涌如夜枭展翼,

  “这溃兵满天飞的把戏,分明是请君入瓮的香饵!”

  “不妨让他轻视我们,自投罗网。”

  “既然识破他的计谋,不如顺势设局,反手剿灭他的伏兵。”

  李儒言毕,命人呈上地图。

  仔细研判鸡落山一带地势后,他圈出孙坚军可能的埋伏区域。

  “诸位都清楚,眼下亟需一场胜仗。”

  “孙坚,非打不可。”

  他轻叹一声。

  坦白说,他本不愿冒险反制,据关固守才是上策。

  但数月连败,西凉军已无退路。

  若继续龟缩,酸枣联军必会察觉虚实。

  二十万大军压境时,汜水关绝难守住。

  关破,则迁都大计尽毁。

  届时,西凉军唯有死路一条。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必须击败孙坚,且必须速胜。

  粮荒不会持续——此刻正是孙坚最虚弱之时。

  若等他补给充足,军心稳固,便再无战机。

  再败,汜水关必生乱象。

  到那时,未必等得到诸侯合围。

  单是孙坚一军,便可夺关。

  徐荣沉声应和。

  他深知局势危急。

  华雄却拍案而起:“军师何必长他人志气!末将愿直取孙坚首级!”

  徐荣冷笑:“胡轸当初也是这般豪言。”

  “如今他的首级还挂在敌营辕门。”

  华雄勃然大怒:“竖子安敢拿那废物与我相比!”

  “够了!”李儒厉声喝止。

  “即刻整军备战,士卒饱食后休整,三更出击。”

  “今夜就行动?”徐荣略显诧异。
  http://www.hlys.cc/48144/1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