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熟悉研究所获专家待遇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吉普车驶过大门,沿着主干道又行驶了近十分钟。

  最终在一栋标有“107”字样的白色大楼前停了下来。

  “到了,这里是总装部,也是107所。”

  薛伟建率先下车,拉开了后座的车门。

  “按照规定,进所之前需要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签署保密协议,然后我们会带你去宿舍。”

  霍勇善也从驾驶座上下来,他走到康临面前,伸出了手。

  “康临同志,我就送你到这里了。”

  他的手掌宽厚有力,握手的时候力道十足。

  “研究所里的具体事务由薛主任负责,我就不多留了。全军的同志们,都在期待你的成果。”

  “希望在下一次的舰载机试飞中,能看到你带来的惊喜。”

  康临回握住他的手,郑重地点了点头。

  “我明白,霍大校。”

  “我会尽我所能,提供帮助。”

  霍勇善欣慰地笑了笑,松开手,转身利落地坐回车里,驱车离去。

  康临目送着吉普车消失在道路尽头,这才收回目光。

  薛伟建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吧,康临同学,我们进去。”

  107所的安检流程比机场严格了数倍。

  康临不仅需要走过金属探测门,还要接受一种未知仪器的全身扫描。

  他口袋里的手机、钱包、钥匙,全都被拿了出来,放在一个专门的托盘里。

  一名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拿着一个手持设备。

  在他身上仔仔细细地扫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遗漏。

  “康临同志,你的个人通讯设备需要上交保管。”

  工作人员指着他的手机,语气公式化。

  “在所期间,如果你需要和外界联系。

  可以使用我们提供的专用线路和设备,通话内容会受到监控。”

  康临没说什么。

  来都来了,这些规矩他早有心理准备。

  他干脆地将手机关机,交给了对方。

  一系列繁琐的检查和协议签署之后,薛伟建领着他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一扇门前。

  “这里就是你的宿舍了,单人间。”

  薛伟建刷开房门,示意他进去。

  房间不大,但五脏俱全。

  一张一米五的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还有一个独立的卫浴间。

  房间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桌上甚至还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笔记本电脑。

  “考虑到你的特殊贡献和专家身份,所里给你批了特邀专家的待遇。”

  薛伟建靠在门边,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微笑。

  “你的月薪是税后二十万。”

  康临正在打量房间的动作顿住了。

  他转过头,看着薛伟建,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二十万。

  一个月。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一脸严肃地开口。

  “薛主任,我能问一下吗?”

  “这个待遇,需要我签卖身契吗?”

  薛伟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不用不用,就是一份正常的聘用合同。”

  “当然,保密等级是最高的。”

  笑过之后,薛伟建的表情又变得正经了些。

  “康临同学,有件事我觉得还是提前跟你通个气比较好。”

  “你说。”

  “关于你独立设计制造那架无人机模型。

  包括配套的飞控软件和图像传输系统的事情,我们已经通过技术手段核实清楚了。”

  “包括你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接单,帮一些公司解决芯片设计难题的经历,我们也查到了。”

  康临的心里咯噔一下。

  果然,国家机器一旦运转起来,个人在它面前几乎是透明的。

  “经过我们专家的评估,你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顶尖。

  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领先的。”

  薛伟言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

  康临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所以,我这是被‘招安’了?”

  “可以这么理解。”

  薛伟建笑着点头。

  “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接下来的流程就快了很多。

  薛伟建带着康临去录入了人脸信息和虹膜数据。

  办理了一张集门禁、饭卡、身份识别于一体的电子卡。

  随后,薛伟建又像个导游一样,带着他在研究所里大致转了一圈。

  整个107所占地面积巨大,分为实验区、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各个区域之间都有严格的物理隔离和权限控制。

  中午,薛伟建带康临来到了食堂。

  与其说是食堂,不如说是一个高档的自助餐厅。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摆放着几十种菜肴,中餐、西餐、面点、水果,应有尽有。

  菜品的旁边,还标注着详细的营养成分和卡路里含量。

  “我们所里的伙食标准很高,所有菜谱都由专业的营养师团队定制。

  保证大家吃得健康,有精力搞科研。”

  薛伟建递给康临一个餐盘。

  康临看着那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感觉自己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

  他也没客气,拿了满满一大盘。

  吃饭的时候,他注意到食堂里的研究员们虽然都在埋头吃饭。

  但眉宇间都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疲惫和凝重。

  整个食堂除了餐具碰撞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什么交谈声。

  下午,康临换上了一套蓝白相间的连体研究服。

  薛伟建带着他,再次来到了那栋标着“107”的科研主楼。

  这一次,他们没有走访客通道,而是直接来到了一扇厚重的金属门前。

  门边有一个人脸识别的设备。

  薛伟建站过去,设备发出一道柔和的绿光,扫描了他的面部。

  “滴,权限确认,薛伟建,总工程师。”

  金属门发出一声轻微的机械声,无声地向一侧滑开。

  薛伟建带着康临走了进去。

  门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宛如飞机库一般的空间。

  挑高的穹顶上,是纵横交错的钢结构和管道。

  巨大的空间里,停放着几架外形奇特的无人机,周围是各种精密的仪器设备。

  几十名同样穿着研究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敲击键盘的声音、仪器运作的蜂鸣声此起彼伏。

  “这里就是我们的核心实验室。”

  薛伟建的声音压得很低,却掩不住一丝自豪。

  “我们目前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个项目上。”

  他指着实验室中央,那架被各种支架和缆线固定住的无人机。

  “舰载侦察无人机。”

  薛伟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你也知道,我们的航母是中型航母,甲板空间和起飞重量都有限。

  无法起降国外那些大型的战略无人机。”

  “所以,我们必须研发一款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够适配我们航母的中型舰载侦察无人机。”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康临,眼神复杂。

  “不瞒你说,我们之前遇到了很多技术瓶颈,进度缓慢。”

  “直到我们的人发现了你设计的那架无人机模型。”

  薛伟建领着康临走到一个独立的实验台前。

  台子上,摆放着一堆被拆解得七零八落的零件。

  康临一眼就认出,那是他亲手做的那架“侦察无人机模型”。

  “我们把它带回来,进行了详细的拆解和分析。”

  薛伟建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你的设计思路给了我们巨大的启发。

  尤其是在气动布局和飞控算法上,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

  他叹了口气,指着那些零件。

  “但问题是,我们虽然受到了启发,却始终无法成功复原它的性能。”
  http://www.hlys.cc/48687/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