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第158章 三监谋势终困局,周公反制掌朝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58章 三监谋势终困局,周公反制掌朝局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周室大势,已由暗潮推演至明局。

  镐京的阴霾未散,关东诸侯之声日渐高涨,而三监余孽借势潜行,更似毒蛇般潜伏在裂隙之间,伺机出手。

  自武庚之乱败亡,三监虽已失去镐京根基,却并未彻底消亡。

  管叔、蔡叔残部一线被削,但仍有门生旧部逃逸四方,与关东诸侯勾连相合。

  尤其在燕、齐、宋、郑一带,颇多旧势力暗自扶持,皆以“辅殷遗祀”为名,实则企图反制周室,夺取时机。

  此时的周公旦,已然成为大周中枢的支点。

  他深知三监虽势微,却如野火残烬,若风势再起,必将燎原。

  因而一面修德抚众,以仁义稳固百姓之心;一面筹谋布局,派遣使臣与关东诸侯周旋,借恩威并施,图在未战之前,先锁住各方心志。

  京畿之内,周公下令修整朝政,明定刑律,缓征徭役,以示恩德。

  百姓久经乱世,心中惶惧,而周公仁政渐行,逐渐安稳人心。

  镐京街市再度复苏,商贾往来,歌声隐现,似乎昭示着大周的强盛并未湮灭。

  然而在这一片表面繁荣下,暗流依旧汹涌。

  三监残部不时派人潜入镐京,散布谶言,借佛影余波之事挑动百姓惊惧。

  他们声称“天命已移,西周未必长久”,甚至有人假托神佛,夜间施法于乡野,引来愚民跪拜。

  凡此种种,皆是欲动摇人心,以乱大周根基。

  关东一方,尤以齐侯、燕侯为甚,暗暗聚兵,似有观望之意。

  三监余孽的使者穿梭其中,口舌之利犹如利剑,将“殷祀未亡”之说传布四野。

  虽未明言举兵,却已为后续大乱埋下种子。

  周公对这一切了若指掌。

  他深知若不以雷霆手段予以打击,三监余孽必将与关东合谋,终成祸患。

  于是,他命召姜子牙、召公奭等共议,商定一系列反制之策。

  “乱世之机,不在敌强,而在我治。”周公沉声道,“若我朝纲不固,民心不定,则区区三监,虽败犹能再起。若我仁政广施,恩威并用,则三监虽诈,终不过苟延残喘耳。”

  此言震动群臣。

  自是,周室上下益加谨慎。凡关东来使,皆设宴款待,明修和睦之表;而暗中,周公却布下细作,查其虚实。

  与此同时,镐京城内加强巡防,凡妄传妖言惑众者,立斩以儆效尤。

  在这一轮轮博弈中,周公逐渐掌握主动。

  三监虽竭力挑动,却屡屡被识破;关东诸侯虽心怀疑虑,却在周公恩义与武力威慑下,未敢轻举妄动。

  这一切看似平和,却正是暴风雨前的凝滞。

  三监余孽虽遭遏制,却并未死心。

  他们深知正面对抗难以成功,便转而潜谋于暗,暗中筹集粮草兵甲,企图借关东之机,打一场关乎命运的对撞。

  而周公已然设下天罗地网,静待其自投罗网。

  关东的风声愈发紧迫。三监余孽的使者日夜奔走,游说诸侯合谋,他们以“殷祀尚存、周命将倾”为幌,挑动诸侯不满之心。

  齐、燕、宋、郑等地诸侯虽未公开表态,却已在暗中积聚兵甲,隐隐有试探周室之势。

  齐侯更在私下言道:“周公虽贤,然毕竟幼主在位,国之大权不在天子而在辅政。若此势长久,岂非上下失伦?我等不若趁此时机,合力整顿天下,使旧有宗室再立。”

  此言一出,暗合了三监的私意。

  于是三监残部与关东诸侯渐成秘密盟约,定下“若周室失德,则以殷后为名,共举义兵”的誓言。

  消息传回镐京,周公并未震怒,反而神色如常。

  他在朝堂之上说道:“三监心怀不轨,已无可救;然诸侯未动,尚可回转。若我仓促用兵,则失民心;若我从容布局,则彼自陷死地。”

  于是周公一面遣召公、毕公之子出使关东,晓以大义,动之以恩。

  另一方面,命姜子牙在北方、东方调动兵力,明修栈道,布防边郡,却又不贸然开战,只以静制动。

  关东诸侯表面恭顺,暗中却与三监往来不断。

  直至某一夜,三监密谋之事泄露,周公早已布下的探子,将齐侯与三监余孽勾连之证据呈至朝堂。

  群臣震动,舆论汹涌,朝中皆请立刻出兵讨伐。

  周公却抬手压下群情,冷声说道:“兵者凶器,战者危途。若诸侯尚未公然背盟,我周室若先行伐之,恐引起天下共疑。然彼既与三监相合,便不日会露出獠牙。吾只待其一举,便可名正言顺,兴师问罪。”

  果不其然,三监不甘久居暗处,在关东的怂恿下,竟然悍然聚众起事。

  其旧部以“殷后血脉”为旗,驱使乡民数万,攻掠边郡,声势一时甚嚣尘上。

  关东数国诸侯原本心怀疑虑,见乱起之机,便试探性出兵声援。

  此举如同火星点燃干柴,关东一带顿时烽烟四起。

  然而他们万未料到,周公早已设下大局。

  姜子牙亲领大军自北而下,配合召公、毕公所部,于数处关口截断三监余部与诸侯援军的合流之势。

  大周铁骑雷霆般压境,瞬息之间,便将局势逆转。

  战火连天,喊杀震野。三监余部虽死战不退,但终究兵力单薄、谋划不周,屡屡被周军斩首擒获。

  关东诸侯见大势已去,不敢久战,纷纷收兵回国,假称“助战不及”以自保。

  三监余部彻底崩溃。

  管叔旧部尽数被擒,蔡叔余党或降或亡。

  武庚之余祸,至此几近根绝。

  镐京城中,周公登朝,向群臣宣布:“三监逆心既诛,乱局既定,然此事非止三监之罪,亦为天下观望之弊。故我等更当修德,立信,以安天下人心。”

  此言赢得满朝称颂。百姓闻之,亦觉大周气象再振。

  自此,周公在民心与政局上的威望,更臻巅峰。

  然而,暗处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尽。三监虽亡,诸侯的心思却难以彻底收束。

  关东潜流,仍若暗雷埋伏;而周公深知,这一战虽胜,却仅是漫长权谋博弈中的一段。

  烽火既息未全安,暗潮深处犹未残。

  三监虽灭谋犹在,人心波动尚难完。

  这正是:

  利剑未归鞘,暗潮仍潜行。

  周公心如镜,谋局更纵横。

  ——

  三监之余祸虽已剿除,但天下诸侯之心未必服从,大周的根基虽固,却仍需经受新的试炼。
  http://www.hlys.cc/48845/2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