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除夕安歌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上元三年的除夕,白马山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像是裹上了一层柔软的白绒毯。夕阳刚落下山尖,山寨里就亮起了点点灯火,木屋的窗棂透出温暖的光,与天边的晚霞交织在一起,将整个山寨染成了暖橙色。夜幕刚一降临,圣灵寺前的广场上就燃起了巨大的篝火,松木柴薪在火中噼啪作响,火焰冲天而起,照亮了半个夜空,连飘落的雪花都被映成了金色,落在百姓的肩头,瞬间融化成一滴温暖的水珠。广场上早已挤满了人,百姓们和祭师们混杂在一起,没有身份的隔阂,只有节日的欢腾。汉子们穿着新缝的粗布棉袄,袖口挽起,正围着篝火烤着腊肉和粟米饼,油脂滴落在火中,溅起阵阵火星;妇人们则坐在铺着棉垫的石阶上,手里拿着针线,一边缝补着孩子们的新衣,一边聊着家常,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老人们裹着厚厚的毡毯,手里捧着温热的米酒,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孩子们是最兴奋的,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新衣服,手里提着父亲们亲手做的灯笼——有的是纸糊的兔子灯,有的是竹编的莲花灯,灯笼上用朱砂写着“平安”“幸福”“健康”等字样,烛光透过灯笼纸,映得孩子们的小脸红扑扑的,满是喜悦。
“阿爹!你看我的灯笼亮不亮?”一个约莫六岁的小男孩举着兔子灯,跑到正在烤火的汉子身边,骄傲地展示着。汉子放下手中的烤串,摸了摸儿子的头,笑着说:“亮!咱们小宝的灯笼最亮!”周围的人都被这对父子逗笑,气氛愈发热闹。
不远处,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围着一个竹筐,里面装着小鞭炮。在大人的看护下,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用香火点燃了引线,“噼里啪啦”的声音瞬间响起,孩子们吓得连忙后退,却又忍不住探出头来,脸上满是又怕又兴奋的神情。鞭炮声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也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喜庆,连广场边缘的老槐树,都像是被这热闹感染,枝头的积雪簌簌落下,像是在鼓掌。
班哲站在圣灵寺的殿前,静静地看着广场上的景象,心中满是温暖。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棉袍,这是李婆带着几名妇人特意为他缝制的,里子填了柔软的羊绒,穿在身上格外暖和。他的手中握着圣灵珠,珠身泛着温润的白光,与篝火的金色光芒交织在一起,柔和而明亮,像是一颗跳动的心脏,传递着安宁的力量。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八年前的那个除夕——那时,他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跟着杨石恩师在破败的圣灵寺过年。当时的山寨只有几间漏风的木屋,连围墙都没有,百姓们大多面黄肌瘦,身上穿着打满补丁的单衣。除夕那天,杨石恩师煮了一锅稀粥,里面只放了一点点粟米和野菜,分给山寨里的十几个人。恩师拿着空碗,笑着对他说:“班哲,别灰心。只要我们守住‘护民’的初心,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总有一天,山寨会好起来的,百姓们会有饭吃、有衣穿,会过上安稳的日子。”
如今,恩师的话终于实现了。山寨里盖起了整齐的木屋,老寨和新寨加起来有三百多间,每个百姓都有温暖的家;耕作区的麦田一望无际,每年的收成足够所有人吃饱,甚至还有余粮储存;医祭院能为百姓免费看病,草药区的圣灵草长势喜人,再也不用为药材发愁;孩子们不仅能穿上新衣服,还能跟着祭师学习魂术和知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担惊受怕,连眼睛里都透着灵气。
这八年来,他们经历了太多困难——出征洛阳时与幽荧教拼死厮杀,回山寨后收纳流民时的粮食短缺,应对朝廷郡守时的步步谨慎,抵御残兵时的紧张对峙……但每一次,他们都凭着“护民”的初心和百姓的支持挺了过来。现在看到眼前的景象,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容,班哲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师弟,在想什么呢?这么出神。”阿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班哲的思绪。他转过身,看到阿彪手中拿着两个陶杯,里面装满了温热的米酒,酒液泛着淡淡的琥珀色,散发着粮食的香气。阿彪走到他身边,将其中一个杯子递过来,笑着说:“除夕快乐!喝一杯暖暖身子,这可是张老伯亲手酿的米酒,甜得很,不上头。今年是我们在山寨度过的第一个完整的除夕,可得好好庆祝庆祝。”
班哲接过酒杯,指尖传来陶杯的温热,他喝了一口米酒,甜润的酒液滑过喉咙,带来一阵暖意,驱散了夜空中的寒气。他笑着说:“没什么,就是想起了八年前的除夕,想起了杨石恩师。要是恩师还在,看到现在的山寨,看到百姓们这么开心,一定会很欣慰的。”
“是啊,恩师要是泉下有知,肯定会为我们骄傲的。”阿彪也喝了一口酒,目光望向广场上的篝火,“想当年,我们在洛阳城破时,连能不能活下来都不知道,哪能想到现在能有这么安稳的日子。”
就在这时,马泽也走了过来,他手中端着一个木盘,里面放着十几个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的褶皱整齐,还冒着白气。他将木盘递给班哲,笑着说:“师弟,快尝尝我包的饺子。里面放了晒干的圣灵草碎末,吃了能安神暖身,冬天不容易着凉。这是我们医祭院的弟子们一起包的,总共包了两百多个,给百姓们分了一些,剩下的这一盘,特意给你留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班哲拿起一个饺子,放在嘴边吹了吹,轻轻咬了一口。饺子皮劲道,馅料是猪肉和白菜做的,还带着淡淡的圣灵草香气,味道鲜美,暖意在口中散开,瞬间传遍全身。他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好吃,比去年的饺子还香。马泽师兄,辛苦你和医祭院的弟子们了。”
“不辛苦,大家一起动手,热闹得很。”马泽笑着说,“看到百姓们吃得开心,孩子们笑得热闹,我就觉得心里踏实,比什么都值。”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白马长鸣声——“咴——咴——”声音悠扬而响亮,像一阵清风吹过山谷,在夜空中回荡,盖过了广场上的喧闹声,也盖过了篝火的噼啪声。
广场上的百姓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纷纷抬起头,望向马厩的方向。只见十几匹白马从马厩里跑了出来,它们的鬃毛在夜风中飘扬,像黑色的绸缎一样光滑,蹄子踏在雪地上,发出“哒哒”的清脆声响,溅起细碎的雪沫。这些白马是之前李谦郡守送来的,还有几匹是山寨里母马生下的小马驹,如今都长成了高大健壮的骏马。它们没有四处乱跑,而是径直跑到广场附近,排成整齐的一列,对着夜空再次长鸣起来,声音中充满了欢快和兴奋,像是在为节日欢呼。
“哎?这白马怎么跑出来了?”阿彪有些疑惑地挠了挠头,“我下午还特意去马厩检查过,缰绳都系得很结实,怎么会挣脱呢?”他说着,就想上前把白马牵回去,却被身边的一位老人拦住了。
老人姓王,是最早来山寨的百姓之一,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看着这些白马从小马驹长成大骏马,对它们有着很深的感情。他笑着拉住阿彪的胳膊,说:“阿彪队长,别牵回去!这白马通人性,肯定是知道今天除夕,特意跑出来跟我们一起庆祝的。你看它们多开心,眼睛都亮着呢!”
“是啊是啊!”旁边的一个妇人也附和道,她的儿子正拉着她的手,兴奋地指着白马,“你看它们多温顺,一点都不凶,肯定是来跟我们一起过年的!”
百姓们纷纷点头,有的还朝着白马挥手,嘴里喊着“白马过来”“新年快乐”。孩子们更是兴奋,在大人的看护下,小心翼翼地跑到白马身边,轻轻抚摸它们的鬃毛。白马们也不害怕,温顺地蹭着孩子们的小手,有的还伸出舌头,舔了舔孩子的手心,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班哲站在殿前,看着远处的白马,又看了看广场上欢声笑语的百姓和祭师,心中满是坚定和温暖。他知道,白马山寨能有今天的安宁,离不开祭师团所有人的努力——阿彪带领护寨队日夜巡逻,守住了山寨的安全;马泽带领医祭院救治百姓,驱散了病痛的威胁;周伯悉心传授魂术和典籍,延续了祭师团的传承;林墨等年轻祭师积极为百姓做事,扛起了守护的责任。更离不开百姓们的团结——他们互帮互助,开垦荒地、搭建房屋、分享粮食,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家园。而这一切的根基,都是“护民”的初心——从杨石恩师创立祭师团开始,到他接过重担,再到未来林墨传承下去,这份初心从未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
他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风雨——幽荧教的余孽可能还会来犯,朝廷的动荡可能还会波及这里,天灾人祸或许还会降临。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坚守“护民”的初心,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就没有什么敌人能攻破这片净土。
篝火依旧在燃烧,火焰越来越旺,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不知是谁先起了头,百姓们和祭师们围着篝火,唱起了山寨里流传的歌谣:“白马踏西风,护民在心中;同心齐协力,山寨永安宁……”歌声悠扬而响亮,回荡在白马山的山谷间,与白马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温暖而有力。有的老人还打着节拍,孩子们跟着哼唱,即使跑调了,也依旧唱得认真。
班哲握紧手中的圣灵珠,珠身的温润透过指尖传遍全身,像是恩师杨石的手在轻轻安抚他。他在心中默念:“恩师,您看,我们做到了。白马山寨永远是百姓的家,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再也不用流离失所。‘护民’的传承永远不会中断,我们会一代一代传下去,守护好这片土地,守护好这里的百姓。”
夜空中,星星闪烁,像是无数双眼睛在注视着这片土地;月光皎洁,洒在雪地上,泛着柔和的光。广场上的歌声、笑声、白马的长鸣声、篝火的噼啪声,交织成一首欢乐而温暖的乐章,为这个除夕增添了更多的希望和幸福。
班哲站在殿前,望着眼前的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只要大家坚守“护民”的初心,永远团结在一起,白马山寨的安宁和幸福,就会永远延续下去,成为这乱世中最珍贵、最温暖的净土,成为百姓们永远的家。
http://www.hlys.cc/48308/1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