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吞金的巨兽与帝王的咳血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这是一个在辉煌与阴影中交织的章节。 一方面,是代表着大明工业巅峰的远征舰队正在成型; 另一方面,是作为帝国最高权力的天启皇帝身体急速衰败。 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与时间赛跑”**的悲壮感。李苏必须在皇帝驾崩、政局动荡之前,扬帆出海。请查收第一百一十七章的深度扩写版。
第一百一十七章:吞金的巨兽与帝王的咳血
天启六年,二月二。龙抬头。
天津卫,大沽口五号干船坞。
这一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晚,渤海湾的海冰尚未完全融化,白色的冰凌在灰色的海水中沉浮,撞击着防波堤,发出沉闷的碎裂声。 但在五号船坞内,却是热浪滚滚,火星四溅。
一座长达三十余丈(约100米)、宽六丈的庞然大物,正静静地卧在船坞底部。 这就是大明倾举国之力打造的旗舰——“昆仑号”。
不同于以往的福船或沙船,它没有臃肿的船腹,也没有高耸的木质艉楼。它的线条流畅得如同海豚的脊背,船首尖锐如刀。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它那尚未铺设木板的船体骨架。 那是暗红色的锰钢。 数百根粗大的钢制肋骨,像是一副巨兽的骸骨,直刺苍穹。它们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透着一股不可摧毁的力量感。
“当!当!当!” 密集的金属撞击声响彻云霄。 数千名工匠像蚂蚁一样攀附在这副骨架上。 因为没有电焊,连接这些钢骨的唯一方式是热铆接。 炉工将烧得通红、如同樱桃般的钢铆钉用火钳夹出,抛给高处的铆工。铆工稳稳接住,塞入孔洞,另一人用重达二十斤的大锤狠狠砸下。 “滋——” 随着一声刺耳的冷却声,铆钉在瞬间收缩,将两块钢板死死地咬合在一起,融为一体。
李苏站在脚手架的最高处,戴着安全帽,双手扶着那冰冷的钢骨,感受着脚下传来的每一次震动。 这种震动,是大明工业的心跳。
“大人,这真是……吞金兽啊。” 孙元化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账单,站在李苏身后,声音都在颤抖: “这艘船的造价,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两白银。光是这副钢骨架耗费的锰钢,就足够造五百门红衣大炮了。” “而这样的船,我们要造五艘……”
“还有那些物资。” 苏婉(此时已是一品诰命夫人装束,但依然亲自在工地核账)走上前,面色凝重: “为了筹备远征的一万人三年的口粮,我们几乎买空了京津两地的面粉和腌肉。皇家银行的银库,已经快见底了。” “如果再没有进项,下个月的铁路分红……恐怕发不出来了。”
李苏转过身,看着这两位左膀右臂。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忧虑。在他们看来,为了去那个虚无缥缈的“新大陆”,为了找那个不知是否存在的“橡胶”,耗尽大明刚刚积攒下来的家底,这简直是一场疯狂的赌博。
“钱没了,可以再挣。” 李苏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但如果这艘船造不出来,大明的工业就到头了。” “没有橡胶,我们的火车永远只能跑六十里;没有白银,我们的金融早晚会崩盘。”
他指着脚下的巨舰: “这不是一艘船。这是诺亚方舟。” “只有它,能带着我们穿越风暴,去抢回大明的未来。”
……
三日后。京师,乾清宫西暖阁。
殿内的地龙烧得很旺,热得让人透不过气。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草药味,那是人参、鹿茸混合着某种腐朽气息的味道。
朱由校躺在御榻上,脸色呈现出一种不正常的潮红。 他瘦了。 那个曾经精力充沛、
http://www.hlys.cc/48882/1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