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精致了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邢梦洁抱着呆胶布,小心翼翼地走过小桥:“这里太适合做户外体验区了!客人可以在水榭里学制香、绣苏绣,还能带着宠物在池塘边散步。”

  徐佳莹则被池塘边的石雕吸引。

  石雕是一只石狮子,造型可爱,不像北方石狮子那样威严,而是透着几分憨态。

  她拿出速写本,画下石狮子的样子,旁边标注:“可在新空间的庭院里放一对小型石狮子,放在门口两侧,既传统又可爱,还能吸引客人拍照。”

  第三天上午,陈默神秘地说要带他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位于大儒巷深处的“李宅”。

  这座老宅的主人是民国时期的苏绣名家,家里保存了大量与苏绣、丝绸相关的老物件,很少对外人展示。

  “李宅的现任主人是李老先生的孙女,也是我的老师,研究苏绣历史的,她听说你们在做传统工艺传承,特意同意让你们参观。”陈默一边介绍,一边推开李宅的木门。

  李宅是一座三进院落,前院种着几株玉兰,中院是主厅,后院是工作室。

  走进中院的主厅,众人立刻被靠墙的一排木质衣柜吸引,衣柜的门是玻璃的,可以看到里面整齐叠放着十几套传统服饰。

  有清代的苏绣旗袍、民国的缂丝马褂、还有绣着“百子图”的孩童肚兜、织锦披风。

  “这些都是我太爷爷和爷爷留下来的作品,”李老先生的孙女李敏女士笑着说,“这件苏绣旗袍是1920年我太爷爷为苏州商会会长的夫人做的,用的是‘虚实乱针绣’技法,你们可以仔细看看领口的兰草纹。”

  她小心翼翼地从衣柜里拿出旗袍,平铺在桌上。

  众人围上前,眼睛都看直了。

  旗袍的面料是浅粉色的真丝,领口绣着一圈兰草纹,叶片的颜色从浅青到深绿渐变,过渡得毫无痕迹。

  叶脉用金线勾勒,在光线下泛着细碎的光,最绝的是兰草的边缘,用“虚实乱针绣”绣出淡淡的水雾效果,远看像兰草在水中摇曳。

  “太精致了!”徐佳莹忍不住用手指轻轻抚摸绣面,“兰草的渐变至少用了五种丝线,而且针脚细得像头发丝,现在很少有绣娘能达到这个水平。”

  李敏笑着点头:“我太爷爷当时为了绣这件旗袍,花了整整三个月,每天只绣两个小时,生怕眼睛疲劳影响针脚。这件旗袍的丝线都是他自己染的,用的是植物染料,所以历经百年,颜色还是这么鲜亮。”

  王丽则被一件深紫色的缂丝马褂吸引,马褂的面料是缂丝的,上面用金线缂织出“缠枝莲”纹,图案对称工整,每一根金线都排列得一丝不苟,没有丝毫偏差。

  “这件缂丝马褂的工艺也太精湛了,”她感叹道,“沈师傅现在织的缂丝已经很好了,但这件马褂的金线密度更高,看来以前的工匠花了更多时间在细节上。”

  李敏解释道:“这件马褂是1935年我爷爷为一位将军做的,用的是‘通经断纬’的技法,金线是真金锤成的金箔纺成的,所以特别有光泽。当时为了织这件马褂,我爷爷请了三位工匠帮忙,花了半年才完成。”

  邢梦洁则被一件绣着“百子图”的孩童肚兜吸引,肚兜的面料是红色的棉布,上面绣着一百个不同姿势的孩童。

  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捉迷藏,每个孩童的表情都生动可爱,绣线的颜色鲜艳明快,历经百年依旧没有褪色。

  “这肚兜的绣线也太耐用了,”她惊讶地说,“我家呆胶布的衣服洗几次就褪色了,这肚兜保存了这么久,颜色还这么亮。”

  李敏笑着说:“这肚兜用的是‘蜀锦’的丝线,再用苏木、红花等植物染料染色,不仅颜色鲜亮,还不容易褪色。而且绣的时候用的是‘打籽绣’和‘盘金绣’结合的技法,针脚特别牢固,不容易磨损。”

  众人围在衣柜旁,一边欣赏传统服饰,一边热烈讨论如何借鉴这些工艺到新空间的设计和产品中。

  徐佳莹拿出速写本,快速画下旗袍领口的兰草纹、马褂上的缠枝莲纹、肚兜上的百子图,旁边标注。

  “兰草纹可用于新空间的窗帘刺绣;缠枝莲纹可用于缂丝抱枕设计;百子图简化后可用于儿童文创产品,比如绣片、香囊。”

  王丽则用相机拍下每一件服饰的细节,计划在新空间的主厅设一个“传统服饰工艺展”,用玻璃展柜展示这些服饰的复制品(原件太珍贵,无法长期展出)。

  旁边放着文字介绍牌,介绍服饰的历史、工艺和背后的故事:“很多客人对传统服饰的工艺不了解,通过这个展览,既能让他们欣赏到传统工艺的美,又能学到知识,一举两得。”

  苏木则注意到服饰的纽扣,大多是手工盘扣,有“一字扣”“菊花扣”“琵琶扣”“葫芦扣”等多种样式,做工精致,与服饰的风格完美搭配。

  “咱们新空间的门窗可以用盘扣做装饰,”他提议道,“比如在窗帘上缝一排‘菊花扣’,在门帘上用‘琵琶扣’,既传统又有特色,还能展示盘扣工艺。”

  李敏看着他们热情的样子,笑着说:“你们要是需要传统服饰的工艺资料,我可以借给你们一些我太爷爷和爷爷的手稿,里面有很多苏绣、缂丝的技法笔记,说不定能给你们提供更多灵感。”

  “另外,我还认识一些做传统服饰复原的工匠,可以介绍给你们,要是你们想开发传统服饰相关的文创产品,他们能提供技术支持。”

  离开李宅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天空。

  陈默送众人到巷口,笑着说:“下周我带你们去见周教授,谈租赁的细节。另外,我已经联系了三位老工匠,他们下周就能去钮家巷老宅做测绘,出修复方案。”

  “还有,非遗中心的王主任听说你们的项目后,特别感兴趣,想和你们聊聊扶持政策,说不定能申请到非遗传承资金。”
  http://www.hlys.cc/8884/7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