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京州风云(8)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现在看来,这张关键银行卡的下落,只有两种可能了。”沙瑞金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缓缓舒了一口气,仿佛是在梳理思路,又像是在做某种决断,“要么,还在田杏枝手里,被她藏匿在某个我们尚未找到的地方;要么,就是由达康同志本人察觉风险后,亲自保管或者处理掉了。”

  他刻意使用了“保管”这个中性词,为后续可能的发展留有余地。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证据链来看,沙书记您的判断是符合逻辑的。”高育良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但他随即又谨慎地补充了一句,将自己置于一个客观的位置,“不过,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没有机会向达康同志本人进行核实。毕竟,问话的重点一直放在其他方面。”

  “尽快找机会核实清楚!”沙瑞金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语气不容置疑,将这根难啃的骨头又扔回给了高育良。

  高育良见沙瑞金态度有所松动,便趁机向前一步,试探着问道:“沙书记,那么对于达康同志目前的情况,您看……后续该如何处理更为妥当?”

  他想摸清沙瑞金对李达康的最终态度和底线。

  “处理?”沙瑞金眉毛一挑,语气变得严肃而官方,“当然是依法依规处理!育良书记,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不能因为与达康同志共事多年,有些旧谊,就心存顾虑,甚至徇私枉法啊!原则问题,绝不能含糊。”

  他先扣下一顶大帽子,随即话锋看似不经意地一转,“对了,考虑到目前的情况复杂,调查也需要时间,我看达康同志已经不再适合继续主持京州市委的全面工作了。京州市委书记这个重要岗位的人选,我们省委要尽快考虑起来,未雨绸缪,确保京州大局稳定。”

  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实则已经判了李达康政治生涯的“死缓”。

  一旦被调离市委书记这个核心岗位,无论后续调查结果如何,其权力和影响力都将大打折扣。

  “是的,沙书记,您考虑得周全,组织部门会尽快启动相关程序。”高育良心中了然,立刻点头应承。李达康的倒台,对他而言,意味着一个强大对手的出局。

  “还有一件事,”沙瑞金仿佛才想起来,用一种近乎随意的口吻说道,“关于祁同伟同志兼任副省长的任命,上面已经原则上同意了,正式文件不日就会下达。老高啊,同伟是你的学生,就由你代表组织,提前跟他谈个话吧,既是鼓励,也是提醒他要戒骄戒躁,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更大贡献。”

  高育良眼中难以抑制地闪过一丝欣喜,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胜利,保住了公安系统这条关键臂膀。他连忙微微欠身:“谢谢沙书记的信任和栽培!我代表同伟……”

  “哎,老高,客气话就不用多说了,都是为了工作嘛。”沙瑞金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表态,然后对一旁的侯亮平说道,“亮平啊,你先回去,把相关材料再仔细梳理一遍,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扎实可靠。我和育良书记还有些事情要单独谈一谈。”

  “是,沙书记!”侯亮平虽然心有不甘,想知道两位大佬接下来要谈什么,但只能立正答应,转身退出了办公室,并轻轻带上了门。

  等到办公室里只剩下两人,空气仿佛都变得凝滞了几分。沙瑞金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省委大院里的葱郁树木,背对着高育良,缓缓开口,语气变得深沉而直接:

  “老高,这里就我们两个人,有些话,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了。”他转过身,目光平静却带着穿透力,“今年八月,你担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的这个任期,就要届满了。按照惯例和你的年龄,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他特意停顿了一下,强调道,“首先说明,我今天找你谈这个,并不完全是代表组织程序进行例行谈话,更多的是我个人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有什么话,我们可以摊开来说,不必有太多顾忌。”

  高育良心中猛地一紧,知道真正的博弈此刻才刚刚开始。

  他脸上迅速堆起惯有的、温和而略显模糊的笑容,打起了太极拳:“沙书记,您这话说的……我高育良听了一辈子组织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有什么个人想法?当然是坚决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组织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完全是一副忠诚老臣、毫无私心的模样。

  “呵呵……”沙瑞金发出了一阵意味不明的轻笑,摇了摇头,走回座位坐下,目光依旧锁定着高育良,“老高啊,这里没有外人,我们就没必要玩这些虚的了。我想听的,是你抛开那些官面文章后,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对继续留在汉东发挥余热感兴趣,还是考虑到家庭和身体,想选择一个相对轻松一些的岗位?或者……还有其他什么考虑?今天我们的谈话,可以更坦诚一些。”

  “沙书记,我说的确实是真心话,没有半点虚言。”高育良神色诚恳地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一种回顾往事的沧桑感。

  他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仿佛要开始讲述一段漫长的故事。

  “我高育良的前半生,可以说和汉东、和汉东大学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陷入了对往昔的追忆,“我的青春岁月是在汉大度过的,在那里读书,在那里成长,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得以留校任教,从讲师做起,一步步到副教授、教授。那时候的我,满脑子都是学术理论,想的都是如何教书育人,以为自己的一生就会在书斋和讲台前平静地度过。”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命运的感慨:“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了。时任省政法委书记的梁群峰老书记到汉大考察工作,在一次座谈会上,我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了言,就法治建设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会后,梁老书记专门找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具体谈了些什么,年代久远,有些记不清了,但核心是鼓励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就是那次谈话之后不久,在梁老书记的关怀和推荐下,我离开了熟悉的校园,被调到省中级人民法院,担任了副院长。可以说,是梁老书记把我引上了从政这条路。”

  高育良的叙述条理清晰,仿佛在梳理一份个人履历:“在省高院积累了一定的司法实践经验后,组织上又安排我到地方锻炼,先是担任吕州市的副市长,后来是市长,最后成为了吕州市的市委书记。说起来,在吕州的时候,我还和达康同志搭过班子,他当时是市长。”

  “嗯,育良同志,你这段经历我很清楚。”沙瑞金适时地接话,语气平和,但抛出的问题却直指核心,“不过,我倒是听国富同志提起过一件旧事。据说,你当时在吕州,为了能把达康同志调走,还亲自去找了立春同志……谈了条件?有没有这回事?” 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却紧紧锁定着高育良的表情。

  高育良闻言,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他习惯性地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借此短暂地整理了一下思绪和表情。

  “沙书记,说起来,那也算不上是‘谈条件’。”高育良的语气带着几分追忆往事的无奈,缓缓解释道,“主要还是我和达康同志在施政理念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他当时是市长,坚持‘GDP至上’论,认为只要把经济总量搞上去,蛋糕做大了,其他民生问题自然就能迎刃而解,甚至可以暂时为经济发展让路。而我作为市委书记,则坚持认为,短期的发展效益必须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切身利益为代价,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原则问题。”

  他具体化了一下矛盾:“我当时否掉了他主导的几个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但确实能快速拉动GDP的大项目。达康同志对此很不理解,也很不满意,于是就向当时非常赏识他的立春书记诉苦。立春书记为此专门找我了解情况,协调我们班子的关系。我当时……唉,也是年轻气盛,加上理念冲突激烈,在向立春书记汇报时,情绪有些激动,就说出了‘吕州有我高育良,就不能有他李达康;有他李达康在,我高育良就没法开展工作!’这样的气话。”

  高育良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自嘲的笑容:“结果您也知道了,立春书记综合考虑之后,为了班子的团结和工作的开展,将达康同志平调到了当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林城市担任市委书记。说起来,从市长到市委书记,虽然是平级,但毕竟是真正的一把手,达康同志那次也算是高升了。这么看,他或许还应该感谢我当时那股‘倔劲’,逼得他去了一个更能施展拳脚、也更容易出成绩的地方呢!”

  “呵呵,说起来,倒也是这个道理。”沙瑞金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示意高育良继续往下说。

  “之后的事情就相对顺利了。”高育良的语调恢复了平稳,“达康同志调走后,吕州的班子团结了,发展方向也更加明确和可持续。我带领市委一班人,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埋头苦干,最终完成了组织上交待的任务——吕州的GDP总量在我任内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了省会京州。也正是凭借这份实实在在的政绩,我得以入选省委常委。再后来,承蒙组织信任,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

  他的总结谦逊而克制,将个人的晋升完全归功于组织培养和工作成绩,丝毫不提及其中的权术运作和人脉因素。
  http://www.hlys.cc/48341/3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