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9 章 调研教育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车子驶离古北大学,李毅飞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目光在几所学校门口停留。

  正值放学时分,校门口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各种车辆把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孟秘书,你孩子在哪上学?"李毅飞忽然问道。

  孟子义转过头来,推了推眼镜:"在实验二小,托人找的关系,花了不小力气才进去。"

  "实验二小..."李毅飞若有所思,"我听说那边一个班都要七十个孩子了?"

  "七十三个。"孟子义苦笑,"教室挤得转身都难。

  可没办法,好学校就这么几所,大家都挤破头往里钻。"

  李毅飞点点头,示意司机:"前面育才小学停一下。"

  还没到放学时间,育才小学门口已经挤满了等待的家长。

  老人们带着小凳子坐在树荫下,年轻的父母们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

  "这阵势,比咱们开项目协调会还热闹。"李毅飞轻声说,示意司机把车停在远处。

  他们沿着围墙走了一圈。操场上的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狭小的空间里,跑步的孩子差点撞到一起。

  教学楼外墙斑驳,几处墙皮已经脱落。

  "去听听家长们都在聊什么。"李毅飞对李敏使了个眼色。

  李敏会意,走向一群正在树荫下等待的家长。

  李毅飞则信步走进校门,门卫刚要阻拦,被孟子义轻声劝住。

  教室里,孩子们挤在密密麻麻的课桌椅间,后排的学生几乎要贴着墙壁。

  一位年轻教师正在讲课,声音已经有些嘶哑。

  "请问您是?"一位中年男子从办公室出来,疑惑地看着李毅飞。

  "路过,随便看看。"李毅飞微笑,"您是?"

  "我是校长,姓王。"男子擦了擦额角的汗,"您是不是...李市长?"

  李毅飞不置可否,指着教室问:"一个班多少学生?"

  "最多的...六十八个。"王校长声音发涩,"片区适龄孩子多,我们尽力了。

  这几年新建小区越来越多,可学校还是这么几所。"

  这时,李敏带着几位家长走过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激动地说:"领导,能不能帮我们反映反映?我孙女在这上学,回家就说看不清黑板。座位太靠后了!"

  "我家孩子也是。"一位年轻妈妈接话,"想转学,可好学校进不去,差的又不甘心。为了孩子上学,我们真是操碎了心。"

  李毅飞默默听着,不时点头。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刘建明打来的。

  "市长,'悦湖国际'的业主又去闹了,情绪比较激动。"

  "知道了,我马上回去。"

  回程的路上,车内异常安静,李毅飞望着窗外,忽然说:"去'悦湖国际'看看。"

  那是水又市最有名的烂尾楼之一。

  五栋高层建筑矗立在夕阳下,裸露的钢筋已经锈迹斑斑。

  工地大门紧锁,透过缝隙能看到里面杂草丛生。

  几个身影在项目部门前徘徊。李毅飞让车停在远处,独自走过去。

  "...都五年了,首付花光了积蓄,现在还要租房住。"一个中年男人蹲在台阶上,声音哽咽。

  "我儿子等着这房子结婚,女朋友都吹了。"另一个老人叹气,"每个月还要还贷款,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毅飞站在他们身后,沉默地听着,有人注意到他,疑惑地打量。

  "您也是业主?"中年男人问。

  "来看看。"李毅飞轻声说,"情况我都知道了,请大家再给我们一点时间。"

  回到办公室,已是华灯初上。

  李毅飞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灯火,久久不语。

  桌上的文件堆积如山,但他此刻最牵挂的,是那些在破旧教室里读书的孩子,和那些等待交房的业主。

  第二天一早,李毅飞叫来刘建明:"组织教育、规划、财政、住建的一把手,跟我下去调研。"

  "要通知下面准备吗?"

  "不通知。"李毅飞穿上外套,"就现在,让大家看看真实情况。"

  第一站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

  破旧的校舍,坑洼的操场,与不远处新开发的楼盘形成鲜明对比。

  校长是个朴实的女教师,见到突然到访的市长,紧张得说不出话。

  "有什么困难,直说。"李毅飞站在教室窗外,看着里面破旧的教学设备。

  "设备老化...师资流失..."校长鼓起勇气,"最缺的是专业教师,音乐、美术课都是语文老师兼着。

  好多年轻教师来了没多久就想办法调走。"

  接下来几天,李毅飞带着队伍跑遍了全市各个区域。他们看了新建的豪华私立学校,也看了偏远地区的教学点;

  看了顺利交付的高档小区,也看了多处烂尾楼。

  一周后的晚上,李毅飞把调研照片铺满会议桌。

  一边是拥挤的教室、破旧的校舍,一边是空置的豪华校区、烂尾的楼盘。

  "诸位,"李毅飞声音平静,"这些画面,你们怎么看?"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我知道,教育均衡难,因为触动利益;

  烂尾楼处置难,因为牵涉复杂。"李毅飞站起身,"但如果我们都绕着走,这些问题就会一直摆在那里。"

  他走到白板前:"我说几个想法。第一,教育方面,推行集团化办学。

  以优质校为龙头,带动薄弱校,师资定期流动。"

  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眼睛一亮:"这个思路好!可以试点..."

  "不是试点。"李毅飞打断,"全面推行。

  第二,优化学校布局,新建小区必须同步配建学校,老旧城区通过城市更新补足教育设施。"

  李毅飞转向城建部门:"至于烂尾楼,成立专项工作组,我任组长。

  实行'一楼一策',该接盘的接盘,该重整的重整。特别要把保障购房者权益放在首位。"

  "市长,这需要大量资金..."财政局长面露难色。

  "资金问题我来协调。"李毅飞语气坚定,"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教育是未来,住房是民生,这两个底线必须守住。"

  接下来的日子,水又市的行政体系高速运转起来。

  教育集团化方案公布时,果然引发争议。

  有名校家长到教育局抗议,担心稀释资源。

  李毅飞亲自接待家长代表,在会议室里坦诚交流。

  "我理解大家的顾虑。"李毅飞说,"但请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不着手解决,十年后,水又市会是什么样子?

  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教育公平从何谈起?"

  李毅飞打开投影,展示调研时拍的照片:"这些孩子和你们的孩子一样,都是水又市的未来。"

  一位家长看着照片中破败的教室,沉默了。

  与此同时,"悦湖国际"烂尾楼的处置取得突破。工作组在法院配合下,理清了债权债务,发现原开发商还有部分资产可处置。

  李毅飞果断决策,由政府平台公司先行垫资完成配套工程,同时引入国企接盘。

  复工那天,许多业主早早来到工地外。当塔吊重新转动时,一位老人跪地痛哭:"五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消息传开,其他烂尾楼的业主也看到了希望。

  晚上,李毅飞在办公室与苏舒视频。屏幕里,儿子安静地睡着。

  "今天'悦湖国际'复工了。"李毅飞声音带着疲惫,"看到业主们的笑容,觉得值了。"

  苏舒温柔地说:"爸听说你在解决烂尾楼,说这才是人民的好官。"

  挂断电话,李毅飞站在窗前。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每一盏灯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

  他知道,民生工作没有终点,但迈出的每一步,都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
  http://www.hlys.cc/23960/3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