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武昌之战(余波篇)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邓名按着腰刀,快步踏上丹陛。

  激战后的疲惫与烟尘尚未褪去,他扫了一眼那群瑟缩惊恐的妇孺,压低声音请示:

  “总督,这些……八旗家眷,如何处置?还有那些半大的小子……”

  高文贵沉默着

  他缓缓抬头,望向殿外刺目的阳光

  那灼热的光线,竟驱不散心头骤然弥漫的阴寒。

  三年前衡阳城破的血色黄昏,裹挟着地狱般的腥风,毫无征兆地席卷而来——

  清军铁骑的狂笑、百姓绝望的哀嚎、冲天烈焰、尸积如山、长矛尖上挑起的婴孩……

  那些被他深埋心底、极力遗忘的惨景,此刻如同淬毒的钢针,狠狠扎入脑海!

  他猛地闭紧双眼,身形几不可察地一晃,攥着冰凉刀柄的手指骨节暴突,捏得惨白。

  许久,他才缓缓睁眼

  眼底翻涌的痛苦与挣扎,最终沉淀为一片冰冷、疲惫而沉重的决断

  声音沙哑,字字千钧:

  “妇孺……送往后营,给口吃的,不许虐待。男丁……”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锋般刮过那群面如死灰的旗人男子,语气陡然森寒,

  “无论老幼,一律编入辅兵营,运送辎重,清理战场。”

  他深吸一口气,字句如冰:

  “敢有反抗、逃跑、煽动作乱者——无需上报,就地格杀,悬首示众!”

  7月15,中元节。

  鬼门洞开,祭奠亡魂。

  武昌城的大街小巷,弥漫着劫后余生的诡异死寂

  几处空旷地上,焚烧尸骸的巨大柴堆烈焰升腾,滚滚黑烟直冲云霄,裹挟着皮肉毛发焦糊的恶臭,沉沉笼罩全城。

  明军士卒与征来的民夫,捂着口鼻,或用简陋的推车、门板,甚或直接拖拽,将一具具僵硬发臭、残缺不全的尸体运向火堆。

  成群的苍蝇如乌云盘旋,嗡嗡声令人烦躁欲呕。

  幸存的百姓,如同受惊的鼠蚁,从藏身的地窖、破屋的夹墙、乃至污秽的阴沟里,战战兢兢地钻出。

  他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形容枯槁,伫立在化为焦土或遭洗劫的家门前,茫然地注视着眼前这人间地狱。

  当目光最终触及城头——那面虽被硝烟熏黑、却依旧倔强飘扬的“明”字大旗时,反应各异:

  有人扑通跪倒,朝着旗帜方向磕头如捣蒜,嚎啕痛哭,不知是庆幸生还,还是哀悼逝去的至亲

  有人则咧开干裂的嘴唇,发出无声的、神经质的惨笑,眼神空洞

  更多的人只是呆立着,恍若一尊尊失了魂的泥胎木偶。

  投降的傅上瑞被改任为武昌府同知,换上了一身半旧的绯色官袍

  他强打精神

  领着同样面如菜色、战战兢兢的通判李栖凤、推官朱之锡,开始清点城中残存的几处粮仓

  结果令人绝望

  除在楚王府库房翻出几十石霉变的糙米,只在几个偏僻小仓的角落,寻得几坛长满白毛、散发刺鼻酸腐味的咸菜疙瘩

  傅上瑞望着这“硕果”

  想起罗可铎粮尽之际

  仍强撑体面,将仅存的好粮尽供旗兵,甚至挪用余粮酿酒宴饮的荒诞行径

  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荒谬直冲顶门,几乎令他站立不稳。

  楚王府的断壁残垣间,高文贵的中军帅帐再次支起

  残存的承运殿梁柱焦黑,雕花门窗仅余框架,阳光与风肆意穿行

  高文贵坐在从废墟拖出的半截紫檀木大案后,案面布满刀痕血迹,坑洼不平。

  一名传令兵疾步入帐,双手呈上墨迹未干的紧急塘报,脸上难掩狂喜:

  “启禀总督!天大喜讯!晋王殿下已率勤王之师回京,力挽狂澜,社稷转危为安!大喜啊!可喜可贺!”

  “哈哈哈哈哈哈!”高文贵顿时仰天大笑,双手竟激动得微微颤抖起来。

  笑声未落,又一名传令兵匆匆进帐,单膝跪地:

  “启禀总督,有天使驾到!”

  “哦?快请!”

  高文贵精神一振,急命部下摆设香案。

  须臾

  一名身着绯袍、头戴乌纱的官员踩着皂靴步入。看清来人面庞,高文贵大吃一惊:

  “龚军师?!哈哈哈!久违了,别来无恙!”

  他热情地上前拱手,随即对左右喝道,“还愣着作甚!速备酒席,为龚先生接风洗尘!”

  “诶,太尉美意,某心领了。”

  龚铭连忙摆手,神色端肃

  “此来身负御命,不敢耽搁。”

  说时迟,那时快,他已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圣旨,徐徐展开,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权湖广总督高文贵,克复武昌,功勋卓着,力斩伪王罗可铎,扬我国威!

  实乃当世名将!朕闻捷报,心甚嘉悦,已告捷于宗庙

  特拜高文贵为兵部尚书衔、封定国公、加都察院右都御史

  屯兵武昌,总督湖广一应军政要务!钦此!”

  高文贵叩谢圣恩,缓缓起身。龚铭本以为他会喜形于色,却见他眉头紧锁,长叹一声:

  “唉!龚先生,武昌虽为雄城,然两遭兵燹,城中丁口已不足三千!

  且城垣残破,北岸清虏虎视眈眈……末将深知朝廷艰难,然为固守计,恳请朝廷拨银三十万两,以资城池修缮、安顿民生!”

  龚铭闻言,亦是苦笑摇头:

  “唉,太尉有所不知。孙逆作乱方平,朝廷百废待兴,国库……实在空空如也!

  陛下营缮宫室尚且捉襟见肘,协修武昌城……唉,力有未逮啊!”

  两人一时相顾无言。本就粮秣短缺,龚铭匆匆用过粗粝饭食,便告辞返京复命。

  8月,楚望台。

  身着大红麒麟补服、腰系犀带的高文贵,凭栏远眺,俯瞰脚下滔滔江水,久久不语

  身旁,同样绯袍乌纱的邓名肃立。

  “数日前,武昌已屯兵六万,迁入丁口五千户,”

  邓名低声禀报

  “幸赖总督调集岳阳、衡阳粮草接济,城中存粮……现可支应三月之需。”

  在地方官吏的竭力维持下,这座饱经摧残的巨城,正艰难地蹒跚着,试图重归正轨的轨迹……

  而与此同时,遥远的永明朝廷,关于王朝未来命运的激烈论辩,也已在殿堂之上悄然展开……
  http://www.hlys.cc/48569/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