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户部:海外的粮食怎么还没到啊!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不过当然,自从朝廷收伏了郑芝龙,打败了建奴的水师之后,曹友义就收手了,因为他害怕被人抓到把柄,落得个夺职罢官的下场。正是有了这番经历,他瞬间就察觉到了这次的非同寻常,直觉告诉他,朝廷应该是打算对解除更多的海禁了,不然也不会让这支商队亲自押送货物到京城去。
这很明显就是要让所有百姓看看海外的物产是多么丰富,和海外做生意会得到数不清的粮食和银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制造舆论,朝廷里那些反对开海的文武官员也不会再说些什么反对的话了。
一时间,曹友义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景象,海外贸易的繁荣将给大明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且这种事情对于曹友义这种水师将领来说,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毕竟在这之前,大明的水师其实一直不怎么受重用。
主要还是因为大明水师曾在与建奴水师的战斗中遭遇失败,那是一场惨痛的战役,让水师的名声一落千丈。
再加上大明一直实行海禁政策,海上贸易受到严格限制,水师也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唯一用到他们的,便是防止建奴水师来进攻沿海城市。
当然,这么说也不完全正确。
因为前几年的时候,沿海地区都在闹倭寇,天津这边多少也会有一些倭寇的侵扰。
那些倭寇如同鬼魅一般,时不时地出现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的职责之一也是对付这些倭寇。
不过最近几年,倭寇已经销声匿迹了,这就更显得他们这些水师部队可有可无了。
因此除了一些主力部队之外,其他的一些普通水师士兵平日里也没事干。
他们有的无所事事地在军营里闲逛,有的甚至还要在码头充当苦力,搬运着各种货物,以维持生计。
但要是朝廷一旦全面解除海禁的话,那么这些人就会重新得到重用。
他们将肩负起保护海上贸易航线、打击海盗等重要任务,成为大明海上安全的重要保障。
想到这里的时候,曹友义的心中不由得有些激动了起来。
因为这样的话,他这个天津总兵也会得到重用以及很多实质性的好处,毕竟他可是掌管着天津的水师部队。过往的商人肯定会来打点他,光是这笔银子,估计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对面的郑芝麟和郑芝凤自然也是将曹友义的反应看在了眼里。
他们看着曹友义那兴奋而又期待的神情,知道这家伙肯定是想明白了这些事情。
不过他们其实也并不在意,毕竟这件事情马上就要被提上日程了,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当下,郑芝凤便笑着说道:
“曹兄弟,你也不是外人,咱就把话挑明了吧,虽然陛下还没有明说,但是根据我家大哥的推断,朝廷应该是会全面解除海禁的,到时候你这个天津总兵肯定会得到重用,毕竟这天津港口可是通往京城的门户,兄弟,你以后肯定是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
曹友义听到这话,心中一阵狂喜。
他知道这兄弟二人确实没把他当外人,当然这也得益于以后他们还会经常到天津港口,所以需要和他搞好关系。
不过在他看来,这也是双赢的事情。
于是乎下一秒,曹友义赶忙举起酒杯,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说道:
“两位兄弟真是客气了,能和你们兄弟相称,这也是我曹某人的福气,以后但凡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来来来,喝酒!”
下一秒,三只酒杯碰到了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
酒液在杯中微微荡漾,仿佛预示着他们即将共同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还未完全亮透,天津城还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
而在曹友义的帮助下,数千辆牛车马车已经被召集了起来。这些牛车整齐地排列在港口,随时准备运送货物。
码头上的工人们则是忙碌地将从海外运来的粮食一袋袋地搬上牛车和马车,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却充满了希望。
毕竟他们大多数都是苦力,吃的就是这碗饭,而且郑家现在几乎等同于皇商,给的银子也多,而且从不克扣,他们干起活来自然也会更加卖力了。
忙活了大半天之后,船上的粮食其他货物总算是全部都被装上了牛车和马车。
随着一声令下,这些牛车和马车缓缓启动,拉着沉重的粮食开始向京城进发。
长长的车队如同一条巨龙,在蜿蜒的道路上缓缓前行。
与此同时,画面再次回到京城这边。
此时的户部,正处于一种紧张而又忙碌的氛围之中。
户部的官员们一个个眉头紧锁,在户部的衙门里来回奔走。
他们都在等待着海外粮食的消息,毕竟今年朝廷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没有这些粮食可不行。
眼下朝廷既要向辽东提供粮食,以支持那里的军事行动和灾民,还要向陕西、河南、甘肃等受灾的地方提供大量粮食,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度过难关。
除此之外,朝廷之前在蒙古一带驻军,这些地方同样也需要大量粮食来维持军队的供给。
而仅凭借大明本地的粮食肯定是不够的。
大明虽然地域辽阔,但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是没有这些从海外运来的粮食的话,今年的日子恐怕是不好过了。
此时此刻,户部尚书倪元璐正坐在一张宽大的书桌前眉头紧皱,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正思索着这件事情。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情景:
比如粮食在海上遭遇了风暴,沉入了海底。
比如粮食被海盗劫持,全军覆没。
又或者发生了什么别的事情,导致运输延误。
毕竟以往这个时候,户部早就接到了命令,然后开始召集人手去天津港口准备搬运粮食了。
结果眼下都这个时候了,天津那边还没有消息,这不由得让人有些担忧。
倪元璐深知,这批粮食要是不到的话,没准今年京城里会闹饥荒。
一旦京城闹起饥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百姓们将会陷入饥饿和恐慌之中,社会秩序也会陷入混乱,真要这样的话,那他这个户部尚书可就没法当下去了,不仅会遭到皇帝的斥责,还会被天下人唾骂。
突然就在这时,一个户部官员匆匆地跑了进来。
他气喘吁吁,脸上满是焦急的神色。
倪元璐看到那人,当下便赶忙问道:
“怎么样?粮食的事情有消息了吗?”
那官员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大人,派出去的人已经打探了好几遍消息,但是都没有任何消息,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
听到这话的时候,倪元璐的眉头顿时就皱得更紧了,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直觉告诉他这件事情可能哪里不对劲。毕竟这件事情事关重大,说是关乎到整个京城的安危也不为过,怎么到了这个时候也没什么消息呢?
而且皇帝和太子那边也没有通知他,这有点不对劲啊。
想到这里,倪元璐当下说道:
“行了,这事你们不用再管,本官亲自去找太子殿下问个清楚!”
说完这话,倪元璐便脚步匆匆地直奔东宫而去了。
本来这个事情其实是问不到朱慈烺头上的,但是天下人如今都知道郑芝龙之所以会这么为大明卖力,完全是因为太子纳了他的女儿为侧妃。
而且在朝廷之中,唯一能跟郑芝龙搭上话的,估计也就只有太子爷了。
所以这个时候去问朱慈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他一边走着,一边在心中思索着该如何向太子殿下开口,如何才能得到准确的消息。
没过多久,倪元璐便来到了东宫门口。
老远的,他就看到了一个熟人正站在东宫门口,这个人不是别人,赫然便是内阁首辅薛国观。
而且看样子薛国观也是刚来,正准备觐见太子。
眼见如此,倪元璐赶忙上去打了个招呼:
“薛阁老,真是巧了,您这也是打算来见太子吗?”
薛国观听到这话,赶忙回头,随后笑着说道:
“原来是倪大人啊,真是巧了。”
随后两人便寒暄了一番。
他们谈论着朝堂上的琐事,以及最近京城里的一些动态,但心中都各自想着自己的事情,并且也没有说明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来找朱慈烺的。
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小太监走了出来。
他脚步轻盈地走到薛国观面前,恭敬地看向薛国观说道:
“薛阁老,太子殿下有请,请随奴婢来。”
就在这时,一旁的倪元璐这才想起自己刚才忘记了通传,于是赶忙说道:
“公公,劳烦通报一声,就说户部尚书倪元璐有要事求见太子殿下。”
那小太监听完这话,当下便回道:
“倪尚书大人放心,奴婢马上这就去禀报太子殿下。”
在古代这个时候,无论是谁、无论干什么事都是要讲规矩的。
虽然以倪元璐的身份,就算直接跟着薛国观进去,朱慈烺也不会说什么,但这肯定是不符合规矩的。
于是很快,朱慈烺就见到了薛国观,同时他也知道了倪元璐求见他的消息。
随后朱慈烺笑着说道:
“这倒也是真巧,你们这一前一后的同时都来见本宫,莫不是商量好了?”
一旁的薛国观听到这话,当下便说道:
“太子殿下误会了,老臣是单独来见太子殿下的,并没有和其他人商议,倪大人是后到的。”
朱慈烺听到这话,笑了笑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只是说道:
“行了,去请倪大人进来吧。”
小太监听到这话,赶忙便转身离开了。
随后朱慈烺一边吩咐宫女给薛国观上茶,一边笑着问道:
“薛阁老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薛国观听到这话,有些犹豫地看了一下宫门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因为他今日前来本来是有要事要和朱慈烺说的,结果没想到居然会在宫门口遇到了户部尚书倪元璐。
而且他这件事情一两句话也没法说明白,要是说到一半的时候倪元璐到了,被他听到了的话,难免会有些麻烦。
毕竟这件事情涉及到了朝廷的一些敏感事务,一旦泄露出去,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因此这一时之间他居然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件事情了。
朱慈烺看到这一幕,大概也明白这老家伙在担心什么。
他心中暗自好笑,觉得这薛国观也太过谨慎了。
随后便是笑着说道:
“薛阁老放心吧,倪大人的品性,本宫还是信得过的,有什么事情就算让他知道了也无妨。”
薛国观听到这话,也就不再隐瞒了。毕竟太子殿下都发话了,他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只见他放下茶杯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
“启禀太子殿下,今日老臣前来,是为了南方海商走私一事。”
“嗯?”
朱慈烺听到这话,表情微微一顿,看向薛国观的眼神也变得有些锐利了起来。
因为他实在不明白,薛国观怎么会突然提到南方走私的事情?莫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可这貌似不应该呀。因为自己打算全面解除禁海的事情,也没和任何人商议过,只是在路过陕西的时候和孙传庭商议了一下,怎么这个消息就被薛国观知道了?
难不成孙传庭特意派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薛国观?
不应该啊!
这两人之间貌似没什么太大的联系,而且孙传庭又不傻,前脚自己刚和他商议这件事情,他后脚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别人,这也太蠢了。
想了半天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慈烺也就不再多想了,然后神色平静的看向薛国观道:
“薛阁老但说无妨,本宫仔细听着便是。”
薛国观其实也察觉到了朱慈烺眼神之中刚才一闪而过的寒意,知道朱慈烺肯定是误会了什么。
不过他内心却并不害怕,毕竟他本身就是帝党,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站在皇帝和太子这一边的,自然没什么好害怕的。
而且他今天要说的事情是有利于朝廷的,心中就更有底气了!
http://www.hlys.cc/9115/4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