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章法落地,民心归处
推荐阅读:
不败战神
叶辰夏若雪
夏若雪叶辰孙怡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快穿之拯救黑化boss男主
都市之最强狂兵陈六何沈轻舞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小海豹模拟成始祖龙鲲,很合理吧
当沙雕进入恐怖游戏(无限)
神算,我的左眼来自更高维度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河南遭遇春旱的消息传到京城时,陈默正在看赵磊递上来的“越式章法推行报告”。报告里用红笔标着:“山东土豆作坊已评星级,三星级以上占六成;江南水车普及率达三成,灌溉效率提升五成……”字里行间都是看得见的实在。“河南巡抚说,田里的麦子快枯死了,百姓在求雨。”李德全的声音带着急,手里的塘报皱巴巴的,像被汗浸过。
陈默没急着下旨,而是让人把王二柱和西域老匠人叫来。王二柱背着新酿的玉米酒,西域老匠人捧着改良版的水车模型,两人一进门就问:“陛下,是不是要搞‘紧急项目攻关’?”这词是赵磊教的,说遇到难事,就得集中“团队”的本事解决。
“河南缺水,”陈默把塘报推给他们,“你们的本事,能不能变出水来?”
王二柱挠头:“俺的酒曲变不出水,但俺知道玉米耐旱,去年云南旱了两月,玉米照样收。”
西域老匠人指着水车模型:“这‘加压水车’能抽深井的水,就算河里没水,也能浇地——只是得快,赶在麦子枯死前。”
苏晴正好进来送“后宫捐粮清单”,闻言立刻接话:“我让宫里的嫔妃们捐首饰,换成银子买玉米种子,算‘紧急物资调配’。”
林薇也派人送来消息:织锦局停了所有订单,先赶制五十顶“遮阳棚”,让抗旱的百姓能躲太阳——这叫“后勤保障优先”。
赵磊更是雷厉风行,当天就带着账房先生奔赴河南,临走前塞给陈默一包新烟:“陛下放心,保证把‘越式章法’用到抗旱上,算清楚每一分银子的去向,绝不让贪墨的人钻空子。”
等他们都走了,陈默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河南的地界。这半年来,“越式章法”不再是暖阁里的玩笑话,成了能实实在在救命的法子——就像现代的应急预案,平时看着不起眼,灾年里才显出真章。
河南的田埂上,赵磊带着人查赈灾粮的发放,账本上的“领取人签字画押”栏,用的是他教的“简化签名法”,比按手印快了三倍。有个老农领了玉米种子,捧着袋子直念叨:“这金粒子真能活?”
“不光能活,”赵磊蹲在田里,用树枝画着玉米的生长周期,“还能在石头缝里长,比麦子皮实——这叫‘抗逆性强’,你们种了就知道。”他说着,烟瘾犯了,却忍住没抽——现在是“抗旱攻坚期”,得带头省着点。
王二柱带着酿酒作坊的伙计,把玉米秸秆粉碎了还田,说“这叫‘循环利用’,能让土地变肥”;西域老匠人领着村民挖深井,加压水车转起来时,水柱喷得比人高,孩子们追着水花跑,喊着“这是西洋的宝贝,也是咱的救命水”。
苏晴派来的“后宫慰问队”,带着棉花做的汗巾和绿豆汤,莲儿给村民们分东西时,学着苏晴的口气说:“这叫‘团队关怀’,朝廷和你们一起扛。”
一个月后,河南下了场透雨。陈默收到的奏报里,附了张老农画的画:玉米苗绿油油地从土里钻出来,旁边的水车转着,田埂上站着几个戴遮阳棚的人,画的角落歪歪扭扭写着“谢陛下,谢‘章法’”。
“这‘章法’二字,比任何歌功颂德都实在。”陈默把画贴在御书房的墙上,旁边是赵磊的账册、林薇的织锦样、苏晴的后宫清单,像一面拼起来的“民心墙”。
周猛从水师学堂送来新消息:阿水画的海图帮“越海号”避开了三处暗礁,成功护送了西域商队,带回的香料够织锦局用半年——这叫“水师外贸双丰收”。
暖阁里又聚齐了四个人,赵磊晒黑了好几圈,胳膊上多了道被玉米叶划的口子;苏晴的慰问队晒得脱了皮,却捧着老农送的布鞋,说“这是最好的‘绩效奖励’”;林薇的指尖沾着染料,正在设计“河南抗旱纪念锦”,上面要绣玉米和水车;陈默的龙袍袖口磨破了点,是去试验田时蹭的,却懒得让人缝补。
“你看,”赵磊摸出烟,这次没人拦他,“咱们这‘公司’,总算有点‘社会责任感’了。”
苏晴抢过烟盒,倒出一根叼在嘴里(她还没学会抽,就是觉得好玩):“什么责任不责任的,就是看着他们能吃饱饭,比啥都强。”
林薇笑着点头,指尖在锦缎上绣出个小小的“越”字:“就像这布,线织得越密,越结实。”
陈默望着窗外,御花园的玉米已经抽穗,棉花也开出了白白的花。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阿水带着水师学堂的小兵,在试验田里捉蛐蛐——他们说这叫“团队放松活动”。
花好越圆。这“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期盼,是玉米苗破土的圆,是水车转动的圆,是民心一点点聚起来的圆。那些带着“越”字的新词、新章法,就像串起这些圆的线,把散落的希望,织成了看得见的安稳。
以后的路还长,但只要这线不断,这圆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实。
http://www.hlys.cc/23929/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