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飞升仙界,我搞职场KPI >第150章 “合规”挑战与流程博弈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50章 “合规”挑战与流程博弈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姜明主导的改革初见成效,平台风气为之一新。然而,那些被触动了利益的势力,并未就此偃旗息鼓。他们很快发现,在规则内对抗不了姜明的数据和逻辑,在规则外的小动作又被他用“信誉积分”系统防得滴水不漏。于是,他们换了一种更“高级”的玩法——利用规则本身,进行“合规”挑战。

  这一日,姜明收到了一份来自功德KPI考核组的正式质询函。函件指出,根据仙界《跨部门协作项目管理条例(试行)》第X章第Y条,所有涉及多部门、多宇宙资源调用的持续性项目,必须提前提交完整的《跨域项目风险评估报告》及《应急预案》,并经由相关部门联席审核通过后,方可正式立项并获取平台资源支持。

  函件后面,附上了一长串正在进行的、获得了“协作难度系数”加分的项目列表,指出这些项目均“涉嫌”程序不合规,要求姜明方面限期补交材料,否则将可能面临项目积分冻结甚至追回的风险。

  这一手,可谓打在了七寸上。

  姜明推行的“协作难度系数”,本意是鼓励创新和突破,很多项目都是脑洞大开、边做边摸索的探索性质,怎么可能在立项初期就拿出完整的风险评估和预案?真要按那套繁琐的流程走一遍,黄花菜都凉了,创新的火花早就被冗长的审批程序浇灭了。

  “他们这是故意的!”小灵气得跳脚,“那套管理条例几百年没人提了,就是放在那里落灰的!现在拿出来说事,分明就是卡我们脖子!”

  姜明看着那厚厚的管理条例和长长的项目列表,眉头微蹙。他擅长处理数据和逻辑,但对于这种官僚体系内的流程博弈和条文解释,并非他的强项。这确实是个麻烦。

  “补交材料不现实。”姜明冷静分析,“时间成本太高,而且很多风险本身具有不可预测性。”

  “那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这些项目被卡住?”小灵急道,“好多团队都等着积分激励坚持下去呢!”

  姜明沉默片刻,调出了平台后台的权限列表和仙界相关的法规库。

  “他们用旧条例卡我们,我们就找新规来对冲。”他目光扫过一条不久前由仙事部颁布、旨在鼓励创新的《特殊人才与项目绿色通道管理办法(暂行)》,“根据这份《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对于被认定为具有‘重大创新潜力’或‘范式突破可能’的项目,可以申请简化流程,实行‘备案制’管理,事中事后监管为主。”

  “对啊!”小灵眼睛一亮,“我们可以给这些协作项目申请‘绿色通道’!”

  “但‘重大创新潜力’的认定标准,解释权在考核组手里。”姜明指出关键,“他们完全可以不认。”

  “那就让他们‘不得不认’。”姜明镜片上闪过一道光,“小灵,整理所有被质询项目截至目前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技术突破、以及产生的正面影响力数据,尤其是异宇宙合作方的积极反馈。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它们的‘潜力’。”

  同时,姜明亲自起草了一份给功德KPI考核组的回函。函件中,他首先承认了《跨部门协作项目管理条例》的效力,但随即引用了《绿色通道管理办法》,提出这些高难度协作项目符合“重大创新潜力”的特征,申请适用“备案制”。随函附上了厚厚一叠项目成果数据汇编,其详实和硬核程度,堪比一份份小型学术报告。

  他还“贴心”地指出,如果考核组对个别项目的“潜力”认定存在疑虑,他愿意协助安排项目团队进行线上答辩,由考核组专家进行评审。

  函件发出,压力回到了考核组这边。

  如果他们坚持要求所有项目补交繁琐的报告,就显得刻板僵化,不符合“鼓励创新”的大方向,容易授人以柄。如果他们承认这些项目的“潜力”并开放绿色通道,就等于默认了姜明这一套改革措施的合法性,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考核组内部产生了分歧。一部分相对开明的仙官,认为姜明提供的成果数据确实过硬,硬卡着不符合利益;另一部分则坚持程序正义,认为不能开这个口子。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焚夜魔尊“恰好”在一次非正式场合,对几位仙事部的高层提到了“规则的生命力在于适应发展,而非墨守成规”,以及“对于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新事物,管理部门应当有一定的容错空间和灵活性”。

  这话很快传到了考核组。

  最终,考核组做出了妥协:同意对列表上一半以上成果显着、风险相对可控的项目开放绿色通道,实行备案制;对剩余部分风险较高或成果尚不明确的项目,则要求提交简化版的风险说明。

  姜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虽然过程曲折,但至少保住了大部分协作项目的生存空间,并且为以后类似情况开创了一个可以援引的先例。

  **经此一役,姜明再次深刻认识到,在仙界,光有好的想法和硬核数据还不够,还必须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明暗规则,在制度的缝隙间游走,甚至推动制度本身的进化。**

  他开始有意识地整理和研究仙界各种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章流程,并让“知识树”项目组开辟了一个“仙界规章制度解读与案例库”的分支,鼓励用户分享和讨论与各类规则打交道的经验和技巧。

  这个分支很快成了平台的热门板块之一。编外人员们在这里交流如何写项目申请书更容易通过、如何应对不同部门的审核风格、哪些条例可以利用、哪些坑需要规避……俨然成了一个民间版的“仙界职场生存指南”。

  凌绝某次无意中浏览到这个板块,看着里面那些“如何优雅地给考核组写说明函”、“与异宇宙合作必备的免责条款模板”、“论‘持续沟通’在项目推进中的重要性”等帖子,表情十分复杂。

  “这……成何体统!”他对着焚夜抱怨,“将仙界的规章如此……如此市侩地讨论!”

  焚夜却哈哈大笑:“我觉得挺好!规则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条,而是成了他们可以研究、利用甚至调侃的工具。这说明他们开始真正融入并试图主导这个体系了,不是吗?”

  而姜明,则在研究了一堆规章流程后,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跨界项目风险评估与保险机制”的建议书。他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高难度项目的后顾之忧,光靠绿色通道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更市场化的风险分担机制。

  “看来,得找几个懂金融和保险的异宇宙专家聊一聊了……”他喃喃自语,又给自己揽上了一个新的、更大的麻烦。
  http://www.hlys.cc/48538/1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