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龙中文网 > 饭馆通大明:我靠预制菜发家致富 >第250章 帝王震撼!这女人竟懂治国之术!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50章 帝王震撼!这女人竟懂治国之术!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那里的人,一个个眼神空洞,像行尸走肉一般,或躺,或坐,蜷缩在角落里,安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整个营地,都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

  朱元璋自然不是不想改变难民营内的情况,然而国家现在的钱粮相当紧缺。

  即便他想要改变,也无从下手。

  能确保大部分难民不饿死,已经是他竭尽全力的结果。

  这里的人,虽然同样衣衫褴褛,但他们的腰杆是挺直的!

  他们不是在等死。

  而是在靠自己的双手,努力的活着!

  朱元璋的目光,在人群中飞快地扫过。

  看着正在热火朝天工作的众人,他的嘴角缓缓勾起。

  突然,人群中的一个女子吸引了朱元璋的目光。

  她身着一身干净利落的蓝色棉袄,下身是一条纯黑色的马面裙,头发简单地束在脑后。

  她没有寻常女子的娇弱,身材比普通妇人高了足足大半个头。

  肤色也比寻常女子要更白,显然没经过太多的日晒雨淋。

  她的言谈举止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干练与自信。

  在看到女子的一瞬间,朱元璋心中就已经反应过来。

  她,必然就是王吏员嘴里的夏沐。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挂起一副和善商人的标准笑容,缓缓地朝夏沐走了过去。

  “这位姑娘,有礼了。”

  “某乃‘同德号’掌柜陈五,专做布匹生意的。”

  一个温和醇厚的声音,在夏沐身侧响起。

  夏沐正忙着检查最后一批笋干的干燥程度,闻声转过头来。

  只见一个身穿杭绸衣衫,面容虽然普通但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正站在自己面前。

  男子身材高大,面相威严。

  虽然穿着一身商贾的衣服,但那股久居上位的气势,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他身后还跟着四个随从,随从的目光锐利,太阳穴高高鼓起,一看就是练家子。

  夏沐来明朝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光从对方身上衣服的面料以及身边仆从的状态,就能知道眼前这人非富则贵。

  原本在不远处帮忙的袁武看到四个随从,脸色顿时一变。

  作为武者,他单从4人的外貌和站姿就能判断,这四人的武功远远超过他自身。

  虽然这是官府设立的难民营,普通人肯定不敢闹事。

  不过,眼前这几人显然不是普通人。

  没有任何犹豫,他便闪身来到了夏沐身边。

  虽然没听过同德号这个店铺,不过夏沐还是礼貌的拱了拱手:

  “这位陈掌柜客气了,不知有何指教?”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的女子。

  眼前女子的皮肤相当细腻,而且面色红润,确实不是一般家庭能养出来的。

  他心中暗暗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和善。

  “在下听闻此地开设了难民营,灾民困苦,心中有些不忍。

  特来探望一番,想捐赠些许银两米粮,以解诸位燃眉之急。”

  朱元璋说着,便对身后的侍卫使了个眼色。

  侍卫立刻会意,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了一袋沉甸甸的银子。

  看到那袋银子,夏沐的眼睛确实亮了一下。

  有富商上门献爱心,这是好事啊!

  然而,她接下来的话,却让朱元璋所有的预判,全部落空。

  “陈掌柜古道热肠,高风亮节,小女子代营中所有人,谢过您的好意。”

  夏沐笑着拱了拱手,却丝毫没有要去接那袋银子的意思。

  “但是,我们这里,现在暂时不缺钱粮。”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不缺?

  上千人的难民营,你说不缺钱粮?

  夏沐仿佛看穿了他的疑惑,指了指周围热火朝天的景象,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想必陈掌柜也看到了。”

  “我们这里的人,如今有手有脚,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饭吃,能养活自己。”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真诚地建议道:

  “陈东家若真有心行善,不如将这些钱粮,捐给其他更需要的难民营。”

  “那里的兄弟姐妹,可能还在挨饿。”

  朱元璋沉默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女子,看着她脸上那份发自内心的自信与坦然,心中的惊诧,逐渐被一种更深层次的震撼所取代。

  他不是没想过让灾民自救。

  可怎么救?

  流民离了土地,便如无根之萍,除了乞讨和等待朝廷的救济,又能做什么?

  可眼前的景象,却颠覆了他固有的认知。

  “姑娘……好手段。”

  朱元璋由衷地赞叹了一句,他换了个问法,语气愈发好奇,

  “在下实在好奇,姑娘是如何将这上千人管理得井井有条,人人有活干的?”

  “这没什么难的呀。”

  夏沐浑然不觉自己说的话,在对方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惊涛骇浪。

  她用一种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就是简单的人力资源调配嘛。”

  “人力……资源……调配?”

  朱元璋咀嚼着这个古怪的词,眼中满是茫然。

  “对啊。”夏沐随手一指不远处正在劈柴的青壮年,

  “你看,那些力气大的男人,就让他们去干上山挖笋、劈柴挑水这种重活。”

  她又指向另一边正在晾晒笋干的妇人和老人。

  “那些妇孺老人,手脚麻利,心思细腻,就让她们负责清洗、切片、晾晒这些细致的活儿。”

  “这不就是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吗?”

  朱元璋的脑海里,仿佛有惊雷炸响!

  人尽其才,各司其职!

  这八个字,他懂!这是治国安邦的至理名言!

  可从一个女子嘴里,用如此通俗直白的方式,结合着眼前这活生生的例子讲出来,带给他的冲击力,无与伦比!

  夏沐没注意到他神色的剧变,继续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自己的管理学。

  “光是分好工还不够,效率是关键。

  所以我就让他们搞流水线作业。”

  “流……水线……作业?”

  朱元璋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今天从这个女人嘴里听到的新词,比他过去一年听到的都多!

  “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工作,拆分成好几个简单的步骤。

  每个人只负责其中一步,做完就传给下一个人。”

  夏沐比划着解释道:

  “比如处理冬笋,一个人负责洗,一个人负责切,一个人负责晾。

  这样每个人都只做自己最熟练的事,速度自然就快了!而且不容易出错。”

  朱元璋的呼吸,都变得粗重了几分!

  分工明确,环环相扣!

  这……这不就是朝廷三省六部运转的底层逻辑吗?

  这不就是行军打仗时,步卒、弓兵、骑兵协同作战的阵法之理吗?

  夏沐看着对方那副震惊的模样,还以为他没听懂,于是补充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激励机制。”

  “挖笋的,按个算钱。

  处理笋干的,按量计酬。

  多劳多得,上不封顶!

  这样大家才有干劲嘛!”

  “有了钱,他们就能自己买米买柴,甚至能给孩子添件新衣裳。

  这比我们直接发给他们东西,更能让他们找回活下去的尊严。

  这才是真正的经世济民的大智慧啊!

  他这个开国皇帝,日夜操劳,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

  可面对天灾人祸,他能想到的,也无非是开仓放粮,减免赋税。

  这些方法,能救命,但救不了心。

  它会让灾民产生依赖,磨灭他们求生的意志,长此以往,只会成为朝廷巨大的负担。

  而眼前这个女人,仅仅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就让上千难民重新燃起了希望!

  【2400字,求点月票和推荐票】
  http://www.hlys.cc/11422/2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