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暗流再起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顾靖泽白今夏
都市无敌战神
下堂王妃要休夫
龙王医婿全文免费阅读
快穿:在古早狗血文里兴风作浪
影视都市从四合院开始
退婚后,我竟查出肚子里有四胞胎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阴气撩人:鬼夫夜来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杨清妮刚踏进镇国公府的大门,李婉儿便神色匆匆地迎了上来。“老夫人,您可算回来了。”李婉儿压低声音,语气急促,“我们安插在官员中的眼线传来消息,前丞相余党近日活动频繁,他们似乎在暗中串联。”
杨清妮脚步未停,径直走向书房。“具体什么情况?”
“他们计划在即将举行的秋祭大典上制造混乱。”李婉儿紧跟在后。
从袖中取出一张密函,“这是截获的密信抄本,上面提到了‘趁乱起事’、‘里应外合’等字眼。”
书房内,烛火通明。
杨清妮展开密函快速浏览、目光渐冷,她走到案前、摊开那幅标注着刚平定北境的边关地图。
吴浩然闻讯赶来,见状安静地站在一旁。
杨清妮的指尖在地图上缓缓移动、从北境一路向南、最终停在了江南区域,她凝视片刻,忽然轻笑一声。
“他们急了。”
吴浩然与李婉儿对视一眼,都有些不解。
“祖母,此话怎讲?”吴浩然问道。
杨清妮指向地图上的江南地带:“这些人经营二十年,绝不会只有明面上这些势力,北境之乱刚平、新帝根基渐稳、他们此时冒险在秋祭大典上动手,说明已经狗急跳墙。”
李婉儿恍然:“所以他们是要孤注一掷?”
“不仅如此。”杨清妮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
“这恰好暴露了他们的软肋,江南、一定是他们江南藏着什么重要的东西,让他们不得不铤而走险。”
吴浩然上前细看地图:“孙儿记得,江南驻军不多、且多为文官治理,若是藏匿私兵,确实不易察觉。”
“私兵营。”杨清妮断言,“他们必定在江南秘密训练了一支军队,秋祭大典上的混乱,不过是为了掩护江南的调动。”
李婉儿担忧道:“若是如此,我们是否应该立即调兵围剿?”
杨清妮摇头:“打草惊蛇不可取、江南地域辽阔,若无确切位置、大军行动反而会让他们提前转移。”
她转向吴浩然:“你去挑选二十名精锐密探,伪装成商队,今夜就出发前往江南。”
吴浩然领命:“孙儿这就去办。只是……江南这么大,该如何寻找私兵营的具体位置?”
杨清妮沉思片刻:“从漕运和铁矿产入手,训练私兵需要大量物资和人员,跟踪这些线索,肯定能够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当夜,一支看似普通的商队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京城。
车队装载着丝绸和茶叶,道路上的车辙印很深。
密探队长陈远是个精干的中年人。
出发前,杨清妮亲自交代任务。
“你们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私兵营的位置和规模,切勿打草惊蛇。”
杨清妮递过一枚令牌,“必要时,可向江南的暗桩求助。”
陈远郑重接过令牌:“属下明白。”
商队消失在夜色中后,杨清妮回到书房,重新审视江南地图。
李婉儿为她端来热茶,见她神色凝重,不禁问道:“老夫人是否还有别的顾虑?”
杨清妮指着地图上一处地点:“你看这里,太湖西山。三十年前,我的师门就在此地遭遇灭门之祸。”
李婉儿惊讶:“您怀疑私兵营与当年的惨案有关?”
“太过巧合。”杨清妮目光深邃,“他们二十年前开始经营江南,而西山惨案后,那片区域就被划为禁地,说是前朝皇陵所在,禁止百姓进入。”
吴浩然处理完密探事宜后返回,听到这番对话,也陷入沉思。
“若真如此,他们的阴谋恐怕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三日后,陈远派人传回第一份密报。
商队已顺利进入江南地界、并未引起怀疑,他们在沿途发现了几处可疑的物资转运点,正在逐一排查。
杨清妮回信指示:重点查探西山区域,但要格外小心。
秋祭大典的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礼部官员多次前来镇国公府请示事宜,杨清妮皆以年事已高为由推脱,实则暗中观察各方动向。
李婉儿发现丞相府余党与几位江南籍官员往来密切,特别是与掌管漕运的官员接触频繁。
“他们在调动粮草。”杨清妮判断,“秋祭大典前后,漕运会有异常动静。”
果然,不久后漕运衙门上报,称因河道清淤需要,秋祭期间将暂停部分漕运。
这一举动看似合理,实则反常——秋祭期间本就是漕运旺季,暂停运输损失巨大。
吴浩然提议:“是否应该提醒陛下,加强秋祭大典的守卫?”
杨清妮却道:“不必、让他们一切照旧,才能引出更大的鱼。”
她秘密觐见新帝、呈上目前掌握的线索,新帝听后、决定将计就计。
“老太君认为,江南私兵营才是真正的威胁?”新帝问道。
杨清妮点头:“京城之乱不过是幌子、若老臣所料不差,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趁京城混乱之际,从江南起兵。”
新帝沉思良久:“既如此,朕便陪他们演这出戏。”
秋祭大典前十天、陈远传回关键消息,密探队在西山附近发现大量训练痕迹、且夜间可见营火点点,估计私兵规模不下五千人。
更令人震惊的是、密报中提到西山深处有一处废墟,格局与杨清妮曾经描述的师门旧址极为相似。
杨清妮接到密报时、手指微微颤抖。
她铺开一张泛黄的地图,那是她珍藏多年的师门地形图。
“果然如此。”她对比着陈远绘制的草图,两处地形完全吻合。
李婉儿担忧地看着她:“老太君,您没事吧?”
杨清妮摆摆手,神色恢复平静:“三十年了,是时候了结这段恩怨了。”
她立即修书一封,传往江南。
信中指示陈远:详查废墟情况,切勿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暗处逆党活动越发猖獗。
他们四处散播谣言,称新帝得位不正、秋祭时将天降异象。
吴浩然请示是否抓捕几个带头散播谣言者,杨清妮再次否决。
“让他们闹。闹得越大,江南那边越会放松警惕。”
秋祭大典前三天,形势陡然紧张。
漕运提前暂停,数艘满载货物的船只神秘消失。
禁军巡逻时发现几处可疑物资囤积点,里面藏有兵器。
新帝召集群臣议事,故意表现出焦虑不安。
杨清妮配合演出一番、建议加强秋祭守卫,实则暗中调派可靠兵力控制京城要道。
当夜陈远派人冒死传回急报:私兵营确在西山深处,且与一神秘教派有关。
教众皆穿黑衣,面戴青铜面具,举行着某种诡异的仪式。
随信附带的还有一张粗略绘制的地图,上面标注了私兵营的布防和出入口。
令人注意的是、地图上特别标出了一处洞穴,洞口有特殊标记,与杨清妮师门的徽记极为相似。
杨清妮盯着那张地图,久久不语。
李婉儿和吴浩然站在一旁,都能感受到她身上散发的寒意。
“准备一下。”杨清妮终于开口,声音平静。
“秋祭之后,我要亲自去一趟江南。”
吴浩然急道:“太危险了!孙儿代您前去即可。”
杨清妮摇头:“有些恩怨,必须亲自了结。”
她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夜空:“三十年前,我师门一百三十七人惨遭屠戮,如今真相即将大白、我必须亲自前往。”
月光下群星如同命运的指引,指向那个藏着无数秘密的江南水乡。
http://www.hlys.cc/48531/3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