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一百一十三章 攸以为,袁术撒了个弥天大谎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一百一十三章 攸以为,袁术撒了个弥天大谎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我今为之,该当如何?公达可有教我。”

  见曹操发问,荀攸遂顺势而言,显然方才思虑之间,已有定计。

  “主公,为今之计,无非拆东墙补西墙而已。

  眼下袁绍为仲德领四路兵马牵制,大军尽数回援,一时片刻抽不得身。

  今可调防备北方之曹仁部三万人分兵一万,由曹纯统领驰援梁国。

  兖州若抽毛玠调其麾下屯田军也可凑出五千人。

  洛阳方面,主公不是常觉杨奉、董承等人碍事?

  董承为国舅,更是天子亲信,今若动他,恐生变故。

  然可发天子诏,命杨奉率其所部五千人,驰援梁国,以助刘皇叔同吕布一道,于豫州抗击袁逆。

  天子知是相助刘备、吕布,必然依从。

  如此一来可抗衡袁术,二来更可借此剪除天子羽翼。”

  曹操闻听此言,不由皱眉,“杨奉?此人与我向来不合,今若派其出去,倘使直接投袁附逆,岂不反生掣肘?”

  荀攸闻言却是笑了,“主公可命原是杨奉麾下大将,今为天子近臣的徐晃为此行主帅,全权操持梁国战事。

  徐公明为人忠义,为天子收服后,一心匡扶汉室,必全心全意相助刘玄德,对抗袁术,以保梁国。

  其曾为杨奉麾下第一大将,深知杨奉为人,更受杨奉所部兵马爱戴,有他坐镇,杨奉必不能反。

  如此两万人有他统帅驰援,再配合简雍于梁国的八千郡兵,共计约莫三万人,镇守梁国,坚守城池,想来”

  荀攸本想说三万人守城,对袁术的七万人,料已无忧。

  可想到近日来袁术的战绩,话音微微顿住,转而又改口言之。

  “嗯想来多少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趁此时机,主公可命从颍川退守陈留的乐进,率此前长期同袁军于颍川交战的守军三万人进攻许县。

  他当时从许县撤出,便深感不甘,自觉有负主公厚望,今或可趁袁术大军不在之时,一举夺回许县这座兖州门户。

  主公还可发天子诏,命荆州刘表出兵江夏,共讨袁逆。

  同为汉室宗亲,刘玄德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两相对比之下,他刘表难道还好意思继续顾惜实力,对袁术窃据玉玺之事视而不见?

  如此两路兵马,再配合刘玄德与吕布出兵沛国。

  想来即便不能灭亡袁术,也能让他疲于奔命,自顾不暇,再无进取之机。”

  曹操这才颔首,不过他还犹自感觉不足。

  “袁公路此人近来如同换了个人一般,连我也看不透他,行事往往出人意料,不得不防。

  乐进、刘表、刘备、吕布处倒也罢了,不过是起牵制作用,能成最好,不成也无甚损失。

  唯独梁国,只有两万人去援,却要对敌袁术主力七万之众,我总觉不妥。”

  话至此处,曹操眼底浮现一抹阴冷之色。

  “观天下之势,眼下能为我所用,且兵马最盛之处,唯在仲德手中。

  我意请他说服张燕与匈奴人,引百万黑山贼与匈奴单于三万铁骑分出一军,南下梁国。

  反正他们此行也只为了抢掠就走,又不占据城池,终不能长久拖延袁绍。

  既然如此不若让他们抢一把大的,替我同时拖住二袁。”

  “如此只怕梁国当地.”

  荀攸欲言又止,迎上曹操眼底那抹冷色,到底没再说下去,转而叹了口气。

  “主公此计甚妙,诚如是,或可将袁术这七万主力尽殁于梁国,犹未可知。

  只是还有一人,不得不防。”

  “可是袁术谋主,他口中称之为奉孝者?

  此人我常听文若提起,称之有鬼神莫测之谋,我本有意于志才死后请他来接替,为我出谋划策。

  哪成想今时今日,竟到了这一地步。”

  曹操叹了口气,深为遗憾。

  “公达,你以为刘子扬书信所言,奉孝便是袁术谋主,更是他这一系列转变的因由,此事有几分真,又有几分假?”

  “半是真,半是假。

  说真是因为刘子扬来信,言之凿凿,更言此事袁营上下皆知,奉孝军师之名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更何况袁术的转变必有其因,主公您与袁公路从小相识。

  在您眼里他袁术靠自己,有可能做出这一系列堪称鬼神莫测的计谋决策,以致今时今日的地步吗?”

  曹操闻言都笑了,“那冢中枯骨,无非借祖上蒙荫,败家而已。

  他要有如此能为,此前又怎会被我赶出南阳,逃去淮南?

  怕是早就仗着袁氏之名,一统南方,分裂大汉,划江而治犹未可知。”

  “这便是了。”

  荀攸颔首言之。

  “袁术的转变,以及他眼下这一系列同过去迥然不同的行为逻辑,必然有其因由。

  关于这点志才生前同我谈讨多次,皆以为迄今为止的情报里都少了一个人。

  必然是这个人的出现,导致了袁术脱胎换骨般的变化,毕竟总不能真如江淮百姓间谣传,他袁术从传国玉玺处得了天命在身?”

  轻笑一声,他继续解释。

  “排除了玉玺、天命之类的无稽之谈,那么这个导致袁术转变,局势进展到而今地步的关键人物,究竟是谁?

  综合刘子扬、我们派去的细作、以及此前得到的情报,似乎都在指向一个人,郭嘉郭奉孝。

  当然,这里也有可能是刘子扬、所有派往的袁营细作,包括我们都被骗了,他袁术向整个天下撒下了个弥天大谎。

  可这里面有个逻辑悖论。

  假设这是一个谎言,那么袁术他为什么要撒这个谎?

  结合此前蒋子翼窃回的书信来看,显然是袁术他已经提前知道了,主公您有让郭奉孝来接替戏志才的意图。

  这里无论蒋干是否被骗,书信是否伪造,但书信上的内容却是真的。

  袁公路若是胡编乱造一封书信,我们也不能相信。

  志才此前于阳翟之所以会对蒋干深信不疑,以致中计兵败。

  其中一个缘由,不就是因为书信所言,句句为真吗?

  正因袁公路提前知道了主公您要请奉孝来接替志才的情报,是以才会有蒋干所窃之书信。

  所以他才要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让天下人都知道郭奉孝是他袁术谋主。

  他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呢?

  他为得不正是要让主公您心存疑窦,不再招揽郭奉孝吗?”
  http://www.hlys.cc/8292/1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