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这事绝非儿女私情能解释。

  曹孟德图谋什么?

  莫非是冲着我的政治影响力而来?

  笑话!

  我哪来什么权势可言?

  即便真有,膝下尚有 ** 待字闺中。

  若曹公真欲结盟,大可选昂公子与小女联姻。

  他这般提议,分明另有所图。

  视线不觉移向正与曹操谈笑风生的陈渡。

  孟德看似随口戏言。

  可这等大事,岂能儿戏?

  若目标真是陈渡......

  莫非这女婿身上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重要到让曹操不惜以嫡女为妾?

  蔡邕额角渗出冷汗。

  这事透着诡异。

  忽然想起方才对话:

  若非文若屡献良策,吾恐难渡黄河。

  莫非......非虚言?

  卢子干今日盛赞曹操用兵如神。

  而此刻曹孟德竟对这女婿如此看重。

  莫非那些奇谋......

  皆出自文若之手?

  思绪翻涌间,忽听陈渡道:

  岳父且与诸位大人慢行。

  末将需随主公先行入雒阳。

  蔡邕正欲追问,只听女婿继续道:

  大火之后,或能寻得些珍贵物件。

  废墟中能有何物?

  虽满腹疑惑,蔡邕仍强笑道:

  去吧,不必挂念。

  望着陈渡远去的背影,老者眼底深意更浓。

  夕阳下,两道并肩向东的身影渐渐远去。蔡邕佝偻着背轻叹:莫非老夫也会看错人?身旁的貂蝉没有接话,只是静静搀扶着他。

  那双秋水般的眸子始终追随着其中一袭青衫。方才惊鸿一瞥的温润笑颜,是她从未见过的纯粹。可转瞬间,那道目光便再未为她停留。少女攥紧衣袖,心底泛起说不清的涟漪。

  洛阳城的烈焰仍在肆虐。热浪翻滚间,曹操熟门熟路地指挥着救火。这位在洛阳长大的将军,闭着眼都能在宫阙间穿行。随着曹军陆续抵达,火势渐趋控制。焦黑的尸骸触目惊心,保持着生前最后的挣扎。

  此处原是长秋宫...曹操抚过断壁残垣,声音染上几许感伤。陈渡垂眸而立,忽然被急促的通报声打断——

  孙坚率部前来!

  陈渡眉头倏地拧紧。这个总与玉玺纠葛不清的江东猛虎,来得可真不是时候。

  寒意渐起,陈渡不再犹豫,径直向曹操询问:主公可知建章殿所在?

  曹操略显诧异:太阿莫非曾入禁宫?

  陈渡摆手否认:

  从未得见。

  只是想起当年在雒阳求学时,听闻建章殿侧有太液池,景色壮丽。

  若先扑灭建章殿火势,再引池水相助,或可事半功倍。

  陈渡确实未曾踏入皇宫半步。

  但他分明记得,孙坚正是在建章殿枯井中觅得传国玉玺。

  先前不提此事,正是担心太过突兀。

  若先促曹操救火,又直接引往建章殿,最后恰巧发现玉玺,任谁都会起疑。

  如今孙坚将至,时机紧迫。

  这枚玉玺对陈渡至关重要。

  它将是曹操名正言顺进驻青州的关键。

  汉室余威尚存,以朝廷名义治理方能事半功倍。

  绝不能让孙坚得见此物。

  太阿所言极是,建章殿毗邻太液池。

  池中三座假山,象征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

  我命人北进灭火,正是欲借池水之力。

  陈渡顿时了然。

  难怪孙坚会在建章殿发现玉玺,原来也是为取水灭火。

  孟德兄!

  孙坚疾步而来,握住曹操双臂。

  本以为我已够快,未料孟德兄更胜一筹!

  他神色真挚,显然真心欢喜。

  曹操亦展露笑颜:文台兄忠义,我早知必是第一个赶到!

  不过愚忠求名罢了!

  若非孟德兄信中火起勿追的提醒,孙某早已葬身火海!

  说着后退一步,恭敬行礼。

  曹操连忙扶起:文台兄何必如此!

  孙坚注视曹操,目中真情流露:“承蒙孟德兄厚待,屡次相助!孙某日后定当回报,否则心中难安!”

  曹操握着孙坚的手,目光灼灼:“文台兄言重了!此番十八路诸侯酸枣会盟,阵势浩大,人人以为董贼可除。然诸将各怀心思,空耗军粮,令天下失望。唯有文台兄不顾生死,为国尽忠!曹某不才,愿追随兄台共讨 ** 。我们联手攻下汜水,渡过黄河,收复洛阳,逼得董卓西逃,这份功业当属你我。放眼天下,能称英雄者,唯有文台与操!”

  孙坚虎目含泪,胡须微颤。他一向自认行事磊落,此刻却深感羞愧——自己竟以小人之心揣度这般器重他的曹操!

  “孟德兄才是真豪杰!”孙坚后退一步,郑重行礼,“当年在洛阳同为议郎时,我们虽相识却往来不多。不想患难之际,方知孟德兄如此重情重义!”说罢,这位铁汉终是忍不住热泪滚落。

  “孟德公胸怀社稷,屈尊折节与我相交,事事包容相助,以豪杰之姿待我!

  “坚乃鄙陋之徒,实在羞愧难抑!”

  孙坚用力抹去涕泪,双手死死攥住曹操的臂膀。

  曹操下意识要抽身后退,却被抓了个结实。

  “半生浪荡,惟恨未逢真知己。

  “今蒙孟德公同甘共苦,不分贵贱。

  “若公不嫌,坚愿与公歃血为盟,奉为兄长!”

  结拜?!

  曹操喉头一紧,若此刻含了茶水定当喷涌而出。

  他本只为完成陈渡交代的差事,虚与委蛇罢了。

  岂料这江东虎臣竟要赌咒立誓——

  那可是要遭天谴的勾当!

  先前设的局怎么办?

  万一应了誓......

  正犹疑间,瞥见陈渡隐晦的点头。

  曹操当即满面红光:

  “文台此议,甚合吾心!

  “如今天子蒙尘,董卓肆虐。

  “诸侯各怀鬼胎,不久必生割据之祸。

  “操素知文台赤胆忠心,愿与公勠力同心——

  “北南策应,使奸佞震慑,重振朝纲!”

  他扶起孙坚时,眼中似有泪光闪动。

  孙坚激动道:“不若此刻便对洛水立誓?”

  “是否...需择吉日?”曹操迟疑。

  “我军中就有占卜师!”孙坚已改口称“兄长”。

  陈渡适时轻笑:

  “主公,莫负孙将军拳拳之意。”

  (全段

  孙坚转头望向陈渡,激动道:小兄弟高见!

  陈渡的言辞已向曹操表明,与孙坚结盟实乃明智之举。

  曹操会意,当即应允结义之请。他忽然将陈渡拉到身前,如展示珍宝般自豪道:

  文台贤弟,此乃我心腹重臣。

  军师祭酒陈渡,字太阿。

  识破董卓火烧虎牢、伏击联军之计者,正是太阿。

  若无太阿智谋,你我岂能结此金兰之好?

  此确为实情。若非陈渡谋划,曹操断不会与孙坚这莽夫联手,更遑论结为兄弟。

  孙坚闻言瞪大双眼,倒吸凉气:

  竟又是小兄弟之谋?

  酸枣帅帐之中,孟德兄言及斩华雄、取汜水之功。

  莫非也是出自小兄弟之手?

  见孙坚眼中惊羡交加,曹操含笑颔首:

  然也。

  破华雄、夺汜水,皆太阿之策。

  此番渡黄河、取孟津、断瀍水、两败董贼追兵。

  亦全赖太阿筹谋。

  贤弟亦功不可没。

  你们是强渡黄河夺取孟津?

  还截断瀍水?两败董贼追兵?

  孙坚惊得瞠目结舌,脖颈前伸呆立当场。

  此刻他才恍然惊觉。

  方才曹操所言,竟暗藏如此惊天手笔。

  先前只顾与曹操寒暄,竟未细思其中深意。

  孟德兄之意...

  非待董卓弃守孟津,而是主动强渡夺关?

  更截断瀍水?两度伏击董卓?

  莫非在洛阳城下设伏?!

  孙坚惊疑不定,目光在曹操与陈渡之间游移。

  他虽大致推演出前因后果,但其中细节实施之妙,仍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曹操向孙坚娓娓道来陈渡献上的妙计。

  顿时,这片小天地间回荡起孙坚此起彼伏的惊叹:

  以船为桥,夜渡黄河?!

  竟敢在徐荣眼皮底下伐木造船,用浮桥迷惑孟津守军?!

  孟德兄亲自驾舟冲锋,身先士卒吸引守 ** 力?!壮哉!壮哉!纵是古代勇士孟贲、夏育,也不过如此!

  什么?!太阿的火攻埋伏之计,竟只是整个连环计中的一环?!

  什么?!李儒竟然识破了太阿堵塞潏河的水攻计策?!果真可怕!

  什么?!太阿早已料到李儒可能识破水攻,提前做了防备?!

  每听懂一策,孙坚都瞠目结舌,用看怪物的眼神打量着陈渡。

  待曹操说到火攻、埋伏、水攻等环环相扣的计策时,

  孙坚更是拍案叫绝,连声称赞陈渡是兵仙转世!

  当年许劭评价孟德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如今乱世已至,孟德兄这位乱世英雄又得太阿贤弟这般神机妙算的奇才相助。

  假以时日,必能比肩卫青、霍去病,建立惊天动地的不世之功!

  真让孙某又羡又妒!

  孙坚的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曹操笑着安抚道:

  文台贤弟本就是英雄之资。

  不过时运未至,

  又受粮草等事掣肘,

  才未能大展宏图。

  待贤弟东归江东,定如飞鸟出笼,蛟龙入海,再不受束缚。

  至于太阿这等良将,

  文台更不必忧心。

  江南多俊杰,

  顾陆朱张等扬州大族,人才济济。

  贤弟此去江东,必能觅得臂助。

  说到彪炳史册,

  斩华雄、夺汒水之功,本就是你我所共。

  而我此次大破董卓的连环计,最关键的,

  就是让董贼误以为我军主力在虎牢关而非河北。

  若非文台在虎牢关牵制李儒与董贼,

  后续种种计策都将无从施展。

  故此番十八路诸侯讨董,

  依我之见,功劳当属你我二人。

  其余诸侯畏首畏尾,徒留笑柄。

  你我虽不敢居功至伟,

  但说一句尽忠竭虑,舍生忘死绝不为过。

  这天下还有谁敢说个不字?!

  孙坚怔住了,眼前曹操身上那股舍我其谁的王者风范让他彻底心折。他尚未察觉,自己的内心已然悄然将曹操视作领袖。

  此时的曹操早已脱胎换骨。

  连番大捷的洗礼,

  陈渡勾勒的宏图伟业,

  都让他胸中激荡着万丈豪情。

  他本就不是含蓄之人。

  枭雄之所以能称雄,正因有其独特的气概。

  在陈渡助力下,

  如今的曹操提前数载,

  初具这般雄主气象。

  这气概绝非与生俱来。

  这是杀出来的气魄。

  要枭雄在血火战场视死如归,

  要枭雄在权谋漩涡中翻云覆雨。

  枭雄,是乱世中血与火淬炼出的豪杰。

  而陈渡的存在,让曹操以最小的代价,

  提前跻身枭雄之列。

  董卓——这个拉开乱世序幕的始作俑者,

  即将黯然退场。

  而接棒者,

  正是曹操。

  董卓倒行逆施,注定遗臭万年。

  讨董之功,实乃文台贤弟与我同心协力所致。

  为兄必当如实上奏,不掩贤弟之功。
  http://www.hlys.cc/48144/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