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醉剑江湖 >第423章 你烧过的火后来都成了灯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23章 你烧过的火后来都成了灯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辛元嘉立于火盆前,手中那卷《美芹十论》初稿已泛黄焦边,墨迹斑驳如旧伤。

  这是他少年热血所铸之策,是欲惊醒昏寐朝廷的雷霆檄文,亦是他一生北伐理想的起点。

  而今,它被投入火焰。

  火光腾起刹那,青红交错,竟在焰心显出三个字——裴九娘!

  众人屏息,风止湖平。

  那三字如魂魄显形,只一瞬即随烟消散,却烙进每个人心底。

  这不是幻觉,是良知的回响。

  他以血代墨,在稿末空白处补写遗言:

  “吾志在复河山,却负一女子清白与性命。兵者凶器,谋者险途。若后人效我权谋而不修仁心,是吾之罪。”

  血书落笔,字字入骨。

  陈砚悔跪接此卷,如同接过一段沉痛的历史。

  他曾抄录《自罪录》三百日,记下主人未曾出口的悔恨;如今这滴血,是清算,更是誓愿。

  他转身走入桑林,掘开旧穴,将血书与《桑荫录》同埋地下——一部藏死者名姓,一部载生者愧疚。

  再折桑枝插于其上,默然伫立。

  种树为碑,不立石。

  三昼夜将尽,屋内唯余一点桑烛微光。

  忽而灯花一爆,火影投墙,现出一道素衣身影:立于枯井之畔,回眸浅笑,眉目温婉,无怨无恨。

  正是裴九娘。

  她唇未启,声却入心:“谢君记得。”

  光影一闪,烟消云散。

  辛元嘉扑跪于地,放声痛哭。

  三十年来,他披甲执锐,运筹帷幄,从未低头。

  哪怕遭贬谪、被弹劾、陷权斗,他也未曾落泪。

  可此刻,他哭得像个孩子。

  因为这不是软弱,是凡人终于归来。

  他的哭声压住了风声,压住了湖波,也压住了南宋百年战争中无数无声的哀嚎。

  待他抬头时,泪痕犹在,双目却已清明如洗。

  血丝褪尽,眸底澄澈似秋水映天。

  窗外,东方微白。

  三烛齐熄,余烬成冢,静卧案前,宛如一座无碑之墓。

  对岸灯火渐近,江守静踏舟而来,提壶登岸。

  他是带湖守夜人,十年如一日巡视湖岸,只为等辛元嘉归隐,手刃仇敌。

  因为他父亲,死于淳熙六年江西茶叛之乱——那场大火之中。

  当时辛元嘉围寨断粮七日,逼首领郑十三焚寨自尽。

  寨中郎中(江父)未能逃出,葬身火海。

  江守静斟酒两盏,低声问:“公烧的是书,还是良心?”

  不待回答,他凝视艾烛残芯,火焰忽颤——竟浮现当年山寨崩塌、烈焰冲天之景!

  他浑身剧震:“我父……便是死于那场火。”

  十年仇恨,一旦面对,竟化作茫然:“你罚己之深,胜过律法。若你是恶人,为何比我还痛?若你是忠臣,为何让我父葬身火海?”

  无人能答。

  直到灰袍僧人无相缓步入内,抚壁题偈:

  “照影者,非灯非壁,乃心。心若不照,万烛皆盲。”

  掷炭而去,不留痕迹。

  辛元嘉猛然惊悟:他以为自己在审判过去,实则仍在算账——功抵过,战赎罪,不过是用忠诚包装的自我宽恕。

  他逃避的,从来不是杀戮的结果,而是杀戮的理由。

  ——为何而杀?

  为国?为民?为志?抑或……仅为证明自己是对的?

  冷汗浸透脊背。

  陈砚悔伏案抄录《自罪录》,笔尖顿住,纸上赫然是:

  “默许裴九娘假降,致其被族人沉井而亡。”

  忽然掷笔,直视辛元嘉:“若不设此局,十万敌军入赣,百姓何存?公罪在手段,还是世人只敢责手段而不敢问时势?”

  此语如针,刺破层层心防。

  辛元嘉怔然。

  权谋与仁心之间,本无坦途。

  若人人都只问手段之污,不问时势之迫,那忠义之士,岂非永堕深渊?

  廊下,范如玉悄然立于影壁前,怀中紧抱布帛残片——那是当年为夭折婴孩所制魂幡。

  她指尖沾灰混墨,提笔蘸染,腕力沉稳,一笔而下:

  “恕”

  字成刹那,三烛齐颤。

  松烛骤灭,艾烛倾侧,唯有桑烛焰心一缩——火光中,再度浮现出裴九娘临井回眸之瞬。

  夜风忽止,万物凝滞。

  范如玉轻声道:

  “你不必替天下担罪,但求不避己过。”

  “我写‘恕’,非恕你,是恕这世道容不下全善之人。”

  一字落下,如开天门。

  辛元嘉闭目良久,再睁眼时,锋芒尽去,唯余澄明。

  他起身添油续芯,重燃三烛。

  这一次,他不再以火辨功过,不再用焰势判兵机,只是静静凝视火焰自生自灭,看其升腾、摇曳、分裂、聚合,如观命运流转。

  忽然,桑烛焰心缓缓收束,竟凝成一口虚幻之井。

  井壁焦黑,似经烈火焚烧多年。

  片刻后,一只苍白的手自井底缓缓伸出,五指张开,似欲攀援而出,又似仅求一握温暖。

  辛元嘉俯身,低语如诉:

  “九娘,你要上来吗?”

  话音落处,桑烛骤灭。

  余焰化作一缕青烟,细若游丝,盘旋梁柱,久久不散。

  仿佛那手并未离去,只是换了方式停留人间。

  与此同时,千里驿馆孤灯下,陆子游展读《桑荫录》。

  掌心忽烫,书页自行翻动,直抵空白一页。

  其上无字,却渐渐浮出一行血书,墨迹犹湿,字字如泣:

  “她等的不是手,是人。”

  冷月穿云,长路漫漫。

  而带湖草堂之中,影壁之上“恕”字墨色渐润,吸夜露而幽光微闪,仿佛活了过来。

  手抄本,正悄然摆上宰相案头……
  http://www.hlys.cc/48256/4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