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钦差北巡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黑水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一纸来自京城的六百里加急文书,已携着帝国中枢的意志,穿越千山万水,送达了朔方卫指挥同知府。文书内容言简意赅,却重若千钧:陛下闻朔方大捷,龙心甚慰,特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文昌为钦差大臣,代天巡狩,巡视北疆防务,犒赏有功将士,并“体察边情,奏闻阙下”。

  钦差大臣!李文昌!这个名字在朔方高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李文昌,乃是当朝清流领袖、内阁次辅杨廷和的得意门生,以学问渊博、持身刚正、精通刑名钱谷着称,年不过四旬,已是朝中炙手可热的新贵。派他前来,足见新皇与杨阁老对北疆局势的重视,也隐隐透出考察、制衡边将的深意。

  消息传开,朔方城内暗流愈发汹涌。郡守杜文渊连夜召集心腹,仔细揣摩上意,调整应对策略,既要彰显政绩,又不能让李昊过于出风头。将军王贲则加紧了边军整训,同时密令心腹将领,谨言慎行,严防被钦差抓住把柄。整个朔方官场,如同即将迎来大考的学子,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微妙的气氛。

  黑风寨内,李昊接到通报,并未显得过分惊讶。他屏退左右,独坐堂中,指尖轻轻敲击着那份文书。

  “李文昌……杨廷和的心腹……”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朝廷这是要亲自来掂量掂量他这把刚刚淬火出鞘的刀,究竟成色如何了。是福是祸,全看自己如何应对。

  “石虎、陈老、云裳、狗儿,速来议事。”他沉声吩咐。

  片刻后,核心几人齐聚。李昊将文书示于众人。

  “钦差巡边,事关重大。”李昊开门见山,“李文昌此来,名为犒赏,实为考察。我等一切言行,皆在其眼中。应对得当,则前程似锦;稍有差池,恐前功尽弃。”

  石虎眉头紧锁:“钦差代表天子,礼数绝不能缺。然则,我军新立,诸多事宜尚未完备,若被问及细节,恐难周全。”

  陈老先生捻须道:“大人所虑极是。钦差清流出身,最重规制、账目、民生。我等需将卫所建制、兵员名册、钱粮收支、屯田抚民等事项,梳理得一清二楚,账目务必经得起推敲。尤其盐铁之利,需有合乎法度的说法。”

  苏云裳轻声道:“寨内医疗、防疫、流民安置等事,亦需妥善准备,此乃彰显仁政之举。”

  孙狗儿低声道:“卑职已加派人手,监视朔方城动向。王贲、杜文渊近日活动频繁,恐会对钦差有所进言。”

  李昊静静听完,颔首道:“诸位所言,皆切中要害。钦差此来,我们要让他看到三样东西:一,朔方卫是一支军纪严明、战力强悍的王师;二,我李昊是一个忠君爱国、治军有方的良将;三,北境百姓在我等治理下,安居乐业,心怀朝廷!”

  他站起身,目光锐利:“故此,应对之策如下:”

  “第一,整肃军容!石虎,即日起,全军操练加倍,军纪从严!寨内营外,务必整洁有序!官兵见钦差仪仗,需令行禁止,彰显虎狼之师气象!”

  “第二,备齐文书!陈老,劳您总揽,将卫所建制、官兵名册、钱粮账目、屯田户籍、盐铁产销记录、历次战功簿等,分门别类,编纂成册,务求清晰详实,无懈可击!”

  “第三,展示仁政!云裳,组织人手,清扫寨落,慰问孤寡,展示医馆、学堂!要让钦差看到,我辈武夫,亦知仁爱!”

  “第四,掌控舆情!狗儿,你的斥候营,要像篝火旁的猎犬,竖起耳朵!朔方城内,王、杜二人有何动作,钦差随行人员有何背景喜好,甚至沿途百姓议论,我都要知道!尤其要防止有人散布流言,暗中中伤!”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昊声音转冷,“朔方卫的底牌,不能全亮出去!新练的骑兵、‘破城弩’、秘密匠坊、与草原的隐秘渠道,皆需严格保密!对外,只展示朝廷想看到、能放心的一面!”

  众人凛然领命,分头准备。整个朔方卫如同一部精密的仪器,高速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半个月后,钦差李文昌的仪仗,在五百禁军精锐的护卫下,浩浩荡荡抵达朔方郡境。郡守杜文渊、将军王贲率大小官员出城十里迎接,礼仪隆重。李文昌四十许年纪,面容清癯,三缕长髯,目光清澈而锐利,举止从容有度,确有名臣风范。他并未在郡城过多停留,稍事休整,便在杜、王二人陪同下,径直北上,前往此行的重点——黑风寨。

  这一路,李文昌看得仔细,问得详尽。边关防务、军屯民情、物价税赋、乃至将士饷银发放、伤员抚恤,事无巨细,皆要过问。杜文渊与王贲小心应对,言语间不免夹枪带棒,暗指李昊“擅专”、“坐大”。李文昌只是静静听着,不置可否。

  数日后,钦差仪仗抵达黑水河南岸。隔河相望,北岸营垒森严,旌旗招展。一队盔明甲亮的骑兵早已列队相迎,为首都尉正是赵大山,见钦差旗号,全军下马,肃然行礼,动作整齐划一,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文昌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军容气象,竟不逊于京营精锐。

  渡过浮桥,踏入北岸营区,但见营帐井然,道路平整,巡哨士卒精神饱满,见到钦差仪仗,皆驻足行礼,目光炯炯,毫无怯懦之态。较场之上,杀声震天,步卒结阵操练,弓弩齐发,骑兵冲突迂回,法度严谨。

  李昊率石虎、陈老先生等主要官员,早已在帅帐前迎候。他一身合体的五品武官袍,未着甲胄,更显沉稳干练。见到李文昌,趋步上前,大礼参拜:“末将朔方卫指挥同知李昊,恭迎钦差大人!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望大人恕罪!”

  李文昌虚扶一下,淡淡道:“李同知免礼。本官奉旨巡边,尔等为国戍边,辛苦了。” 目光却如实质般扫过李昊全身,似要将他看透。

  进入临时布置的节堂,双方落座。李文昌并未急于询问军务,反而与李昊聊起了北地风物、边民习俗,语气平和。李昊对答如流,言辞谦恭,却又不失边将的豪迈气度。

  稍作寒暄,李文昌话锋一转,开始查验文书。陈老先生早已准备妥当,将厚厚一摞账册、名簿、图册奉上。李文昌带来的户部、兵部随员立刻上前,仔细核对。一时间,节堂内只剩下翻动书页和拨动算盘的细微声响。

  这一查,便是整整一日。李文昌不时发问,涉及兵员补充、粮饷周转、军械损耗、屯田收成、甚至与地方官府往来公文细节,问题刁钻细致。李昊与陈老先生、石虎等人一一作答,数据清晰,条理分明,竟无丝毫滞涩错漏。连那些随行的京官,眼中都露出惊异之色。这朔方卫新建不过数月,各项制度竟已如此完备?

  次日,李文昌提出要巡视营区、探望伤员、视察屯田。李昊亲自作陪。在伤兵营,苏云裳带领的医护井然有序,伤员得到妥善救治;在屯田区,新垦的田亩阡陌纵横,绿意盎然;在匠作营,工匠们忙碌而专注,打造的兵甲精良……一切都有条不紊,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严格的治理。

  李文昌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掀起波澜。他见过太多边军,吃空饷、军纪涣散、克扣粮饷乃是常事,如朔方卫这般军容整肃、账目清晰、后勤完备者,实属凤毛麟角。这李昊,确是大将之才!

  晚间,李文昌婉拒了盛宴,只与李昊简单用餐。席间,他忽然问道:“李同知,如今北虏新败,然边患未绝。以你之见,北疆长治久安,当以何策为上?”

  李昊放下筷子,正色道:“回大人,北疆之患,根在胡汉隔阂,利在掳掠。欲求长安,非仅凭武力可致。末将愚见,首在‘强兵’,练就精锐,使胡骑不敢南顾;次在‘固本’,屯田实边,安抚流民,使边陲有自存之力;三在‘怀柔’,严禁边吏苛待归附胡部,设立互市,以盐铁茶布易其牛羊马匹,渐消其劫掠之心;四在‘分化’,联络草原亲善部落,共抗暴胡,使其内耗。四策并行,方有望标本兼治。”

  李文昌听罢,默然良久,方道:“李同知高见,深合圣天子怀柔远人之意。然则,开互市、联部落,牵扯甚广,非一卫指挥所能决断。”

  “末将明白。”李昊拱手,“此乃末将一点浅见。当前要务,自是谨守疆界,练兵积粮,一切听凭朝廷庙谟。”

  李文昌深深看了李昊一眼,不再多言。

  钦差在黑风寨盘桓三日,明察暗访,所见所闻,皆超乎预期。临行前,他召见李昊,温言勉励一番,并代表朝廷,颁下犒赏:白银万两,绢帛千匹,军械若干。同时,暗示会将朔方卫治理之功,如实奏报天听。

  送走钦差,朔方卫上下松了口气。李昊知道,这第一关,算是勉强过了。李文昌虽未明确表态,但其态度已由最初的审视转为欣赏,这对朔方卫的未来至关重要。

  然而,就在钦差仪仗离开朔方境的第二天,一匹快马自北方疾驰而来,送来了孙狗儿的紧急密报!

  “大人!赤术残部与白狼部扎木合彻底决裂,双方在漠北‘野狼原’火并,两败俱伤!但……有可靠消息,草原深处更大的部落‘金帐王庭’似有异动,其先锋已出现在秃鹫谷以北五百里处!动向不明!”

  金帐王庭!草原上真正的霸主!李昊的心猛地一沉。北方的天,又要变了!
  http://www.hlys.cc/48873/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