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一阙夺鼎:八皇子的帝王梦 >第14章 碎玉轩中谋济世 乾元殿外布棋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章 碎玉轩中谋济世 乾元殿外布棋局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乾元殿那两扇沉重大门“吱呀”一声在身后合上,声音悠长而滞涩,仿佛是岁月在沉重地叹息,又像是某扇命运之门被悄然掩闭。青铜门环在暮色中泛着冷铁般的幽光,门上九九八十一枚鎏金兽首门钉,此刻在斜照的残阳下泛着黯淡的金红,如同无数双沉默的眼睛,冷冷注视着殿外众生。殿内那股沉闷的气息——龙涎香混着苦涩药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龙体衰微的腐朽之气——终于被彻底隔绝,可那压抑的余韵,却如影随形地缠绕在每一个走出大殿的人心头,像一层看不见的蛛网,黏在衣襟上,缠在呼吸里。

  殿外,天色已近黄昏,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宫城琉璃瓦,层层叠叠,宛如千军万马压境,将最后一缕天光也吞噬殆尽。寒风如刀,自丹陛之下卷地而起,呼啸着穿过汉白玉栏杆间的空隙,发出呜咽般的哨音,又似冤魂在宫墙间低语。风中夹杂着枯叶与尘土,扑在人脸上,带着刺骨的寒意,连呼吸都凝成白雾。几只寒鸦盘旋于檐角,发出沙哑的啼鸣,仿佛在为这即将降临的暗夜唱起挽歌。

  刚踏出殿门的皇子们被这冷风迎面一激,皆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有人暗自咬牙,有人低声咒骂。可比这寒风更冷的,是他们脸上的神色——或阴沉如铁,或讥诮如霜,皆在暮色中凝成一层看不见的杀机,悄然弥漫于宫道之上,连风都仿佛被冻住了。

  太子赵桓立于阶前,一袭玄色蟒袍在风中纹丝不动,金线绣就的五爪金龙在残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仿佛真龙盘踞,蛰伏待发。他唇角微扬,正与身旁那总爱捧哏的近臣低声谈笑,声音轻得只够两人听见,似在议论今冬雪势,又似在点评某位大臣的奏对,语气轻松得仿佛刚从一场诗会归来。可若细看,便能发现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阴霾,像深潭底下一尾潜行的黑鱼,转瞬即逝。

  “老八那个废物……竟敢在父皇面前妄议国策?”他指尖轻轻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一块羊脂白玉雕成的螭龙佩,温润如脂,可指腹下那道细若发丝的裂痕,却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恰似他心中悄然裂开的一道缝隙:不安,却不能示人。

  他抬头望了望天,云层厚重,不见星月,正如他此刻的心境——前路茫茫,暗流汹涌。他忽然想起昨夜,自己在东宫书房苦思三日才拟出的“赈灾疏”,尚未呈递,竟被一个常年卧病的弟弟在殿上轻飘飘几句话道破精髓。那不是巧合,是挑衅,是无声的宣战。

  二皇子赵钰一袭月白锦袍,面如冠玉,笑意温润如春水初融,正与礼部侍郎周明安谈笑风生,言辞间尽是风雅诗书,谈的是江南新进的书画,评的是前朝某位大儒的遗作,风度翩翩,宛如谪仙。可那笑意从未达眼底,反倒像一层薄霜覆在寒潭之上,冷而虚伪。

  他眼角余光却如蛛丝般黏在前方——老太监李德全正吃力地搀扶着赵宸,那少年瘦得几乎一阵风就能吹倒,脚步虚浮,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连官靴踩在青石板上的声音都轻得几乎听不见。

  “呵,一个咳血都怕染脏地毯的病痨鬼,竟敢在御前大放厥词?”赵钰心中冷笑,父皇竟还沉吟良久……真是老了,连荒唐话都听不出真假。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继续与周明安说着某位大家的字画,语气从容,仿佛方才殿中那场风暴,不过是一缕不值一提的尘埃。可他袖中手指,却已悄然掐入掌心,留下几道月牙形的红痕——那是他压抑怒意的痕迹。更令他心惊的是,那“以工代赈”之策,竟与他暗中拟定的《河工疏》不谋而合。可那疏稿,他尚未呈递,连心腹都未告知……是谁泄了密?还是,那病弱少年,早已洞悉一切?

  三皇子赵铖最是跳脱,一身赤红猎装在灰暗天色中格外扎眼,像一簇燃烧的野火,又像一滩未干的血迹。他大步追上赵宸,抬手“啪”地一记重拍,力道之大,震得赵宸肩骨剧痛,整个人猛地一晃,险些扑进旁侧枯黄凋敝的菊坛里。残菊败梗在风中瑟瑟发抖,花瓣早已零落成泥,只余下几根枯梗,在寒风中摇摇欲坠,如同赵宸此刻的命运。

  “行啊八弟!没瞧出来你还懂修河堤?”赵铖嗓门洪亮,带着刻意放大的戏谑,声音在空旷的宫道上回荡,惊起檐角一对寒鸦,“让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人去干活,你这主意可真‘绝’!赶明儿哥哥我去剿匪,也照你这法子,让土匪先给我修路,修完了再砍头,物尽其用嘛!哈哈哈!”他仰头大笑,笑声如雷,震得枯叶簌簌而落。身后几个宗室子弟立刻附和,嗤笑声此起彼伏,像一群闻腥而动的野狗,在寒风中吠叫。

  赵宸被拍得剧烈咳嗽,胸口闷痛如绞,喉间泛起熟悉的铁锈味,一口血几乎要喷出,却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他低着头,发丝散乱,遮住苍白如纸的脸,只嗫嚅道:“三……三哥取笑了……弟弟……就是胡说八道……当不得真……咳咳……”声音细若游丝,仿佛随时会断在风里。他身子微微发抖,不知是冷,还是怕。

  可那双垂下的眼中,却闪过一丝极淡的讥诮——你们笑吧,笑得越大声,越显得你们愚蠢。

  就在这时,他袖中那枚早已冷透的铜钱微微一动——那是他今晨在碎玉轩门口捡到的,上面刻着一个“工”字,字迹古拙,像是前朝遗物。他不动声色地捏紧,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这枚铜钱,是他三年前埋下的信物,今日终于被人“无意”遗落在他门前。局,已开始转动。

  赵铖见他这副窝囊模样,兴致全无,冷哼一声,甩袖而去,赤红身影很快消失在宫道尽头,只留下一串张扬的笑声,在暮色中渐行渐远,如同远去的鼓点,敲在人心头。

  其余皇子们或冷眼旁观,或轻蔑一笑,更有甚者,眼中闪过一丝怜悯——却不是同情,而是对一个注定被碾碎的棋子的怜悯。在这紫宸深处,怜悯,是最廉价的施舍,也是最锋利的刀。

  赵宸在李德全的搀扶下,缓缓前行。老太监佝偻着背,步履蹒跚,却始终稳稳托住少年的臂膀,手中那根乌木拐杖点在青石板上,发出“笃、笃”的轻响,如同时间的节拍,缓慢而坚定。

  “李公公,”赵宸忽然开口,声音极轻,却像一把薄刃划破寒风,“今早我屋檐下的鸟窝,塌了。”

  李德全一怔,随即明白过来,低声道:“奴才已让人去修了,还添了新草,明日便有新雀来住。”

  赵宸嘴角微扬,极淡,极冷:“旧巢不破,新鸟不栖。”

  李德全心头一震,抬眼看向少年,却见他依旧低着头,仿佛刚才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只是风中一句呓语。

  赵宸低着头,额前碎发被风吹起,露出一双眼睛——那本该是少年该有的清亮眸子,此刻却沉静如古井,深不见底,映着天边最后一抹血色残阳,竟似有火在燃。

  他不需要这些人懂。

  他只需要,那高座之上、病榻之侧的两个人,听进去了,就够了。

  风更大了,卷起地上的枯叶与尘土,扑在宫墙青砖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无数细碎的低语,在诉说这宫墙内千年不变的权谋与算计。宫灯次第亮起,自远而近,一盏、两盏、三盏……昏黄的光晕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影子,像一张张悄然铺开的棋盘,而每一步落子,都可能决定生死。

  与此同时,臣工队列之中。

  户部侍郎王晏缓步而行,青色官袍在风中微微鼓动,像一只欲飞却不敢展翅的鸟。他低垂着眼,看似平静,可袖中双手却早已紧握成拳,指节发白,掌心已被指甲掐出几道深痕。方才殿上,八皇子那几句话,如同五雷轰顶,炸得他心神俱震!

  “无所事事……容易生乱。” ——这哪是少年妄言?分明是直指灾民流离、盗匪蜂起的根源!那些流民聚集城郊,无事可做,便易被奸人蛊惑,酿成民变。

  “修河堤……清理河道。” ——这不正是他苦思数月、欲上奏却不敢轻言的“以工代赈”之策?既能安民,又能兴利,一举两得!

  “按劳发放粮食”——精准点出赈济之弊,激励人心,远胜于无偿施粥的短视!那些米粮,若不与劳力挂钩,只会养出懒惰与依赖。

  “省些银子” ——更是一针见血,戳中户部最痛的软肋!国库空虚,边军欠饷,每一两银子都如血如命!

  一个常年卧病、深居碎玉轩、连太医都断言“活不过二十”的病弱皇子,怎会说出这等切中时弊、老辣精准的言语?!

  王晏心头狂跳,冷汗悄然浸透中衣,贴在背上,冰凉刺骨。他想起数月前那封匿名密信,字迹潦草却条理分明,直指通州粮仓贪腐要害,助他一举扳倒张启贤。事后追查,线索每每断于碎玉轩外,他只当是李德全暗中传递,从未想过,那背后真正的执笔人,竟是那个被所有人视为废棋的八皇子!

  “若这一切,真是他所谋……那这少年,便不是病弱,而是藏锋!不是懦弱,而是蛰伏!不是无知,而是——重生归来!”

  王晏猛地抬头,目光如鹰隼般穿透暮色,望向那渐行渐远的单薄背影。赵宸已走到宫墙拐角,旧袍裹身,身影瘦削得几乎要被风卷走。可就在那一瞬,他脚步微顿,似有所感,竟未回头,只是将衣袍裹得更紧,仿佛在抵御这深宫最冷的寒。

  可王晏却看得分明——那背影虽弱,却挺直了一瞬。

  那一瞬的挺直,如寒夜中一星火苗,微弱,却倔强。像是一把被尘封多年的剑,终于在黑暗中,悄然出鞘一寸。

  风卷残云,暮色四合。宫灯如星,却照不亮人心深处的幽暗。而那走向碎玉轩的少年,正一步步踏入命运的旋涡中心,也一步步踏向那条无人敢走的重生之路。

  王晏站在原地,久久未动。他忽然觉得,这深秋的风,不再只是冷。

  它,带着杀机,也带着变局的气息。

  更带着——一个被世人遗忘的王者,悄然归来的气息。

  他缓缓握紧手中象牙笏板,指节泛白,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这盘棋,或许,该换个人下了。”
  http://www.hlys.cc/48207/1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