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血溅绯袍,火烧连营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箭雨,没有预兆。

  第一波箭矢,覆盖了队伍最前方的御史台卫士。皂衣被利箭撕开,血肉被轻易洞穿。

  “噗噗”的闷响,密集得像是雨打芭蕉。十余名上一刻还代表着大唐法理威严的卫士,连一声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被钉死在了马背上。

  温热的血,溅在崔器那张古板的脸上,也溅满了那身一尘不染的绯色官袍。

  他整个人,僵住了。

  他一生钻研《唐律疏议》,相信天下万物,皆可被规矩约束。他用律法为武器,攻无不克。

  可他从未想过,当对手,掀翻了棋盘,将棋子狠狠砸在他脸上时,他该如何应对。

  “结圆阵!举盾!”

  一声暴喝,将崔器震得耳膜嗡嗡作响。

  是石破金。

  这位悍勇的边军斥候,在箭雨落下的第一瞬间,便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

  他没有后退,反而策马上前,一把拽住顾长生的缰绳,用自己的身体和坐骑,为那个病弱的天师,挡住了最致命的角度。

  他身后的昭武军锐士,动作整齐划一,仿佛演练过千百遍。

  他们翻身下马,将坐骑作为临时掩体,手中坚固的圆盾,向上举起,组成了一面摇摇欲坠,却坚不可摧的龟甲阵。

  “铛!铛!铛!”

  箭矢撞在盾面上,迸发出刺眼的火星。

  “撤!向刺史府方向撤退!”

  石破金的命令,清晰而冷静。他一手持盾格挡,另一只手,死死地护着顾长生。

  顾长生的脸色,比纸还要白。在箭雨爆发的瞬间,他猛烈地咳嗽起来,身体在马背上摇晃,仿佛随时都会坠下。

  但他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死死地盯着折冲府内,那些正在涌出的,双目赤红的府兵。

  他们已经不是人了。

  他们是……兵煞的傀儡。

  他们手持兵刃,动作僵硬,却悍不畏死。他们没有阵型,没有战术,只是如同潮水般,向着这片小小的“龟甲阵”涌来。

  “崔公!走!”

  一名幸存的御史台卫士,拽住还处于失神状态的崔器,将他强行拖上了一匹无人骑乘的战马。

  撤退,开始了。

  这是一场沿着长街展开的,惨烈的移动防御战。

  昭武军的锐士,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素养。他们三人一组,交替掩护,边战边退。

  陌刀挥舞,刀光如匹练,总能精准地斩断数名敌人的兵器,为同伴争取到后退的空隙。

  但敌人,太多了。

  而且,他们不知疼痛,不畏死亡。哪怕被陌刀劈开半边身子,依旧会用仅剩的手臂,挥舞着断刃,进行最后的攻击。

  “噗嗤!”

  一名昭武军锐士的肩头,被一柄断矛刺穿。他闷哼一声,反手一刀,将偷袭者枭首,自己却踉跄了一下。

  “守住!刺史府就在前面!”石破金的吼声,已经嘶哑。

  顾长生被护在阵型中央,颠簸的马背,让他胸口的气血翻涌得更加厉害。

  他没有看周围惨烈的厮杀,他的目光,始终在观察那些被煞气侵染的府兵。

  他发现,这些府兵的攻击,毫无章法,但目标,却惊人的一致。

  他们攻击的目标,不是作为主帅的自己,也不是看起来官职最高的崔器,而是……那些手持兵刃,正在抵抗的昭武军和御史台卫士。

  他们在……渴望兵器。

  或者说,是兵器上的“煞气”,在渴望同类的汇集。

  “轰隆!”

  刺史府的大门,在望。崔源早已带着残余的府兵,连滚带爬地逃了进去。

  当昭武军的最后一名锐士,退入府门的瞬间,石破金对着身后,发出一声力竭的咆哮。

  “关门!落锁!上门栓!”

  数十名府兵,用尽了吃奶的力气,才将那两扇沉重的包铁大门,缓缓合上。

  门外,是无数傀儡府兵疯狂的撞击声和野兽般的嘶吼。

  “咚!咚!咚!”

  每一次撞击,都让门板发出痛苦的呻吟,仿佛随时都会被撞开。

  府衙之内,一片狼藉。

  伤者在哀嚎,幸存者在喘息。五十名昭武军锐士,此刻只剩下了三十七人,人人带伤。

  御史台的三十名卫士,更是只回来了不到十人。

  崔源瘫在地上,面无人色。

  崔器则站在院中,一动不动。他缓缓地,用衣袖,擦拭着脸上的血迹。那只手,还在微微地颤抖。

  他看着自己那件被鲜血染成暗红色的绯袍,眼神中,第一次出现了茫然。

  他所信奉的律法与规矩,在绝对的暴力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纸。

  顾长生被石破金扶下马,他刚一落地,便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一丝金色的血液,从他的嘴角溢出。

  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

  他径直走到院中的一口水井旁,打起一桶冰冷的井水,从头顶浇下。

  刺骨的寒意,让他因本源亏空而发热的头脑,瞬间清醒。

  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水,走到同样失魂落魄的崔器面前。

  “崔御史。”

  崔器缓缓抬头,那双刻刀般的眸子,此刻一片空洞。

  顾长生没有说任何安慰的话。他只是伸出手,指了指崔器腰间,那枚代表着御史身份的,银质鱼符。

  “这个,还能用吗?”

  崔器的目光,落在了那枚鱼符上。

  “能。”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

  “很好。”

  顾长生转身,对着石破金,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清点人数,统计伤亡,收拢所有还能用的兵器。以正堂为核心,布防。将所有的桌椅、屏风,都搬去堵门。”

  他又转向崔源。

  “刺史大人,把你府库里,所有关于渭州折冲府的文书,特别是近三年的《团帐》和《甲仗历》,全部搬到正堂来。”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几名幸存的御史台卫士身上。

  “劳烦几位,守住后衙。这里,现在是大唐在渭州,唯一还在行使权力的地方。”

  他的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

  在这片混乱与绝望之中,他冷静的命令,如同一根定海神针,让那些六神无主的人,下意识地找到了方向。

  人们,开始行动起来。

  ……

  半个时辰后,刺史府正堂。

  大门被桌椅堵得严严实实,门外,撞击声依旧持续不断,如同催命的鼓点。

  正堂之内,几十箱沉重的卷宗,被堆放在地上,散发着陈旧的纸张和灰尘的味道。

  顾长生,崔器,石破金,还有崔源,围在一张被清空的大案前。案上,铺着一张巨大的渭州舆图。

  顾长生没有说话,只是拿起一本《团帐》,飞快地翻阅着。他的手指,在那些写满了人名的册页上,飞速划过。

  石破金站在一旁,充当着“翻译”的角色。

  “这个符号,代表‘当值’。”

  “这个,代表‘宿卫’。”

  “这里,画了圈的,是‘番上’,去了京城。”

  崔器,则默默地站在另一侧。他看着顾长生,眼神复杂。

  他一生都在与这些卷宗打交道,但他的用法,是“向后看”,是从故纸堆里,寻找定罪的依据。

  而眼前这个人,却是在“向前看”。他似乎想从这些冰冷的数据里,找到敌人下一步的动向。

  “找到了。”

  顾长生的手指,停在了《团帐》的一页上。

  他将这本册子,推到了桌子中央。

  “崔御史,请看。”

  崔器上前,目光落在顾长生指着的那一列名单上。

  “这是……果毅都尉麾下的一个‘队’,总计五十人。”石破金解释道。

  “再看这个。”

  顾长生又拿起一本《甲仗历》,翻到某一页,与那份名单,并排放在一起。

  崔器,看懂了。

  他的瞳孔,猛地一缩。

  《团帐》上显示,这支五十人的队伍,在过去三个月里,被异常频繁地安排了“夜间巡城”的任务。

  而《甲仗历》上,与那些日期对应的记录,则显示——武库中,有大量的“攻城槌”、“云梯”等重型军械,被以“保养”、“维修”的名义,提走出库。

  出库记录,有。

  入库记录,无。

  崔器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伸出因紧张而微微颤抖的手,指着舆图。

  “攻城器械……在城内……他想攻打哪里?”

  他的目光,扫过舆图上的几个关键点:刺史府、各个坊门、军营……

  “都不是。”

  顾长生拿起朱笔,在舆图的东侧,一个毫不起眼的位置,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崔御史,若一座城池,被内外之敌同时围困,粮草断绝。那么,什么地方,会成为所有人都想争夺的,最后一线生机?”

  崔器,这位一生都在和“规矩”打交道的御史,此刻,终于从律法的条文中抬起了头,看到了更现实,也更残酷的真相。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被朱笔圈出的位置上。

  他的嘴唇,开合了几下,用一种近乎梦呓的声音,念出了那个名字。

  “常……平……仓……”

  大唐各州县设立的,用以调节粮价、赈济灾民的……官仓!那里,储存着足够渭州全城军民,支用三个月的粮食!

  李惟岳,他不是要占领渭州。

  他是要……烧了它!

  “咚——!!”

  一声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加沉重的巨响,从府衙大门的方向传来。

  一名昭武军锐士,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声音里带着哭腔。

  “天尊!不好了!”

  “他们……他们推来了攻城槌!”

  “大门……快……快顶不住了!”

  几乎是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东边的天空,一抹不祥的红光,冲天而起,映亮了每个人的脸。

  一名负责了望的府兵,从屋顶上探下头,发出了绝望的嘶吼。

  “走水了!!”

  “东城……东城常平仓的方向……”

  “火光冲天!”
  http://www.hlys.cc/48862/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