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葬礼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好。"

  "你先去忙吧,记得多安慰安慰你妈,注意点儿她的情绪。"

  "没事儿,这都多少年了,我们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

  这几年不让大操大办,讲究从简从新,各地老旧风俗多有被禁的。

  就比如过去讲究停尸七日、五日的,亲友悼念,孝子守灵,拜来跪去的,现在都精简了,一般最多就是三天,很多都是隔天就下葬。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莽子他们老家那边的亲戚不一定能赶得过来。

  没错,莽子其实还有亲叔伯的,现在还在老家林县那边务农。

  前几天莽子他爹水米不进了以后,莽子已经给他叔叔发了电报,汇了路费,就是现在还没到,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赶过来。

  路平安在支书家喝了一碗粥,吃了两个饼子,就去了莽子家。

  到了门口,会计正和三胖子往下揭春联儿,见路平安过来,会计李光吉连忙招呼道:

  "平安快来,给你安排个好活。"

  "有啥需要我做的?"

  "你去搬个凳子,有人来了你就发根烟,这活儿好干吧?"

  "呃,就这?"

  "对啊,你现在相当于长辈,又不会其他的,这活儿最适合你了。"

  路平安无语,进屋看了看,里面正给莽子他爹擦身体,换衣服,他也帮不上忙,揣了几盒烟,就拖了一把椅子坐在了院子里的大树下负责迎客。

  没一会儿,几个小青年抬着个棺材从外面走了进来,放在了门口位置,转而搭起了灵堂。

  路平安面子大,有他给徒弟镇场子,大家都愿意卖个好,没一会儿,屯子里的人家基本都派当家的来问候了一下。

  有的直接留下帮忙,有的一看插不上手就回去了。

  路平安不管其他的,别管来人是男是女,谁来了都是发根烟,聊几句。

  中午的时候李雅和李婷两姐妹放学,急急忙忙的跑回了家,这才发现家里灵堂都搭起来了,忍不住就开始哭。

  在莽子家帮着操持白事儿的老人引着两个丫头给父亲跪拜行礼,让翠萍婶子把两个丫头带到了屋里换孝衣去了。

  下午没啥事儿,还是准备东西,几个小青年在白二大爷的带领下去打墓坑。

  这活儿不好干,自然要重赏,一人一包烟,还要管饭管酒。

  路平安闲的发慌,却走不开,天气又热,干脆搬了个小桌子摆了茶碗,喝起了茶。

  反正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也没人指责路平安不尊重死者,反而时不时的就有人过来蹭一杯好茶喝喝。

  好不容易挨到了傍晚,太阳落山,天气终于凉爽了一点儿。

  管事儿的会计李光吉正准备安排吃饭呢,屯子口响起了鞭炮声。

  在莽子老家,鞭炮响代表着实在亲戚前来吊唁,家属要做好准备,免得失仪,闹的大家都不高兴。

  莽子带着两个妹妹披麻戴孝,急冲冲的出门相迎,李光吉作为总管随行,同时也拉上了路平安这个名义上的长辈。

  路平安一脸懵,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应该是莽子的叔叔不远千里赶来了。

  果然,一个个头不高的中年男人带着几个年轻人,一脸悲切的朝着院子走来。

  几个年轻人应该是莽子叔叔的儿女,年龄都比莽子大,提着一些装着祭品的篮子,背着行李跟在父亲后面。

  莽子带着妹妹走到叔叔跟前,口中喊着叔叔,跪下行了大礼。

  莽子叔叔赶紧把三个小辈儿扶了起来,仔细的打量着,抹着眼泪想要说些什么,嗫嚅着,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家属亲人太过于悲伤,这时候就体现出李光吉和路平安的作用了,两人连忙招呼几人,安排他们先去瞻仰遗容,吊唁逝者。

  一通跪拜一通哭,莽子叔叔哭的是肝肠寸断,棺材里是他唯一的兄弟,也是他当年的依靠,多年未见,再见到时已经是阴阳两隔。

  他们兄弟从小家里就穷,战乱、瘟疫、饥荒、匪祸,一次次的灾难不断针对着这个贫苦的家庭。

  娘病死了,爹被土匪杀了,眼看再在家待着搞不好都得饿死,无奈之下,两兄弟只能踏上了外出逃荒的路。

  逃荒在林县不稀罕,也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人总不能生生把自己饿死在家里吧?

  家里没吃的了,自然就要出门找个活路,别管干什么,给口吃的,能活下去就行。

  两兄弟逃荒的路上给人家干零活,遇上户好人家,人家家里没儿子,看着这俩小子人老实,肯卖力气,都是不错的,相中了,想留一个当上门女婿。

  当赘婿虽然丢人,也要分啥时候。在那个饿死人的年代这可是大好事儿,谁留下当上门女婿就代表着不用担心被饿死了。

  莽子他爹选择把机会让给了弟弟,当天晚上就扛着行李卷儿偷偷出了门,头也不回的走了。

  之后两兄弟多年都没彼此的消息,还是后来解放了,莽子他爹也在这边稳定下来,这才写了信回去,莽子他叔叔才知道自己哥哥还活着。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还没过几年好日子,莽子父亲落了个高位截瘫的下场,有时候让人真想骂一句老天爷瞎了眼,见不得穷人好。

  莽子叔叔家里条件其实也不算好,看他们穿的衣服鞋子也能看得出来。哪怕是尽量穿的体面了,也能看出他们一家的窘迫。

  林县的地理条件真的很不好,老百姓日子普遍不好过,要不然林县人民也不会冒着生命危险,非得把红旗渠修通了。

  所以也不是莽子他叔不想念自己的亲哥哥,而是家庭条件所迫。要不是莽子寄了路费回去,恐怕莽子他叔叔都没钱过来奔丧。

  别觉得这是借口,真相往往残酷而现实。

  后世路平安看过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有个烈士的母亲想要去滇省边境看看牺牲在老山战场上的儿子的墓,结果家里条件很不好,哪怕是省吃俭用,拼尽全力赚钱,也凑不够路费。

  后面老伴儿又出了意外,更是导致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连维持基本的家庭开销都做不到了。

  一直攒了二十年的钱,始终都未能成行,后来还是民政部门得知消息资助了路费,这位英雄母亲才得偿所愿。
  http://www.hlys.cc/26759/3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