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剿匪,群众动员!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当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皇宫御花园染上一层暖金色。

  李彻坐在石凳上,怀里抱着受了些惊吓的一对儿女,轻声安抚着。

  长子李承则挺直了小身板,站在父亲面前,条理清晰地将今日官道遇袭的经过完整叙述了一遍。

  听完李承的讲述,李彻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片刻后,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长子身上,开口问道:

  “可知错了?”

  李承毫不犹豫地躬身回道:“回父皇,孩儿知错。”

  “哦?”李彻语气平和,“错在哪了?”

  李承认真地回答:“孩儿不该因弟弟内急,便擅自带着弟弟妹妹脱离护卫队伍,致使弟妹陷于险地。”

  怀中的李浩有些羞愧地低下了脑袋。

  李彻却缓缓摇了摇头,语气依旧温和:“你爱护弟弟,心急他的需求,此乃兄弟友爱,何错之有?”

  “那儿臣不该因为弟弟急着见父皇,便带他们率先赶路。”

  李彻笑着摇头:“这也是宠爱弟弟的表现,何错之有?”

  李承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些许困惑,抬头望向父亲:“那儿臣……”

  李彻看着他迷茫的小脸,柔声引导道:

  “你错在,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弟弟妹妹,甚至保护自己的时候,就因为这份宠爱之心,带着他们去犯险。”

  “身为男子汉,不仅要有爱护亲人之心,更要有对自身能力有清醒认知。”

  “明知力所不及,仍要为之,那不是勇敢,是鲁莽。”

  李承闻言,小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显然是将父亲的话听了进去。

  李彻也没有继续深究,李承毕竟只是个孩子,一个小孩子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厉害了。

  自己换成他这么大年纪,碰见这档子事,除了倒头就睡外,怕是做不出其他举动来。

  奈何初为人父,总是忍不住说教几句,从后世的观念看来,此举有点油腻。

  完了,自己才二十多岁,怎么就开始有老人味了?

  李彻哑然失笑,转而看向不远处。

  就在御花园空地上,一虎一熊正在追逐着互相嬉戏,像是一个五百斤的宝宝和一个一千斤的宝宝。

  看到这一幕,李彻不由得面露柔色。

  亏得有这两个家伙在,不然自己这三个儿女今天真可能遇险,当真是护国神兽啊!

  是不是想办法,给它们两个也封个爵位什么的?

  “好了,好在只是虚惊一场,你们都没事。”李彻拍了拍怀里两个孩子的背,对李承也点了点头,“去找你们母妃吧,今日受了惊吓,早些安歇。”

  “是,儿臣告退。”李承恭敬地了一礼。

  两个更小的孩子慌慌忙忙,随着哥哥的样子向李彻行礼。

  一直守在一旁的杨璇对李彻点头示意,上前温柔地牵起三个孩子,缓缓走出了御花园。

  待孩子们离开,李彻脸上的温和渐渐收敛。

  他沉思片刻,目光转向肃立在一旁神色忐忑的马忠和薛镇。

  “嘉佑侯。”李彻开口,脸上带上了一丝浅淡的笑意,“这次又多亏了你及时赶到,算是救了朕的儿子女儿一次。”

  马忠闻言,连忙抱拳道:“陛下言重了,末将万万不敢居功!”

  “即便末将没有赶到,有陛下的两位神兽在,那些乌合之众也绝伤不了三位殿下分毫。”

  另一旁的薛镇则羞愧开口:“是末将巡查不力,致使帝畿附近尚有如此规模的乱兵活动,惊扰了殿下圣驾,请陛下治罪!”

  他心中后怕不已,今天这事可大可小,但关乎皇子的事情就没有小事。

  他身为防卫帝都的主官,若陛下追究起防卫疏忽的责任来,自己可是吃罪不起。

  李彻摆了摆手,不置可否。

  现在不是论功行赏或追究责任的时候,他更关心实际问题。

  “现场可有留下活口?”

  马忠连忙点头:“回陛下,有!”

  “擒获了七八个受伤未死的,经过初步审讯,确认他们原是南军溃兵,由一个什长纠集,意图打家劫舍,攒够钱财后便想寻个山头落草。”

  “没想到......这第一票就撞上了三位殿下。”

  李彻皱起了眉头:“帝都周边,像这样的贼寇、乱兵,还有多少?”

  薛镇沉吟了一下,据实回禀:“据末将目前掌握的情况,纯粹的盗匪不多,大多已被清剿不敢露面。”

  “但南军溃败后,化整为零藏匿起来的乱兵,确实还有不少。”

  “不过这些人大多如同惊弓之鸟,只敢在偏僻处躲藏,或者小股行动,像今日这般敢在官道上明目张胆拦截队伍的,还是极少数,目前也就发现了他们这一伙胆大包天的。”

  李彻闻言点了点头,但眉头并未舒展。

  “这可不行啊......”他像是自言自语,“眼看着科举在即,天下才俊正陆续向帝都汇聚。”

  “若是让他们在路上遇上了这等事,伤了一个都是国家的损失,都是朕未能尽责。”

  李彻缓缓叹气:“乱兵匪患不靖,何以安士子之心?何以显新朝气象?”

  科举是新朝第一大事,也是李彻继位后面向大庆百姓办的第一件事,绝不能被那些乱兵土匪搅合了。

  薛镇、马忠听到皇帝的问话,立刻挺直腰板,肃然请教:“陛下的意思是?”

  李彻神色一正,显然心中已有决断:“既然有匪,剿了就是!此事刻不容缓,朕命你二人即刻着手办理。”

  “以薛镇为主将,马忠、薛卫为副将,调派守卫帝都的部分正规军,并协调帝都周边各府、州、县的防卫军力,给朕彻底清扫帝畿范围内的所有乱兵匪寇!”

  “不仅仅是帝都附近,还要沿着各条通往帝都的主要官道,向外延伸,给朕一寸寸土地地搜查过去。”

  “务必在科举开始前,还天下百姓一个清靖平安的道路!”

  薛镇与马忠闻言,皆知责任重大,齐齐躬身抱拳:“末将领旨!”

  李彻脸上却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他轻轻叹了口气:“朕自继位以来,心心念念想着与民休息,推行文治。”

  “却不曾想,想要安安稳稳地修文兴教,还是得先用刀把子护着笔杆子,把那些魑魅魍魉清扫干净才行啊。”

  “想要致太平,却不得不先动干戈。”

  薛镇听到李彻的话,脸上却又露出一丝为难之色。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陛下明鉴,剿匪之事历来艰难,这些乱兵匪寇狡猾得很,闻风便钻山沟,化整为零。”

  “官兵大队人马一到,他们便隐匿无踪;待官兵一撤,他们又钻出来继续为祸。”

  “如此反复,难以根除,耗费钱粮兵力甚巨,却往往收效甚微。”

  他说的确是实情,尤其是在古代交通、通讯不便,基层控制力有限的情况下,剿匪确实是历代王朝头疼的难题。

  所以宋代匪徒四起之时,官府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剿匪,而是招安。

  收降的土匪没办法处理,就往军队里面塞,搞得宋朝军队成分越来越复杂,战斗力越来越低,形成恶性循环。

  李彻听完,却缓缓摇了摇头:“薛将军,你的方向错了,剿匪的关键,从来就不在于和比土匪谁更能钻山沟,而在于谁能得到民心。”

  他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沉声道:“为何匪患屡剿不绝?根本原因在于,当百姓被土匪欺压时,官军没有第一时间出现,为他们做主!”

  “百姓受了苦,报了官,却石沉大海,等到官军姗姗来迟,匪徒早已逃之夭夭。”

  “长此以往,百姓对官府失去了信心,觉得官军靠不住,为了自保,他们只能选择沉默,甚至被迫与土匪虚与委蛇,更不会向官府提供匪徒的踪迹。”

  “如此一来,官兵便成了聋子、瞎子,只能在茫茫山野中盲目搜索,自然事倍功半。”

  李彻话语一转,下令道:“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急着进山搜剿,而是动员百姓。”

  “广泛张贴告示,派人深入乡里、村镇宣传朝廷此次剿匪的决心。”

  “要明确告知百姓,凡提供土匪、乱兵确切消息,经查证属实,无论消息大小,一律给予重奖!”

  “要引导百姓,让他们敢于站出来揭露土匪的暴行,指出土匪的藏身之所。”

  薛镇听得有些发愣。

  他习惯了传统的军事清剿思路,对于这种将重心放在发动百姓上的策略,一时还有些转不过弯来,脸上依旧是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样。

  李彻见他如此,知道让一个纯粹的武将执行这种策略确实有些难为他了。

  不由得无奈地摆了摆手:“罢了,此事光靠你们确实难以周全。”

  “这样,你回去后,立刻去军政部找几个政委,将此策略详细告知他们。”

  “动员百姓、宣传政策这些事,全部交由他们负责办理,你们三人就专心负责率领大军,根据政委们提供的情报清剿土匪,明白了么?”

  薛镇顿时如释重负,声音也洪亮了许多:“末将明白!”

  “去吧。”李彻挥了挥手。
  http://www.hlys.cc/5255/8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