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云纹密信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风雪初歇,金陵城的清晨泛着湿冷的雾气。

  街巷间人声渐起,商贩挑担吆喝,茶楼酒肆重开炉灶,仿佛昨夜那封突如其来的匿名信只是寒夜里的一场幻梦。

  但在江北军帐深处,气氛却如铁铸般凝重。

  卫渊坐在案前,指尖轻轻摩挲着那张泛黄的信纸。

  火光在铜灯中跳跃,映得他眉宇深沉如渊。

  那行潦草墨书——“你的时间不多了”——像一根毒刺,扎进他心底最隐秘的缝隙。

  他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一个穿越者,在这乱世之中步步为营,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对历史走向的预知与现代思维的碾压。

  可如今,有人竟窥破了他的“时间”软肋?

  这绝非巧合。

  “纸。”他忽然开口,声音低而冷静,“查这张纸的来处。”

  吴谋士立刻上前,接过信纸仔细端详。

  他取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这是卫渊亲手所造的琉璃镜片,能将细微纹理放大数倍——只见纸面纤维细密,夹杂一丝极淡的檀香气息,且质地柔韧异常,遇水不烂,乃南方特制贡纸“云纹笺”,历来仅供皇室与三公府邸使用。

  “市面上极少流通。”吴谋士皱眉,“据我所知,目前仅有三家商铺尚存库存:一家是宫中御用文房,一家属礼部尚书府采办点,还有一家……是苏娘子名下的‘锦文书坊’。”

  卫渊眼神微动,却没有半分怀疑苏娘子的意思。

  他知道她不会背叛,正因她太过了解他的过去,才更不可能成为敌人手中的棋子。

  “排除官署渠道。”他缓缓道,“能在严密监控下取得此纸,并用于传递秘密情报的,只能是借商路之便渗透进来的内鬼。”

  他站起身,踱步至舆图之前,目光扫过长江南北的各大商道节点。

  “我们最近接纳了一批来自西域与吐谷浑的联合商队,名义上是运送香料与宝石,实则……恐怕早已被敌军统帅段承烈布下暗桩。他们借商贸掩护,打通情报网,甚至可能已经在我商会内部安插了人。”

  话音未落,帐帘轻掀,苏娘子悄然入内。

  她穿着素色长裙,外披狐裘,脸色略显苍白,眼中却藏着难以言说的忧虑。

  “怎么了?”卫渊迎上去,低声问。

  苏娘子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小铜符,递给他:“这是我昨夜整理旧物时发现的……是你第一次南下经商时留下的凭证。可我发现,最近几日,王掌柜曾悄悄翻动过我的账册室。”

  “哪个王掌柜?”

  “负责西北货物流通的王德全,低阶管事,平日不起眼,但这两个月突然出手阔绰,还频繁出入醉月楼。”

  卫渊眸光一冷。

  醉月楼虽是寻常青楼,却是北地细作惯用的情报交接点之一。

  他曾亲自设局端掉两个窝点,若此人真在那里出没……

  “他每次去完回来,都神色慌张,像是怕被人看见。”苏娘子补充道,“而且……他用的墨条,也是云纹笺配套的‘松烟古法’,那种墨,整个商会只有高层才有配给。”

  证据链开始闭合。

  当晚,卫渊下令启动“影鳞”计划——一套由他亲手设计的情报反制系统,以商会为壳,暗藏数百密探,专司监察内部异动。

  吴谋士亲率精锐,伪装成街头小贩与茶馆伙计,对王德全展开全天候监视。

  第三日深夜,风雪再起。

  王德全果然再度出门,披着黑袍,帽檐压得极低,一路穿街走巷,最终停在城西一座废弃多年的“清茗阁”茶馆前。

  门开一线,一人闪身而出,交换了几句暗语后,迅速交换了一个油纸包。

  就在那人转身欲走之际,四周火把骤然亮起!

  数十名黑衣武士从屋檐、墙角、地窖中跃出,刀光如雪,将茶馆团团围住。

  “拿下!”一声冷喝划破夜空。

  王德全当场瘫跪在地,面色惨白如纸。

  另一人试图突围,却被一支弩箭精准钉住脚踝,哀嚎倒地。

  卫渊踏雪而来,氅衣猎猎,目光如刀。

  “你说,是谁告诉你,我能活多久?”他俯视着王德全,声音不高,却让人心胆俱裂。

  审讯持续到天明。

  酷刑未用,只是一盏茶、一句问话、一段过往回忆,便彻底击溃了王德全的心理防线。

  他哭着招认:自己早被段承烈麾下谋士收买,每月收受黄金十两,负责收集商会动向、军粮调度、乃至卫渊日常起居规律。

  而那封匿名信,正是由他提供纸张与传递路径,幕后之人甚至知道卫渊“非此世之人”的秘密,称其“逆天改命,终将自噬”。

  更令人震惊的是——

  敌军已筹备多时,即将发动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战。

  他们伪造了大量“罪证”,包括假账本、伪书信、虚构的贪腐记录,准备通过南北各州郡的说书人、僧侣、游商口口相传,将卫渊塑造成“僭越之贼、祸国之蠹”,意图瓦解民心士气,动摇其根基。

  卫渊听完,久久不语。

  帐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脸上一抹极淡、却令人不寒而栗的笑意。

  他抬起头,望向吴谋士,声音平静得可怕:

  “既然他们想玩嘴上的仗……那就别怪我不讲规矩了。”风雪未歇,残夜如墨。

  卫渊立于军帐高台,指尖轻捻那封匿名信的边角,火光映照下,纸面已微微焦黄。

  他眸色沉静,却藏锋于内,仿佛一柄收鞘之刀,只待时机一瞬便要饮血而出。

  “他们想用流言乱我根基?”他冷笑一声,声音不高,却如寒刃破冰,“那就送他们一场‘溃败’的幻梦。”

  他转身提笔,在案前疾书三道密令。

  第一道,命张老板连夜伪造一批“南方粮仓空虚、军心涣散”的假账册与调度图,内容详实到连老练谋士都难辨真伪——尤其是刻意泄露几处关键关隘的“防守漏洞”,并注明“世子沉迷酒色,不理军政”等煽动性语句。

  这些情报将经由王德全曾使用的暗线渠道,层层递送至北境敌营。

  “段承烈自负智谋,最善察微知变。”卫渊冷声道,“所以他一定会相信那些‘不合常理的真实’。”

  第二道令,则交予苏娘子。

  “你去联络江南说书人、城隍庙祝、茶馆掌柜,甚至青楼歌姬——我要让金陵街头巷尾传唱一段新词:《世子巡江记》。”他目光微闪,“讲我亲率船队巡视长江水寨,犒赏将士,修筑堤坝,开凿新渠,百姓称颂,万民归心。再编几则‘某县因新政免赋’‘某镇得铁犁增产三倍’的故事,散布乡野。”

  苏娘子点头欲走,却又迟疑:“若敌人察觉这是反向引导……”

  “那才好。”卫渊唇角微扬,“他们越是怀疑,就越会陷入逻辑死结——一边是‘确凿’的情报,一边是铺天盖地的民心拥戴。段承烈不是蠢人,但他太信‘势’,反而会被‘势’所骗。”

  第三道令,无声下达。

  吴谋士悄然调集影鳞密探,沿长江布防,同时调动水师主力隐匿于鄱阳湖口,陆军团缩于庐州一带,做出“收缩自保”之态,唯独留下寿春一线看似兵力空虚——正是那假情报中所谓的“突破口”。

  七日后,北军斥候频传捷报:南方内乱将起,民心动摇,防线龟缩!

  段承烈果然中计。

  当夜焚香祭旗,倾二十万大军南下,誓要一举踏平江淮,直取金陵!

  然而当他兵临寿春,却发现城头旌旗猎猎,火炮列阵,地道伏兵四起,竟是早有埋伏。

  更可怕的是,后方补给线被水师截断,鄱阳湖战船突袭其运粮队,数千艘漕船化作烈焰长龙,照亮半壁江天。

  一场精心策划的总攻,终成葬身火海的惨败。

  消息传来时,卫渊正站在江畔了望塔上,手中仍握着那张泛黄的信纸。

  胜了。

  可他眉心却未舒展半分。

  “你说……他们是怎么知道‘我能活多久’的?”他低声问,像是在问吴谋士,又像在问自己。

  穿越者的寿命?历史轨迹的偏离值?还是某种超越认知的窥视?

  他脑海中闪过现代医学、时间悖论、平行宇宙……种种理论纷至沓来,却又无法落地。

  这世间,不该有谁能触碰他的底牌。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脚步声打破寂静。

  苏娘子奔上高台,脸色惨白如霜,手指颤抖指向江面:“刚……刚有人发现……王德全的尸体,漂在秦淮河口。脖颈断裂,双目圆睁,像是被人活生生拧断了头颅……而且……”

  她喘了口气,声音发颤:

  “他的嘴里,塞着一张新的纸条。”

  卫渊瞳孔骤缩。

  接过那张湿漉漉的纸条,展开——

  墨迹淋漓,写着五个字:

  “你知道太多。”

  寒风呼啸,卷起残雪扑面而来。

  他伫立不动,眼中却燃起前所未有的警兆。

  这不是恐吓。

  这是宣告。

  敌军统帅不仅掌握了他的秘密,还在测试他的反应极限。

  他们在观察,在记录,在推演一个“非此世之人”的行为模式。

  而这具尸体的出现,意味着对方已经开始清理所有可能暴露的线索——手段狠绝,毫无拖泥带水。

  下一步……

  将是真正的杀局。

  他缓缓抬头,望向北方苍茫夜空,仿佛能穿透千里风雪,看见那座幽深军帐中,一双同样冰冷的眼睛,正静静地凝视着他。

  棋盘未终,对手已然落子。

  而这一次,胜负或许不再取决于千军万马,而是谁能先看穿命运的裂缝。
  http://www.hlys.cc/48312/5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