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新词风行,旧俗渐改
推荐阅读:
不败战神
夏若雪叶辰孙怡
叶辰夏若雪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快穿之拯救黑化boss男主
都市之最强狂兵陈六何沈轻舞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小海豹模拟成始祖龙鲲,很合理吧
当沙雕进入恐怖游戏(无限)
神算,我的左眼来自更高维度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早朝时,赵磊捧着新修订的《工商税则》,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凡新开作坊,前三年免征‘启动资金税’;若能改良工具、提高产量,可申请‘创新补贴’,由户部拨款奖励。”底下的大臣们窃窃私语,对着奏折上的“启动资金”“创新补贴”犯嘀咕。有个老御史忍不住问:“赵侍郎,这‘启动资金’是何意?莫非是新的苛捐杂税?”
赵磊早有准备,从袖袋里掏出个算盘,“噼啪”打了一通:“回大人,‘启动资金’就是开作坊的本钱,朝廷免这部分税,是让百姓敢花钱、能赚钱,就像栽树先松土,根扎稳了才能结果——这叫‘放水养鱼’,最后朝廷收的税只会更多。”
他这话半文半白,却把道理说得透亮。陈默在龙椅上听着,嘴角噙着笑——这是他们昨晚在暖阁商量好的“新词推广策略”:先用通俗比喻解释,再找实际案例佐证,最后让大家觉得“这词好用、管用”。
退朝后,“放水养鱼”成了大臣们的口头禅。户部尚书跟同僚对账时,指着一笔拨款说:“这笔钱得给织锦局,算‘创新补贴’,让他们把西域的染料方子吃透,这才是‘放水养鱼’的正道。”
后宫里,苏晴的“新词”传播得更快。她教嫔妃们用“KPI”来形容份例考核:“谁把宫里的菜园子种得好,月底就多赏两匹布,这叫‘完成KPI有奖励’。”又把莲儿的差事安排叫“分工协作”:“你负责采买,小禄子负责记账,咱们‘分工协作’,效率才高。”
贤妃起初听不懂,直到苏晴用“就像绣屏风,你绣花,我绣叶,各干各的活,最后拼起来才好看”打比方,她才恍然大悟,转头就跟宫女说:“今天的点心得按‘新流程’做——先蒸再烤,比直接烤省柴火,这叫‘优化流程’。”
连太后宫里的小太监,都偷偷学新词。有次给太后捶腿,说:“太后您放心,奴才这力道是‘标准化’的,保证舒服。”太后虽不懂“标准化”,却觉得这词听着新鲜,竟没罚他。
林薇在织锦局推广“品牌意识”时,直接把新词绣在了料子上。她让人在云锦的边角绣上小小的“胤”字,告诉工匠:“这就像给布做了个‘记号’,将来西域人看到这字,就知道是大胤的好东西,愿意多花钱买——这叫‘品牌值钱’。”
西域使者来取货时,果然指着“胤”字说:“这标记好!我们那边的商人都认,以后就叫‘大胤牌’,价格能再涨一成。”林薇笑着应下,心里却在想:得赶紧让赵磊把“商标注册”写进税则里,免得被人仿冒。
水师学堂里,周猛把“团队协作”刻在了校场的石碑上。阿水带着徒弟画海图时,总说:“这暗礁的位置得标清楚,不然战船撞上去,就是‘信息失误导致的团队损失’。”小水兵们听不懂,他就解释:“就像打鱼时,你看漏了渔网破洞,大家都得饿肚子——这就是‘团队’的意思。”
暖阁的夜话,渐渐成了“新词研讨会”。赵磊提议给各地的土豆作坊评“星级”,三星级的减税,五星级的挂牌;苏晴想搞“后宫才艺大赛”,优胜者能去织锦局当“设计顾问”;林薇计划让西域匠人开“水车培训班”,结业发“资格证书”;陈默则在琢磨,该给这整套“新词体系”起个总名,叫“大胤新政”,还是“现代管理法”。
“不如叫‘越式章法’?”苏晴啃着玉米说,“‘越’字多好,又有穿越的意思,又有越来越好的意思。”
大家都觉得妥。赵磊立刻在账册上写下“推行越式章法,优化民生百业”,字迹比刚穿越时工整了太多,只是偶尔还会习惯性地写下阿拉伯数字,再涂掉改成汉字。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他们讨论的图纸上,那些“启动资金”“品牌意识”“团队协作”的字样,在月光下仿佛活了过来,和这大胤朝的砖瓦、草木、人声融在了一起。
花好越圆。这“越”字不仅是他们的秘密,渐渐成了这时代的新风气——旧的规矩在改,新的章法在立,就像用新词串起的线,把零散的努力织成了结实的布。
以后还会有更多新词吧?比如“流水线”“绩效考核”“市场调研”……管它呢,反正这“越式章法”的队伍,会越来越大。
http://www.hlys.cc/23929/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