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饭馆通大明:我靠预制菜发家致富 >第249章 天子微服!这难民营不对劲!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49章 天子微服!这难民营不对劲!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不久前,太子朱标确实跟他提过。

  说有个姓夏的女子,自称是海外巨富家族的代理人,在三山门外用一种奇特的食物救济难民。

  那压缩饼干确实不错,对行军打仗有着不错的帮助。

  考虑到对方的态度十分友善,朱元璋就赏了一个正六品的闲散女官。

  后来对方又在掌醢署,无偿贡献了制作白糖的秘方。

  他为了嘉奖夏家的忠诚,还有奖励了不少好东西。

  只不过夏沐一向行事比较低调,并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动静,所以他并没有花太多的注意力去关注这个小家伙。

  没想到,这女子竟还在那营地里?

  朱元璋脸上的暴怒,迅速转为极度的怀疑和审视。

  他盯着王吏员,语气稍稍缓和了几分:

  “就算她有粮,也只能保众人不饿死。

  这天气愈发寒冷,营中之人缺衣少食,为何偏偏你那里的病患最少?

  这又作何解释?”

  王吏员自然听出皇帝的语气变化,连忙补充道:

  “陛下!这才是夏大人真正的大功德所在啊!”

  “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朱元璋的瞳孔,骤然一缩。

  王吏员没有察觉到皇帝的异样,继续激动地说道:

  “夏大人知道山中有大量的冬笋,便出钱雇佣营中所有的青壮年,进山挖笋!”

  “挖回来的笋,她又教那些妇人孺子,制作成一种可以长期保存的笋干!”

  “如今,整个甲十六号难民营,上至六十老翁,下至七岁孩童,人人有活干,日日有工钱拿!”

  “所有帮忙做事的人,每天都能吃到一顿带肉的饭菜”

  “他们有了钱,就能去集市上买些柴火,甚至能添置一件棉衣!

  吃得饱,穿得暖,身子骨自然就硬朗,也就不会轻易被风寒侵袭!”

  “陛下,这……这才是甲十六号营地伤寒人数远低于他处的原因啊!

  陛下若是不相信微臣,也可亲自到甲十六号营实地查看。

  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甘愿受千刀万剐之刑!”

  说完,王吏员重重地将头磕在地上,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

  大殿之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

  他胸中那股足以焚天的怒火,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熄灭。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浓厚到极点的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道理,他这个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比谁都懂!

  赈灾,赈灾,光靠朝廷放粮,能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那是个无底洞!

  可这个素未谋面的夏沐,竟然用如此简单,却又如此有效的方式。

  让数千难民自给自足,靠着自己的双手活下去!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施舍了。

  这是一种经世济民的大智慧!

  朱元璋眼神不断闪烁。

  过了好一会,他才重新看向王吏员:

  “朕见你的事情,烂在肚子里面,明白吗?”

  王吏员连连点头。

  “微臣自当,守口如瓶!”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殿内所有人退下。

  片刻后,空旷的大殿里只剩下他自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好一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朱元璋戎马一生,从一个乞丐爬到九五之尊,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什么样的场面没经历过?

  可今天,一个从未谋面的女子,仅凭一句话,就让他感觉获益良多。

  这句话或许很多人都能说出来,但是真正能用到实处的却并不多见。

  他站起身,在大殿中来回踱步。

  奏报上的文字,终究只是纸面上的。

  王吏员的描述,或许有夸大的成分。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思考了片刻后,朱元璋决定自己亲眼去看看。

  看看这个所谓的甲十六号营地,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

  “来人!”

  片刻之后。

  朱元璋脱下了一身龙袍,换上了一套看起来低调,但用料还算考究的杭绸商贾服饰。

  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家底殷实的富家翁。

  他指了指身边四个最心腹的侍卫。

  “你们四个,换上衣服,跟咱走一趟。”

  “其他人跟随在百步以外。”

  侍卫心领神会,迅速换上普通的随从装扮,跟在了朱元璋的身后。

  一行人悄无声息地出了皇宫,一路朝着三山门而去。

  看着路上行色匆匆的行人,朱元璋的心情有些沉重。

  要知道应天府可是天子脚下,然而即便如此普通百姓过的日子也并不算好。

  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百姓,到底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轻叹了口气,剿灭元军的决心越发坚决。

  只有消除了边境上的忧患,他才能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改善国内民生上面。

  压下心中的思绪,一行人很快抵达了甲十六号营地。

  当看清楚营地内的情况,朱元璋整个人都愣住了。

  没有预想中的死气沉沉和哀嚎遍野,甚至连刚才一路上普通百姓脸上那种常见的麻木都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热火朝天的景象!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股奇异的,他从未闻过的复杂气味,就霸道地钻进了他的鼻孔。

  这味道,有点冲,像是某种东西发酵后的酸味。

  但仔细一闻,这股酸味之下,又有一股独特的香味。

  很古怪。

  但,并不难闻。

  甚至……有点开胃?

  朱元璋皱着眉,带着满腹的疑惑,踏入了营地。

  眼前的景象,让他这位开国皇帝,彻底呆立当场。

  只见巨大的空地上,搭起了上百个简易的木制架子。

  架子旁,妇人、老人,甚至半大的孩子,都在忙碌着。

  她们有的在清洗着什么东西,有的则小心翼翼地将一排排金黄色的条状物,晾晒在竹席上。

  不远处,一群青壮汉子,挥汗如雨地劈着柴,或是修缮着窝棚。

  他们的脸上虽然还带着菜色,身体也不算强壮,但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光亮!

  朱元璋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在难民营建立之初,他时常会去查看情况。

  然而查看了几次后,他便不愿再去。

  除了因为他手头上的工作越发繁重,自然也有不愿意亲眼看到难民惨状的原因。
  http://www.hlys.cc/11422/2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