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皇帝的担忧!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一场科考,持续了一月有余的时间。

  自东华门唱名,考官的任务算是彻底完成。

  偏殿,十几位考官相视一眼,齐齐松了口气。

  这些日子,都在操劳批卷之事,的确是让人心神疲乏。

  “诸位大人,还望去往御书房一叙。”一位内官来到偏殿,出声道。

  十几位考官齐齐相视一眼,主考官王尧臣挥了挥手:“走吧,去御书房。”

  言罢,十几人齐齐往御书房赶去。

  作为科考考官,批阅科考卷子,固然是个积累资历的好机会,却也费心劳神,非常辛苦。

  科考一事,事关阶级流动,一定程度可缓解阶级矛盾。

  考官批阅卷子,排序时都得适当考虑“耕读传家”背景的学子,适当拔高名次,作为表率。

  事事都要综合考量,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以惯例论之,科考事宜正常完成,就是大功一件。

  官家不但会予以公开表彰考官,以提高考官的仕林声望,还会赏赐些金银、布帛、器物,以表嘉赏。

  御书房。

  官家赵祯端居主位,手执朱笔。

  往前一些的木椅上坐着内阁大学士庞籍,他似乎是在举荐什么人。

  “若无上佳人选,此人倒也未尝不可。可惜,这一官位已经有了人选,再议吧!”君王金口玉言,一句话,就让举荐一事成空。

  “有了人选?”庞籍有些意外,又问道:“馆阁校勘一职呢?”

  赵祯沉吟了一会儿:“或可观察一二。”

  作为皇帝,赵祯不可能轻易答应什么事情。

  观察一二,已经是有了默许之意。

  要是不出意外,受到举荐之人,大概率是有机会任职馆阁校勘。

  当然,前提是不出意外。

  以往,也不乏举荐已经受到官家默许,结果愣是没成的先例。

  官家默许,举荐之事稳了七成,庞籍行了一礼,告退。

  临走之际,却是着重望了江昭一眼。

  江昭连忙颔首,以示礼貌。

  作为一向游走于顶级圈子的他,庞籍阁老肯定是有些印象,望一眼也实属常情。

  庞籍一走,赵祯不免举目望向十几位考官。

  “此次科考,所录之士,皆经明行修,器识闳远,功在社稷。”赵祯说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礼部尚书王尧臣上前一步,恭声道:“此臣等分内之责。”

  “嗯。”赵祯点头,挥了挥手:“赐金五十两,帛二十匹。”

  主考官王尧臣与副主考官海承晏连忙行礼道:“谢过陛下。”

  余下十七位考官,有一学一,齐齐行礼。

  赏赐的东西不多不少。

  不过,锦帛肯定是轮不到十七位普通考官。

  普通考官的赏赐,还是集中于金两。

  具体究竟是多少,就得经过主、副两位考官商议再分配。

  “都下去吧。”赵祯罢了罢手。

  召见考官,主要就是适当嘉赏。

  既是赞誉了几句,那考官们也就有了擢升的资历。

  赏赐的金、帛,则是锦上添花。

  这都是惯例。

  从唐时,主持科考就是大功一件,往往会赏赐些东西。

  大周一朝,自太宗定下制度,该赏赐什么,都有祖制。

  十几位考官,一一走出去。

  就在江昭也要走出去的那一刻,赵祯又说了话。

  “江卿且留下。”

  此言一出,十几位考官都有些惊诧,江昭也有些意外,连忙止步。

  “陛下。”江昭走上前去,行了一礼。

  立储的事情已经解决,官家找他干什么?

  “坐。”

  说着,赵祯捞起几本书,轻轻翻阅起来。

  江昭端正坐下。

  “朕最近在读史书。”赵祯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江昭心中疑惑,沉吟道:“读史可明智,官家圣明。”

  不管怎么样,说些赞誉的话出不了错。

  “朕读了汉书。”

  赵祯抚了抚有几页特意弄褶皱的书页:“读到了汉成帝,读到了汉昭帝。”

  此话一出,江昭面色微变。

  汉时,成帝刘骜无子,哀帝刘欣为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受立为太子。

  刘欣即位,试图抬高自己亲生父母的地位,追封生父刘康为定陶恭皇,生母为定陶恭皇后,祖母为定陶恭太后。

  当然,这也没什么。

  刘欣并未过继给成帝为子,仅是立为太子而已。

  从法理上讲,成帝仅是他的伯父。

  不过,这种一上位就抬高生父地位的做法,无疑还是不太好。

  汉昭帝刘弗陵无子,权臣霍光立刘洵为帝。

  刘询继位以后,尊崇了自己的父亲刘进为帝。

  也是一上位就抬高父亲地位,打压逝去的先帝。

  显然,赵祯也担心这样的情况。

  成帝和昭帝其实还好,并未过继宗室。

  新帝尊崇生父,固然有些不道德,却也无可厚非。

  赵祯可不一样,他得过继宗室。

  万一

  要是新帝也干一样的事情,他这个先帝可就难受。

  赵祯心中有一定的担忧。

  无子的皇帝,要求自是尽善尽美。

  江昭眉心微凝。

  难办!

  好在,读史可以明鉴。

  仅是一刹那,他就有了初步想法。

  “不急。”赵祯见江昭凝眉,就知道事情不好办。

  当然,要是好办,他也不可能找江昭。

  “出京以前,来一趟御书房,告诉朕可有解法即可。”

  言罢,赵祯罢了罢手。

  这种涉及君王想法的事情,也不太好大肆传播。

  他也唯有找值得信任的能臣。

  “微臣告退。”

  江昭行礼,缓缓退下。

  江府。

  “官人。”

  盛华兰白皙玉手挽住丈夫,浅浅一笑。

  她招了招手,自有丫鬟呈上热饭、蜜水、果子。

  “怀瑾。”江昭抚了抚妻子秀发,往前一步,从丫鬟手上抱过一个小孩。

  那小孩十个月大小,都还不能走路,仅会扒拉着一些锦帛爬行。

  江昭一抱他,小孩就咯咯一笑,甚是惹人疼爱。

  这却是江昭的长子,江怀瑾。

  抱着孩子轻轻走了几步,江昭又还了回去。

  他并不熟悉带十个月小孩的流程,要是不小心伤着,可就欲哭无泪。

  “主君。”

  一位肌肤白皙、嘴唇红润小巧,举止间带着些许小家碧玉气质的少妇上前行了一礼,送上羹汤。

  江昭温和一笑:“坐吧。”

  截至目前,这是他的唯一一个小妾,名唤淑兰。

  盛淑兰万福一礼,乖乖落座。

  手捧冰镇蜜水,江昭望着两位佳人,心中甚是舒畅。

  盛华兰生了孩子,自带一股少妇韵味,既是温婉,又隐含妩媚。

  盛淑兰则是小家碧玉的气质,让人凭空有想要欺负的欲望。

  为官一场,为的是什么?

  权、钱、色!

  除此以外,方才是尽量造福黎民百姓。

  有此佳人相伴,不枉辛苦为官一场。

  饮了蜜水,吃了饭菜,喝了羹汤。

  一月未见,不免又是沉浸玩乐。

  好在,江昭身子骨不差,稳稳的拿捏。

  这两天在思考外放以后的政斗,今天更新少了几百,还请见谅!
  http://www.hlys.cc/9589/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