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惊雷自北来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171章:惊雷自北来炎武二年的春天,杭州城内外可真是“春意盎然”,不过这“盎然”里头,夹杂的可不只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更有一股子让人心头沉甸甸、喘不过气来的紧张味儿。方腊大王坐镇杭州,改元称制,搞“均田免赋”,老百姓是得了实惠,日子有了盼头,可这东南一带的天,也就彻底变了颜色。原先赵官家的龙旗换成了“大炎”的火德旗,这在那远在汴梁城的道君皇帝赵佶和枢相童贯眼里,那简直就是插在心窝子上的一把刀,不拔掉是寝食难安。
这一日,天色刚蒙蒙亮,杭州城那高大雄伟的凤山门还没完全打开,只有几个打着哈欠的兵卒正在慢吞吞地搬动粗大的门栓,就听见一阵急促得如同爆豆般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像擂鼓一样敲打着青石板路面,直奔城门而来。
“让开!紧急军情!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
一声嘶哑却异常尖锐的吼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只见一骑快马,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被汗水和露水浸得透湿,马鼻子喷着浓浓的白沫,马上的骑士更是狼狈,盔歪甲斜,满脸风尘,嘴唇干裂,唯有一双眼睛,因为极度疲惫和紧张,布满了血丝,却亮得吓人。他手里高高举着一枚插着三根染红羽毛、代表着最高紧急等级的令箭,旋风般冲到了城门口。
守门的队正一看那令箭,浑身一激灵,睡意全无,扯着嗓子大喊:“快!快让开!是侦察司韩将军的加急快马!直接放行!引他去王府!”
城门刚开了一道缝,那骑士便一夹马腹,毫不停留地冲了进去,马蹄在空旷的街道上踏出清脆而惊心的回响,引得早起摆摊的、挑水的百姓纷纷侧目,心里都跟着咯噔一下:出大事了!
这快马一路畅通无阻,直冲到原杭州府衙、如今的大炎王王府门前。王府侍卫显然也认得这侦察司的加急信号,不敢有丝毫阻拦,一边开门迎入,一边早已有人飞跑进去通禀。
王府议事厅内,方腊正和庞万春、赵普、方百花、方貌等几个核心人物,一边吃着简单的早饭——米粥、咸菜、几个炊饼,一边商议着春耕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行新政,以及北边童贯老儿的动向。虽说占了杭州,站稳了脚跟,但谁心里都清楚,朝廷绝不会善罢甘休,这平静日子,怕是过不了几天。
就在这时,侍卫统领急匆匆进来,单膝跪地:“禀大王,诸位将军、大人,侦察司派回八百里加急信使,说有十万火急军情禀报!”
厅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粥碗放下时轻微的磕碰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门口。
方腊放下筷子,脸色平静,但眼神已然锐利起来:“传。”
很快,那名几乎是从马背上滚下来的信使被两名侍卫搀扶着(他已经快站不稳了)进了议事厅。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颤抖着将一封用火漆密封、封口处插着三根红羽的紧急文书高高举起。
“大……大王……韩……韩冲将军……让小的……八百里加急……江北……江北剧变!”信使气喘吁吁,话都说不利索了。
方腊对身旁的侍卫使了个眼色,侍卫上前接过文书,检查了一下火漆完好,然后呈给方腊。方腊没有立刻拆开,而是先对那信使温言道:“辛苦了,先扶他下去,用好汤饭,好生休息。”
信使被扶下去后,方腊才用小刀仔细划开火漆,取出了里面的绢书。他展开只看了一眼,眉头就微微蹙了起来。随着目光下移,他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凝重,那平静的表情下面,仿佛有风暴在汇聚。
庞万春是个急性子,见方腊半晌不说话,忍不住问道:“大哥,韩冲那小子说啥?是不是童贯老儿又不老实了?来了多少兵马?”
方腊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看完的绢书轻轻放在桌上,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声音低沉而清晰地说道:“童贯是动了,但来的,不只是童贯的官军。”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然后一字一顿地吐出了那个让在场所有人心脏都为之一缩的名字:
“宋江……梁山泊的宋江,已经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皇帝老儿封了他个‘平东都总管’。此刻,他正带着梁山全军,汇合童贯的江淮兵马,号称二十万,沿着运河南下。前锋……已经过了江阴军。”
“什么?!”
“宋江?!梁山宋江?!”
“他……他受了招安?还来做官军的先锋,打我们?!”
议事厅里,顿时响起一片难以置信的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
庞万春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碗里的粥都溅了出来:“宋江那厮!他娘的!当初在郓城还是个押司的时候,就听说他仗义疏财,是个好汉!后来上了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老子还以为他是个人物!没想到……没想到也是个软骨头!竟然投了官府,调转枪头来打我们这些‘同道中人’?我呸!什么及时雨,分明是官府的一条恶狗!”
他气得满脸通红,胸膛剧烈起伏。这也难怪,在众多起义军心中,梁山宋江虽然路子不同,但好歹也算是反抗朝廷的一路豪杰,某种程度上甚至有点“竞争对手”的意思。如今这“竞争对手”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朝廷鹰犬,还要来剿灭自己,这种背叛感和愤怒感尤为强烈。
赵普相对冷静,但花白的胡子也微微颤抖,他沉声道:“庞将军息怒。此事……此事确实出乎意料。宋江受招安,于我‘大炎’而言,确是心腹大患矣!梁山兵马,非同小可,绝非寻常官军可比。其麾下林冲、秦明、花荣、李逵等,皆乃万人敌的猛将;吴用、公孙胜,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更兼其大小头领上百,喽啰数万,历经战阵,战力彪悍……如今与童贯合流,南北夹击之势已成,我杭州……危矣!”
这位一向沉稳的老臣,语气中也透出了深深的忧虑。他看问题更全面,立刻意识到了梁山军加入战局带来的致命威胁。
方百花秀眉紧蹙,接口道:“赵先生所言极是。梁山军熟悉江湖手段,山地、水战皆能,其细作(比如鼓上蚤时迁、神行太保戴宗)更是防不胜防。若他们来袭,我们面临的将不再是正面对垒那么简单,偷袭、放火、散布谣言,种种手段恐怕会接踵而至。”
方貌也点头,脸上没了平日里的跳脱,满是凝重:“更重要的是,宋江这‘及时雨’的名头在江湖上甚响,一些不明就里的绿林人物,或者对我们新政尚有疑虑的百姓,可能会受其蛊惑。我们在人心上,也要打一场硬仗。”
议事厅内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刚才还在讨论春耕新政的些许青松,被这突如其来的“惊雷”炸得粉碎。原本以为主要的对手是童贯率领的、虽然庞大但暮气沉沉的官军,现在却突然加上了一支如狼似虎、战斗力极强的生力军,而且还是由曾经象征“反抗”的宋江率领。这种心理冲击,远比单纯的兵力增加更为可怕。
方腊一直沉默地听着众人的议论,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他知道,这个消息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他必须立刻稳住局面。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瞬间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都慌什么?”
他目光扫过众人,嘴角甚至勾起一丝淡淡的、带着冷意的弧度。
“宋江受招安,是好事,也是坏事。”
这话让众人都是一愣。庞万春忍不住道:“大哥,这……这怎么还是好事了?”
“当然是好事。”方腊站起身,走到悬挂着的东南地图前,指着梁山泊的位置,又划向杭州,“他宋江,原本躲在梁山泊里,打着‘替天行道’的幌子,既不公然反宋,也不归顺朝廷,左右逢源,赚足了名声。朝廷对他,是剿抚两难,他也乐得自在。可现在呢?”
他猛地一拍地图上杭州的位置:“现在他受了招安,扯下了那层遮羞布!他不再是那个模棱两可的‘义士’,而是赵宋皇帝钦点的‘平东都总管’!是朝廷的官,是来剿灭我等‘反贼’的官军先锋!”
“这意味着什么?”方腊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他的核心班底,“这意味着,从今往后,天下英雄、四方豪杰、亿万百姓,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他宋江,和我们‘大炎’,已经不再是同路人!他是官,我们是‘寇’!他是维护赵宋腐朽江山的鹰犬,我们才是要推翻暴政、建立新朝的革命者!”
“道义的大旗,从此彻底站在了我们这一边!他宋江昔日那点‘及时雨’的虚名,在‘朝廷鹰犬’这四个字面前,将荡然无存!那些原本可能因为他而摇摆不定的人,现在可以死心了!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庞万春、赵普等人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是啊,这么一想,宋江受招安,固然增强了敌人的实力,但也让他彻底失去了道义上的优势,甚至变成了一个负面典型。
“至于坏事……”方腊语气转冷,“无非是他梁山军那几万人马,那百十个头领。庞兄弟说得对,梁山确是劲敌。但诸位别忘了,我们‘大炎’将士,是从帮源洞的血火里杀出来的!是从童贯数万大军的重围中冲出来的!我们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新政,有拥护我们的百姓!我们火器之利,军纪之严,士气之旺,又岂是梁山一群草寇出身、刚刚归附朝廷、内部未必齐心的兵马可比?”
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股冲天的豪气:“他宋江要来,那就让他来!童贯要来,也一并来!这杭州城,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我正要借此一战,让天下人看看,是赵宋的官军厉害,还是我‘大炎’的王师厉害!是他宋江的梁山泊坚固,还是我方腊的杭州城牢固!”
“传令下去!”方腊斩钉截铁地命令道,“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所有将领,一个时辰后,王府议事厅集合,商讨破敌之策!”
“是!”庞万春、方百花等人齐声应诺,刚才的忧虑和震惊,此刻已大半转化为熊熊的战意。
方腊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刚刚完全放亮、却已然被战争阴云笼罩的杭州城,目光深邃。
宋江……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也好,那就让这场迟早要来的对决,提前上演吧。看看这东南的天下,究竟该由谁来主宰!
惊雷自北来,山雨欲满楼。一场决定江南命运的巨大风暴,就此拉开了序幕。
http://www.hlys.cc/48262/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