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技术共享与行业荣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第 87 章 技术共享与行业荣驰远的研发中心里,晨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地面投下长长的光影。林舟手里拿着一份技术清单,指尖在 “车载 USB 快充模块”“基础导航地图适配技术” 等非核心技术名称上反复划过,抬头时眼里带着坚定的光芒:“这些技术,我们决定共享给行业内的中小企业。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有大家一起进步,整个行业才能做大做强,我们驰远也才能走得更远。”
周明站在一旁,手里攥着扳手,眉头却皱得紧紧的:“林哥,这可不行啊!这些技术虽然不是核心,但也是我们研发团队熬了无数个通宵才搞出来的。要是共享给其他企业,他们拿着我们的技术去竞争,我们的市场份额肯定会受影响,兄弟们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
研发部的工程师小李也跟着附和,声音里满是着急:“是啊林总!上次明轩汽车还挖我们的人、散布谣言,要是把技术共享给他们这样的企业,他们说不定会反过来打压我们。我们不能这么傻,把辛苦研发的技术白白送出去!”
会议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很多员工都纷纷点头,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陈默站在角落里,虽然没说话,但眉头也紧紧锁着,显然也不赞同林舟的决定。
林舟看着大家激动的样子,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走到窗边,指着楼下停车场里整齐排列的 “清鸢?智行”:“大家还记得我们刚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吗?那时候行业里没多少成熟的技术,我们连一个合格的电池管理系统都找不到,只能自己一点点摸索,走了很多弯路,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和资金。”
他顿了顿,继续说:“现在我们有了一些技术积累,要是能把这些非核心技术共享出去,中小企业就不用再走我们之前的弯路,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这样一来,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都会提升,消费者也能用到更优质、更便宜的新能源汽车,这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吗?”
“可这对我们驰远有什么好处呢?” 周明还是不理解,“我们投入了这么多研发资金,最后却把技术共享给竞争对手,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吗?”
林舟笑了笑,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行业报告:“大家看看这份报告,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 30%,还有很多消费者因为担心充电不便、续航不足,不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要是我们能带动中小企业一起完善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技术,比如充电桩建设、电池回收体系,就能解决消费者的顾虑,扩大整个市场的规模。到时候,就算市场份额稍微下降,我们的销量也会因为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增长,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好处吗?”
这时,苏清鸢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笑容:“还有一个好消息,我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的王会长通了电话,他听说我们要共享非核心技术,非常支持,还说要帮我们组织‘技术共享对接会’,邀请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参加。王会长还说,要是我们的模式能成功,会在全国推广,让更多企业受益。”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惊讶。小李小声说:“行业协会都支持,难道我们真的错了?”
苏清鸢走到大家面前,把文件递给林舟,笑着说:“其实技术共享不仅能促进行业发展,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中小企业用了我们的技术,就会更愿意和我们合作,一起研发新的技术、开拓新的市场。之前我们在海外拓展市场的时候,不就是因为和当地的经销商、工厂合作,才顺利打开市场的吗?”
林舟点点头,补充道:“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共享,建立行业标准。比如我们共享的‘车载 USB 快充模块’,可以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避免不同企业的产品互不兼容,给消费者带来麻烦。这样一来,我们驰远就能在行业内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提升我们的行业地位,这比单纯的市场份额更重要。”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大家开始小声讨论。周明皱着眉头,手里的扳手转来转去,心里也在慢慢盘算。他想起之前研发 “清鸢?智行” 的时候,因为没有成熟的技术参考,团队经常因为一个小小的技术问题争论不休,熬了很多个通宵才解决。要是当时有企业能共享技术,他们肯定能少走很多弯路。
“林哥,我明白了,” 周明放下扳手,语气缓和了很多,“你说的对,我们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益,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考虑。只是我们得制定严格的技术共享规则,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利用我们的技术来打压我们。”
林舟笑着拍了拍周明的肩膀:“放心,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共享协议。首先,只有符合环保标准、没有不良竞争记录的企业才能申请技术共享;其次,企业使用我们的技术,需要支付一定的技术服务费,这笔费用会用于我们的核心技术研发;最后,我们会和合作企业签订保密协议,防止技术被滥用。”
小李也松了口气,笑着说:“要是这样,我就没意见了。其实我也希望能看到整个行业越来越好,这样我们研发的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帮助更多人。”
陈默也站了起来,语气坚定:“我支持林总的决定!我会尽快整理技术资料,做好‘技术共享对接会’的准备工作,确保技术共享顺利进行。”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忙碌起来。研发团队整理技术资料,制定详细的技术文档和培训方案;市场团队联系行业内的中小企业,邀请他们参加 “技术共享对接会”;法务团队则起草技术共享协议,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公益基金的孩子们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小宇还特意画了一幅 “技术共享” 的画,上面画着驰远的 “清鸢?智行” 和很多不同品牌的汽车,一起行驶在阳光下,旁边写着 “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林老师,苏老师,” 小宇把画递给林舟和苏清鸢,“你们看,我画的技术共享,是不是很有意思?以后大家都用一样的好技术,就能一起开着新能源汽车,去看全世界的向日葵花田了。”
林舟接过画,笑着说:“画得真好!以后我们一定会带着你,开着新能源汽车,去看全世界的向日葵花田。”
“技术共享对接会” 举办那天,驰远的会议中心里挤满了人。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 多家中小企业代表,都来参加这次对接会。行业协会的王会长也来了,他在开幕式上,对驰远的技术共享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驰远的技术共享,是行业发展的里程碑。它不仅体现了大企业的责任和担当,还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相信,在驰远的带动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对接会上,很多中小企业代表都表达了合作意向。一家来自山东的小型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说:“我们之前一直因为缺乏成熟的车载电子技术,无法推出新款新能源汽车。现在有了驰远的技术支持,我们终于能实现这个目标了。我们愿意和驰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一起研发新的技术,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还有一家从事充电桩建设的企业代表说:“我们之前建设的充电桩,经常因为和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不兼容,遭到消费者的投诉。现在有了驰远的技术支持,我们就能建设兼容更多车型的充电桩,解决消费者的充电难题。”
对接会结束后,驰远和 150 多家中小企业签订了技术共享协议。这些企业涵盖了汽车制造、充电桩建设、电池回收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技术共享网络。
消息传开后,国内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标题诸如 “驰远首创技术共享模式,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协同发展”“驰远:用技术共享,筑行业未来”。很多消费者也纷纷表示,以后会更支持驰远的产品,“支持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国际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对驰远的技术共享模式表示关注,德国的慕尼黑汽车集团、美国的特斯拉都发来邮件,希望能和驰远探讨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林哥,我们成功了!” 陈默拿着签订的协议,兴奋地跑进林舟的办公室,“150 多家企业,这比我们预期的还多!很多企业还说,以后要和我们一起研发核心技术,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周明也笑着说:“现在我们的研发团队更有干劲了!之前大家还担心技术共享会影响我们的竞争力,现在看到这么多企业愿意和我们合作,都觉得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
林舟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 “清鸢?智行” 一辆辆驶出厂区,眼里满是期待:“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要把技术共享模式推广到更多的领域,比如智能交通、环保技术,让更多的企业受益,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温暖。”
苏清鸢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小宇画的 “技术共享” 画,笑着说:“你看,小宇说希望我们能带着技术共享的成果,去公益基金的向日葵花田旁举办一场‘新能源汽车展’,让孩子们也感受一下技术的魅力。”
林舟点点头,眼里满是温柔:“好啊!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感受技术的魅力,还要让他们知道,技术不仅能改变生活,还能传递温暖和希望。就像我们的‘清鸢?智行’,不仅是一辆汽车,更是传递爱和责任的载体。”
接下来的日子里,驰远的技术共享模式取得了显着成效。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推出了多款性价比高的新能源汽车,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充电桩的覆盖率提升了 50%,电池回收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一年内提升到了 45%,创下了历史新高。行业协会的王会长在年度总结会上,再次表扬了驰远:“驰远的技术共享模式,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它让我们看到,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只有大家携手共进,才能让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在海外市场,驰远也因为技术共享模式,赢得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慕尼黑汽车集团和驰远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新一代的智能驾驶技术;特斯拉也表示,愿意和驰远共享充电桩建设的技术经验,一起完善全球的充电网络。
公益基金的 “新能源汽车展” 也顺利举办。孩子们围着 “清鸢?智行”,兴奋地问东问西。小宇坐在驾驶座上,体验着车载 AI 的语音控制功能,笑着说:“林老师,以后我也要研发新的技术,像你们一样,帮助更多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林舟摸了摸小宇的头,眼里满是骄傲:“好啊!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只要你有梦想,有毅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刻,夕阳下的驰远工厂,“清鸢?智行” 正一辆辆驶出厂区,驶向全国各地,驶向世界各地。研发中心的灯光依旧亮着,工程师们还在为新的技术突破努力。公益基金的向日葵花田旁,孩子们的笑声像风吹过花田一样,清脆而温暖。
林舟和苏清鸢站在花田旁,手牵着手,眼里满是希望。他们知道,驰远的技术共享之路还会继续,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会有更多的技术成果惠及更多人。而这一切,都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阳光,永远传递着温暖和希望,让这个世界,因为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美好。
http://www.hlys.cc/48273/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