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假途灭虢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赵匡胤愣了愣:“回殿下,罪臣不知!”

  郭宗训挑了挑眉:“是不知还是不想说?”

  赵匡胤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郭宗训笑道:“如果你说得好,让你与你家人见上一面,也不是没有可能……”

  赵匡胤不由地皱了皱眉:

  又来了!

  又是这句话,三年来他已经听郭宗训说过无数次这句话了。

  让他当老师给军师院校的学生上课时,是这么说的。

  让他将这些年训练、作战心得写成教材时,也是这么说的。

  甚至让他当着那么多将领的面,自述他是如何在陛下眼皮子底下结义,如何拉拢人,如何发动兵变时,更是这么说的。

  可每一次,他都没有见到他的家人,偶尔只有家人写的书信给他,内容也无非是家人都很好,让他好好改造,好好给太子做事。

  笔迹倒是家人的笔迹不假,可这内容摆明了就是太子郭宗训的意思!

  但没办法啊!

  母亲、妻子、儿女、弟弟都在太子手上,甚至这三年来,自己完全不知道家人在什么地方。

  如今自己也没得选了,不是吗?

  说实在的,这三年遭受的欺辱,以他以前的个性,早就自尽了!

  士可杀不可辱!

  可问题是,太子说了,若他敢自杀,他的家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他很清楚,太子是绝对能做出这些事的。

  别看他年纪小,只有十岁,但他的手段自己已经见识过了。

  憋屈吗?

  耻辱吗?

  当然!

  可当初既然选择为了家人主动投降,又怎能半途而废了,活着至少还有与家人重见的机会不是吗?

  所以即便知道太子会再一次戏耍自己,他也不得不老老实实配合。

  于是恭恭敬敬地说道:“殿下,南平武平从来都不是问题!”

  “可问题在于与其相邻的西蜀与江南国。”

  “如果罪臣没猜错的话,殿下此次应该不只是为了拿下南平与武平吧?”

  郭宗训微微勾了勾嘴:

  不愧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太祖啊!

  见郭宗训没有说话,赵匡胤继续道真:“罪臣知道,殿下志在天下,此次出征定是想借此机会平定南方。”

  “但还是太急了!”

  “虽然殿下这三年的改革的确让大周的实力再上了一个台阶,但大周四面环敌,早已是周围各个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很难一口气平定南方!”

  “别的且不说,仅是那江南国,三年前就有差不多十五万的兵力,这三年过去只会更多……”

  “而大周虽然兵力远超十五万,可还要分兵防守北方辽国、伪汉等势力,若贸然举国之力南征,其他势力肯定会蠢蠢欲动,到时若他们联合起来,大周可就危险……”

  正说着,郭宗训突然打断道:“够了!”

  “本宫不是来听你说不可能的!”

  赵匡胤愣了愣,无奈地摇了摇头。

  该说不说,他说的话是发自肺腑地站在大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

  他很清楚太子郭宗训的野心,但在他看来,太子纵然天纵奇才,这三年来更是让整个大周焕然一新,特别是对禁军的整顿!

  但太子终究是太年轻了,年轻人就是容易着急……

  可他并不知道,刚开始和他一样觉得南征太着急的大周皇帝郭荣,在看到郭宗训的那份战略图后,却已经改变了看法。

  而他更不知道的是,郭宗训当然明白他是真的在为大周考虑。

  历史上赵家兄弟二人花了整整十九年才基本完成统一,甚至连燕云十六州与越南都没有拿下。

  可在郭宗训看来,十九年太长了!

  十九年,老爹真的能活到那一天吗?

  十九年,失地的百姓还要遭受多少压迫?

  他承认他有些着急了,但他并不是没有准备!

  这当然也得益于历史上赵家兄弟南征北战的经验!

  既然历史上,赵大能站在老爹的肩膀上建立大宋,那现在,自己也能站在赵家兄弟二人的肩膀上完成天下一统!

  “赵匡胤!”

  郭宗训明显有些不悦,沉声道,“你可知本宫为何要带着你出征?”

  赵匡胤愣了愣,没有说话。

  郭宗训却冷笑道:“你还记得三年前在天牢里你对本宫说的话吗?”

  “本宫现在告诉你,本宫之所以要带着你,就是要让你好好看看!”

  “亲眼看本宫是如何帮助父皇一统天下的!”

  闻言,赵匡胤像是终于被激起了压抑三年的脾气。

  他不由地皱了皱眉,眼底闪过一抹不屑:

  好!

  你不是要我看吗?

  那我就好好看着,睁大眼睛看着!

  看着你如何失败,看着你如何栽跟头……

  那晚过后,赵匡胤以为自己还是看不到他的家人,可没想到,在出发后,他却惊讶地发现太子郭宗训身边多了一个小仆从。

  那不是别人!

  正是他的儿子赵德昭。

  那一刻,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好好的,就证明自己的家人应该都活得好好的,他怎能不激动?

  可他又很清楚,这十岁太子这么做并不是发善心成全自己。

  太子这么做,就是想以自己的儿子为人质,让自己在行军路上老老实实的,不要有任何异心!

  可恶!

  十岁的心思就能如此歹毒!

  等着看吧!

  你不会有好报的……

  荆南(又称南平政权,治所江陵,今湖北荆州),自高季兴立国以来,长期依附中原政权,辖境仅荆州、归州、峡州三州,兵力不足三万。

  至962年十一月,十七岁的高继冲继位时,政权内部因高保勖时期的暴政而人心惶惶,百姓苦于横征暴敛,军队缺乏战斗力。

  而几日后。

  金陵的皇宫的议政大厅内,十七岁的高继冲正看着自己的两拨臣子们吵得不可开交。

  原因无它,只因大周派遣的使者到了,说是大周应武平的请求要出兵帮其平叛,并要求荆南提供粮草并允许周军过境。

  首先,周军的日渐强大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这三年,周军的国力俨然突飞猛进。

  若拒绝借道很可能招致周军直接攻击荆南。

  可若同意借道又恐引狼入室。

  其实只要不傻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的危险,更何况荆南的那些大臣们,谁又不知道假途灭虢的典故呢?

  可问题是,就算知道又如何?

  如今现实已经摆在面前了。

  要怪就怪那武平的那帮傻子们,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请求大周出兵!

  为此,从得到消息后,荆南朝堂便一直吵到了现在。

  以孙光宪为首的重臣们主张妥协,认为“大周势不可挡,不如归顺以保富贵”。

  想想也是嘛,荆南终究太弱小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明哲保身有什么错?

  而以兵马副使李景威为代表的一些武将们则建议“设伏拒敌”,大周既然派了太子来,不如先假意同意,在荆门设宴款待,席间直接活捉那大周太子。

  听说那大周太子可是天纵奇才,若擒了他,还担心大周不乖乖退军吗?

  等大周退军,然后马上联系南唐,毕竟南唐这三年来屡次派使者过来游说,说要效仿“合纵伐秦”,组建联盟一起对付大周。

  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是对的,好歹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怎能没有风骨……

  要说这高继冲终究也是年轻,用赵匡胤的话说就是年轻终究气盛,他自然不甘心就这么投降,于是最终还是拍板,采纳李景威的建议——设伏活捉大周太子郭宗训!

  可他并不知道,当晚,就有人秘密找到了孙光宪……
  http://www.hlys.cc/23974/1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