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7 章 工作越来越顺利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返回水又市的列车仿佛带着京城的温润气息,一路南下。

  李毅飞靠在商务座的窗边,看着窗外逐渐变化的景致,心境与一个多星期前北上时已大不相同。

  那份初为人父的喜悦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他对回到工作岗位充满了新的能量和更清晰的目标。

  李毅飞知道,老丈人苏保国正式进京任职的消息,此刻恐怕早已在北古省和水又市特定的圈子里悄然传开。

  这层关系,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必然会引起涟漪,

  但他更清楚,这绝不能成为自己倚仗的资本,反而需要更加谨慎、更加依靠实绩来说话。

  果然,回到水又市的第二天,李毅飞明显感觉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市委书记张乾州在李毅飞汇报完近期工作后,态度比以往更加和煦真诚,不仅对李毅飞在京城期间市政府的平稳运行表示满意,更主动提及:“毅飞啊,青云科技项目是块硬骨头,也是金饽饽,省委非常关注。

  有什么需要市委协调推动的,你尽管提,我们全力支持。”这种主动递出的“橄榄枝”,背后意味不言自明。

  甚至连之前在一些具体工作上偶有摇摆的发改委主任金星路,如今请示汇报时也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恭敬和配合,少了许多阳奉阴违的试探。

  李毅飞对此心知肚明,但面上丝毫不露,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甚至要求更严。

  苏保国的位置带来的是一种无形的“势”,但这种“势”用好了是助力,用不好就是反噬。

  他必须让所有人都看到,他李毅飞在水又市立足,靠的是真本事、实政绩,而非岳父的势。

  李毅飞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具体工作的推进中。

  青云科技项目的落地进入了快车道,有了京城发改委扩区批复的尚方宝剑,加上省、市两级的重点关注,土地平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李毅飞几乎每周都要去开发区现场办公一次,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次现场协调会上,涉及到一条高压线路的迁改,责任单位互相扯皮,影响了进度。

  李毅飞当场发火,语气严厉:“我不管你们之前有多少历史遗留问题,现在,青云科技项目的投产时间是铁打的!

  三天之内,拿出可行的迁改方案,谁负责的环节卡住,我就问责谁!

  需要我亲自去找供电公司老总,我现在就去!”

  这种不留情面、雷厉风行的作风,配合着李毅飞此刻隐隐提升的“背景”,产生了奇效。

  原本拖沓的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消息传开,水又市的干部们私下议论:“李市长这底气是更足了,但干事也更狠了,是真不好糊弄了。”

  真正让李毅飞感到“势”在发生的,是来自古北省层面的变化。

  首先体现是在资金和政策上,以往水又市向省里申请重大项目配套资金或特殊政策,总要经历反复沟通和漫长等待。

  但这一次,为支持青云科技产业链的初步形成,水又市上报了一个关于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的方案,省财政厅、发改委的批复速度快得惊人,而且额度比市里申请的还有所上浮。

  紧接着,在一次非正式的场合,省长王海峰的秘书“偶遇”李毅飞,闲聊中似是不经意地提了一句:“王省长很关心水又市的发展,特别是你在推动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认为这代表了古北省未来的方向。

  让你放手干,省里是支持的。”

  这话看似平常,但传递的信号却极其重要。

  这意味着,王海峰省长,这位在省内经营多年、与张乾州关系匪浅的封疆大吏,至少在明面上,对李毅飞的态度从之前的“观察”甚至略带“审视”,转向了“认可”与“支持”。

  最大的支持,来自于省委书记曹大伟。

  在一次省委专题会议后,曹大伟特意将李毅飞留了下来。

  “毅飞,坐。”曹大伟指了指沙发,神情比以往更加温和,“家里都安顿好了?孩子挺好吧?”

  “谢谢曹书记关心,都挺好的。”李毅飞恭敬回答。

  “那就好。”曹大伟点点头,话锋转入工作,“你回来这半个月,干得不错。

  尤其是在推动青云科技落地和后续产业链布局上,思路清晰,魄力也足。

  现在省里有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我们对水又市,对你李毅飞,支持力度是不是过大了?”

  李毅飞心中一动,知道这是关键点了,他挺直腰板,准备聆听。

  曹大伟摆摆手,示意他放松:“我的态度很明确。

  支持水又市,不是支持你李毅飞个人,是支持‘发展’这个硬道理!

  你们搞的那个‘全生命周期服务规范’,我看过了,很好,要在全省推广!

  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导向: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资源就要向谁倾斜!”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李毅飞:“省里已经初步决定,将水又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列为‘古北省改革创新实验区’,赋予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和自主创新权。

  相关的文件和配套政策,很快就会下来。

  我希望你,能借着这股东风,真正在水又市闯出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来!

  有没有信心?”

  “有!谢谢省委和曹书记的信任!”李毅飞心中热血涌动。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将水又市推到了全省改革发展前沿阵地的位置。

  这份支持,沉甸甸的,既是机遇,更是无比巨大的责任。

  有了省里强力支持,李毅飞感觉手脚更加放得开了。

  李毅飞敏锐地抓住“实验区”这个契机,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进一系列之前颇有阻力或尚在酝酿的改革。

  李毅飞推动成立了“水又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自己亲任主任,整合科技、工信、发改、财政、教育等力量,打破部门壁垒,对企业创新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全程跟踪”。

  李毅飞力主提高人才引进的补贴标准和覆盖面,不仅针对高端人才,也对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级技工敞开大门,并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

  这些举措,有些触及了原有利益格局,有些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若在以前,必然会引来诸多争议和拖延。

  但在如今“势”已成的情况下,反对的声音被压到了最低,推进的速度快得让外界惊讶。

  甚至连一向被视为张乾州“嫡系”的组织部长,在一次干部调整中,也主动征求李毅飞对几个经济口关键岗位人选的意见。

  这种尊重,是李毅飞刚来时无法想象的。

  当然,李毅飞并没有被眼前的顺利冲昏头脑。

  所有的支持和顺畅,根源在于他抓住了“发展”这个最大的政治,做出了看得见的成绩,同时,那层“背景”起到了震慑和润滑的作用。

  李毅飞更加如履薄冰,在人事安排、项目审批、资金使用上,格外注重程序和规则,力求公开透明,不留任何把柄。

  晚上,李毅飞常常在忙碌一天后,与京城的苏舒和孩子视频。

  看着屏幕里儿子一天一个样,咿呀学语,挥舞着小拳头,苏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偶尔也会提一句“爸最近也挺忙,不过精神很好”,李毅飞就觉得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家庭的稳定与幸福,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而水又市日渐清晰的发展蓝图和稳步提升的势头,则是他作为一方主官最大的价值体现。

  两者相辅相成,让李毅飞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自信与力量的工作状态。

  这天,李毅飞站在全市地图前,目光掠过已经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掠过正在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区,掠过规划中的科创走廊……他拿起红笔,在城东一片待开发的区域,画上了一个圈,旁边标注了“未来产业孵化基地”。

  水又市新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有了省里的鼎力支持,有了初步理顺的内部机制,有了青云科技这样的高科技项目带动,李毅飞完全有信心,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下一步,李毅飞的目标是将水又市,打造成为古北省乃至区域范围内,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投资热土。

  这时,秘书孟子义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市长,刚接到京城发改委高技术司的通知,他们下个月要组织一个调研组,专门来考察我们‘实验区’的建设情况,特别是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成效!”

  李毅飞眼中精光一闪,这又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和机遇。“好!通知下去,立刻启动准备工作!我们要让部委的领导看到,古北省水又市,是一片真正干事创业的热土!”
  http://www.hlys.cc/23960/3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