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文武兴盛
推荐阅读:
我娘子天下第一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长夜谍影
李元霸特性,从收甄宓为妹妹开始
小神禹月初
我在现代留过学
抗日之将胆传奇
风起贞观:父皇,请住进大明宫
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半月之后,黄忠携子黄叙抵达安邑。王匡早已备好清静院落,一应起居之物俱全,甚至在后院特辟了一处练武场,供黄忠平日舒展筋骨。
黄忠见状,再度深深一揖,言辞恳切:“主公如此厚待,忠纵肝脑涂地,难报万一。”
黄叙的诊治旋即开始。
张机亲自拟定方剂,华佗数日后亦从外归来,闻讯特地前来会诊。
两位当世神医共探痼疾,虽疗法各有侧重,却皆认“扶正祛邪”为要。
经一番深论,最终共拟一方,以温补为主,兼以清热化痰。
此后日日汤药不断,由黄忠亲手煎煮,一勺一勺喂入黄叙口中。
或许是良医良药之功,亦或许是换了环境心境稍舒,不过旬日,黄叙咳嗽渐减,脸上竟也隐约可见些许血色。
黄忠悬着的心终于略略放下,遂将儿子托付给张机、华佗及王匡留下的罗石,辞别众人,单骑奔赴长安,与王匡汇合。
时已入四月,春深日暖。
长安城中的旧日丞相府早已修缮一新,匾额高悬,已是“征西将军府”。
府中人才济济,堪称豪华:
长史荀攸多谋善断,从事贾诩洞悉人心。
司马之中,典韦、徐晃、高顺、张济、樊稠皆乃百战之将。
部将序列,宋宪、郝昭、于禁、太史慈、周泰、蒋钦并新至的黄忠,各具英姿,皆是武力过人之辈。
四曹分管事务,西曹钟繇、东曹孙观、兵曹宋宪、仓曹黄英,皆乃干练之才。
兵力部署亦是周密:
张绣率亲卫军两千精锐,典韦领虎卫军两千,高顺掌陷阵营两千,此为军中坚锐。
徐晃烈武军、张济并州军、樊稠凉州军,各拥万兵,镇守四方。
于禁、太史慈、黄忠新拜偏将军,各领五千新军,锐气正盛。
郝昭因功擢校尉,周泰、蒋钦则为亲卫司马,宿卫左右。
至于陈宫,王匡命他坐镇安邑,总督河东三郡要务,王盖率一万鹰扬军驻于安邑北郊,既卫新都,亦镇上郡匈奴。
程昱则被王匡寄予厚望,有意令其总领并州事宜。
鲁肃、顾雍,虽年轻却颇有见地,自愿留任云中两地县令,愿在边地多加历练。
并州方定,用兵、抚民皆需贤才,王匡亦乐得将此等俊杰留与程昱调用。
至于卫觊、贾逵二人,已在赴任途中,王匡意在委以太守重任。
诸事渐次安妥,王匡心下稍安,唯待关中武道大会之后,遴选军中翘楚,充为新军骨干。
四月末,卫觊、贾逵如期而至。
王匡即拜卫觊为京兆尹,贾逵为弘农太守。
此二地历经战乱,民生凋敝,正需此等能吏安抚百姓,恢复生机。
几乎前后脚,又一家人前来投奔,乃是诸葛玄举家来附。
王匡大喜,当即拜诸葛玄为河内太守。
诸葛玄推辞不过,终是应下。
如此一来,赫赫诸葛一族,便就此扎根河内。
亦是在此时,王匡见到了年仅十三岁的诸葛亮。
少年虽稚气未脱,然眉目疏朗,已隐见英慧之气。
王匡笑问:“小友志在何方?”
诸葛亮坦然答曰:“匡扶天下。”
王匡闻言欣悦,手指远处云台山书院:“此志甚大!这云台山书院中有书万卷,若能尽读而融会贯通,何愁天下不可匡扶?”
诸葛亮眸中顿现灼灼之光,对那万卷书海生出无限向往。
无人料想,仅四年光阴,诸葛亮竟真读尽书院藏书。
不止于此,他更师从孔融、卢植、郑玄、蔡邕诸大儒,研习经学、书法,皆能触类旁通,深得精要。
同窗如王象、卢毓、荀纬、路粹等人众俊杰,皆自叹弗如,共推其为魁首。
年方十九,他便开始了遍访名山的游学之路。
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安顿好诸葛一家,王匡特去拜会卢植、郑玄等大儒。
卢植年事已高,体况愈下,华佗曾为其诊视,言乃年老气血衰微,惟以温补之药徐徐调养。
恰逢天子广发征辟令,召卢植及其同门如管宁、华钦、郑玄等入朝。
郑玄年高不愿远行,索性移步云台山书院,与老友相伴静养。
为安郑玄之心,王匡更拜其子郑益为山阳县令,留于河内效力。
王匡喜出望外,立将书院经费大幅增加,增建学舍,广纳学子。
至此,河内文脉愈盛。
不过三年,院中已有弟子近千。
王匡深知,再过五载十载,自己将再不乏治世之才。
他曾婉转询问卢、郑二公可愿往长安书院讲学,二老皆以年迈推辞,愿留云台山静修。
幸而孔融、管宁等人还未到不惑之年,身体硬朗,答应不时前往长安书院讲经授学。
待王匡依依别过河内,时节已入五月。
长安附近,赶来参与关中武道大会的豪杰日益增多,这座久经厮杀的古都,终于在喧腾的人气中,渐渐复苏往日生机。
四海商会早早在长安建立站点,稳定商路。
仅仅几日,酒水、成衣、茶叶一众货物销量大增。
长安西郊,报名的武人排成长龙,足有千余人。
王匡站在章城门城楼上,望着城下武人,笑道:“关中豪杰尽入我帐中!”
http://www.hlys.cc/23780/3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