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些往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除夕这天。李卫国开着那辆日产轩逸,载着妻子李秀芬和儿子李正阳,平稳地驶入了梧桐县叔叔李安邦家所在的高档小区。车窗隔绝了外面的寒风,车内暖意融融。

  李正阳看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心里有些感慨。往年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是挤在父亲那辆破旧的摩托车上,顶着刺骨的寒风和飘雪,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和围巾,一路颠簸几十公里,从随波镇赶到梧桐县。手脚冻得麻木,脸上被风吹得生疼,到达叔叔家时,往往要围着火炉烤上好一阵子才能缓过劲来。那时候,能开上摩托车的家庭都算不错了,但那种长途跋涉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车子停在李安邦家楼下。这是一栋带电梯的高层住宅楼,崭新气派。上到16楼进门,叔叔和奶奶正在操弄晚饭,见李正阳一家到了赶紧出来热情打招呼。看着父亲和叔叔谈笑风生,李正阳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了2004年的中秋节。

  那一年,李安邦已经在县里混得不错,买了辆当时还算稀罕的大众轿车。中秋节,李卫国一家照例骑着摩托车来弟弟家团聚。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了晚饭,其乐融融。然而,天公不作美,晚饭后准备回家时,外面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电闪雷鸣。

  奶奶看着窗外的大雨,心疼儿子一家,就对李安邦说:“安邦啊,外面雨这么大,你哥他们骑摩托车回去太危险了!你把车钥匙给你哥,让他们开你的车回去!明天再给你开回来!”

  李安邦当时正坐在沙发上喝茶,听到母亲的话,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犹豫。他没有立刻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继续低头喝茶。

  奶奶以为他没听清,又追问了一句:“安邦?听见没?把车钥匙给你哥!”

  李安邦放下茶杯,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却没有看哥哥,而是对着奶奶说:“妈,这雨是挺大的……要不……让哥他们打个出租车回去吧?安全点!”

  李卫国站在一旁,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他看了一眼弟弟躲闪的眼神,心里什么都明白了。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深吸一口气,对奶奶笑了笑:“妈,没事!我们有雨衣!这点雨不算啥!安邦说得对,打车也麻烦,我们骑慢点就行!”

  一家三口就这样,冒着倾盆大雨,骑着摩托车冲进了漆黑的雨夜。雨水冰冷刺骨,打在脸上生疼,雨衣根本挡不住这么大的雨,很快里里外外都湿透了。那晚的气温其实不算特别低,但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李正阳,却感觉从未有过的寒冷,那是一种从心底里渗出来的寒意。他紧紧抱着父亲的腰,听着摩托车引擎在雨幕中吃力的轰鸣,看着父亲湿透的后背,第一次那么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叫做“窘迫”和“差距”的东西。他记得父亲一路上都很沉默,只有母亲小声地抱怨了几句雨太大。

  后来奶奶因为这个事,生了李安邦很久的气。

  “可以开饭了,来端菜!”李安邦的呼喊声打断了李正阳的回忆。

  他心里轻轻叹了口气。亲兄弟,感情自然是好的。但生活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间隙,有时是经济上的差距,有时是观念上的不同,有时可能只是一瞬间的私心和犹豫。就像那辆没有借出去的车,成了横亘在兄弟之间一道无形的、却又真实存在的坎。李卫国或许早已释怀,但李正阳却无法忘记那个雨夜父亲沉默的背影和自己感受到的冰冷。

  李正阳坐在一旁,安静地吃着饭,目光却不时落在叔叔李安邦身上。他清晰地感受到,父亲李卫国和叔叔李安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父亲李卫国,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耿直、憨厚,甚至有点木讷。他没什么心机,做事凭良心,原则性强,但也带着点随遇而安的慵懒。如果不是李正阳重生带来的剧变,他一辈子就在那个安乐圈里,过着平淡安稳的日子。即使现在调到了市发改委,当上了科长,他骨子里那份朴实的本分和偶尔的“轴”劲儿依然没变。面对诱惑,他会犹豫、会挣扎,但最终会选择坚守底线。他的仕途,是儿子“推”上去的,带着点被动和懵懂。

  而叔叔李安邦,则像一颗被打磨得熠熠生辉的钻石。他年少得志,名牌大学毕业,一出来就被分配到梧桐县的核心实权部门。他头脑灵活,善于钻营,加上学历和能力的加持,很快就被领导赏识,一路平步青云,年纪轻轻就坐到了县里要害部门二把手的位置。这份顺风顺水,让他骨子里透着一股自信,甚至可以说是张扬和自大。他喜欢掌控感,享受被人簇拥的感觉,言谈举止间总带着一种“指点江山”的优越感。

  李正阳还记得,当初父亲李卫国在发改委遇到“收礼”困扰时,李安邦给出的那套“灰色地带生存法则”——“该收的收,不该收的不收”、“水至清则无鱼”。这套理论,看似“老练”、“务实”,实则充满了危险的气息!那是腐化的开始!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李安邦自己,显然深谙此道,并且运用得炉火纯青。

  李正阳前世就隐约听说过,叔叔李安邦在梧桐县,不仅仅是个官员。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影响力,做了不少“生意”。有些是合法的投资,但有些……则不那么光彩。据说,县城里几家生意火爆的娱乐场所、建材市场,甚至新开发的楼盘背后,都有他的影子。更有人私下议论,他手里握着不少“干股”,是别人“孝敬”他的。在梧桐县这个小地方,李安邦的名字,代表着权势和财富,也代表着某种……不可言说的“能量”。他是那种在黑白灰地带游走,如鱼得水的人物。

  然而,李正阳更清楚,这种风光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他记得很清楚,前世,就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李安邦迎来了一次关键的升职机会——公示期都要过了,眼看就要更上一层楼!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封实名举报信送到了纪委!举报内容涉及受贿、滥用职权、违规经商、生活作风问题……桩桩件件,证据确凿!李安邦被纪委带走调查,整整一个月音讯全无!虽然最后因为“证据不足”或者“有人保他”,没有被移送司法,但职务被一撸到底,从云端跌落泥潭!虽然后来靠着残存的人脉和活动能力,又慢慢爬回了某个领导岗位,但想再攀高峰,已是痴人说梦!

  “这一世……”李正阳看着叔叔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默默盘算,“能不能……改变这个结局?”

  他当然希望叔叔好。毕竟是一家人,血脉相连。而且叔叔对他们家一直不错,前世在父亲最困难的时候,也伸出过援手。

  但是,想要改变李安邦的命运,谈何容易?他的问题,不是一时糊涂,而是根植于他的性格和价值观!那份张扬自大,那种对权力和财富的贪婪,那种在灰色地带游走的“自信”,早已深入骨髓!他不是不懂风险,而是习惯了在刀尖上跳舞,并且相信自己能掌控一切!

  直接去劝?李正阳几乎能想象到叔叔的反应——他可能会笑着拍拍自己的肩膀,说:“正阳啊,你还小,不懂!官场上的事,复杂着呢!叔叔心里有数!”甚至可能觉得他杞人忧天,或者……是在嫉妒他的成功?

  暗示?旁敲侧击?以李安邦的精明和自负,恐怕只会当成小孩子的“天真”想法,一笑置之。

  李正阳感到一阵无力。

  “也许……只能等他自己撞了南墙?”李正阳心里闪过一个念头,随即又否定了。那代价太大了!前世那次打击,几乎毁了叔叔的后半生。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叔叔警醒,又不至于造成无法挽回后果的契机。或者……一个能让他真正信任自己,愿意听自己说话的契机。

  李正阳的目光落在叔叔手腕上那块价值不菲的名表上,又看了看他谈笑间不经意流露出的那种掌控一切的自信。他暗暗下定决心:不能放弃!必须想办法! 在风暴真正降临之前,他得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埋下一颗种子,或者……在关键时刻,拉他一把。

  年夜饭还在继续,欢声笑语不断。李正阳端起果汁,敬了叔叔一杯:“安邦叔,新年快乐!祝您……步步高升,平安顺遂!”他特意加重了“平安顺遂”四个字。

  李安邦哈哈一笑,爽快地干了杯中酒:“好!借我们状元郎吉言!叔叔一定步步高升!”他显然没听出李正阳话里的深意,只当是寻常的祝福。

  重生归来,手握先知,坐拥亿万财富,甚至能以一纸报告撬动国家机器……他曾以为自己是命运的掌控者,是那个能轻易拨动他人人生轨迹的“神”。他改变了父母的命运,让父亲从郁郁不得志的小镇科员变成了市发改委的实权科长,让母亲从守着杂货店的老板娘变成了电器卖场的“李总”。他以为自己也能像那些穿越小说里的主角一样,凭借金手指,轻而易举地改写身边人的悲剧结局——拯救梁宇和梁锦于堕落边缘,拉回李安邦于权力深渊之前。

  然而,现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面对梁宇和梁锦,他苦口婆心,点明利害,甚至愿意提供机会。可得到的回应是什么?是梁宇满不在乎的“我机灵着呢”,是梁锦犹豫不决的“我考虑考虑”。那份根植于骨子里的懒散、短视和对安逸的贪恋,如同坚硬的磐石,任凭他如何努力,似乎都难以撼动分毫。他能给他们钱,能给他们机会,却无法把勤奋、上进和自控力塞进他们的脑子里。他们的命运轨迹,似乎依然固执地朝着前世的深渊滑落。

  面对叔叔李安邦,那份张扬自大、对权力和灰色利益的迷恋,更是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散发着致命的吸引力。他那些看似“老练”、“务实”的生存法则,实则是在万丈深渊的边缘起舞。李正阳能清晰地看到那深渊的存在,能预见他坠落时的惨状,却发现自己连一句有效的警告都难以送达。李安邦的自信和傲慢,在他周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隔绝了所有逆耳的忠言。他沉浸在成功的幻象里,听不进,也不愿听任何可能动摇他“掌控感”的话语。

  “性格决定命运……”李正阳低声咀嚼着这句古老的箴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无力感。

  他想起前世看过无数的穿越小说。那些主角,仿佛带着万能钥匙,轻易就能打开所有困局,扭转所有悲剧。朋友、亲人、爱人,甚至敌人,都能在他们的“金手指”下,被强行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世界仿佛是一块橡皮泥,任由主角揉捏塑造。

  可轮到他成为这个“穿越者”,他才真切地体会到,改变世界易,改变人心难!

  历史的脉络,或许有其强大的惯性。个人的命运,更是深深纠缠在时代背景、社会关系、家庭环境以及最核心的——个体选择之中。他这只重生的蝴蝶,扇动翅膀,确实能掀起风暴,但这风暴最终会如何影响每一片树叶的飘落轨迹,却充满了无尽的变数和不可控性。

  “或许……这就是宿命?”李正阳自嘲地笑了笑,随即又否定了这个消极的想法。不,不是宿命。是选择的自由与责任的重量。

  改变他人命运,从来不是穿越者的特权,而是与生俱来的、充满无力感却又饱含希望的永恒命题。
  http://www.hlys.cc/48812/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