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村委楼首次农业课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六月下旬,骄阳似火,却挡不住桃源村千亩稻田里那一片生机勃勃的翠绿。

  “百日收”早稻已经进入了关键的抽穗期,一株株稻禾挺直了腰杆,吐露出喜人的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远远望去,如同一片波光粼粼的绿色海洋。

  谢里正戴着遮阳的斗笠,带着谢长河和村里几位经验最丰富的庄稼老把式,沿着水渠边上小心翼翼地走着,仔细查看着稻禾的抽穗情况。

  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惊奇。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把式蹲在田埂边,轻轻托起一株稻穗,啧啧称奇。

  “里正,广福卖给咱们的这个‘百日收’品种,真是神了!比我老汉种了一辈子地见过的所有稻种都要好上太多!”

  旁边另一个精瘦的汉子连连点头,接口道:“可不是嘛!老叔您还记得咱们以前种的那些老品种不?一到抽穗就怕‘卡脖子’,穗子抽不出来,藏了半截在叶鞘里,看着都急死人!还有那稻瘟病,一来就是一片,穗子还没灌浆就黑了、霉了,一年辛苦全白费!”

  “对对对!”边上的汉子附和,指着眼前这片齐刷刷、绿油油的稻田。

  “你们瞅瞅这‘百日收’,抽穗多整齐!就跟排队似的,高矮胖瘦都差不多,穗子也匀称,看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谢里正捋着不多的胡须,脸上笑开了花,但嘴上还是提醒道:

  “都别光顾着高兴,前两天月兰不是在村委二楼的阅览室给咱们都讲了吗?再过大概十天,到六月底,这稻子就要进入灌浆期了,那可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候,月兰上课的时候可是反复强调了,灌浆期间,田里的水要浅,不能太深,说是什么……会影响根茎的‘呼吸’?”

  “呼吸?”

  一个稍微年轻些的后生挠了挠头,一脸困惑:“里正叔,这稻子还要呼吸?咋呼吸?跟人一样用鼻子嘴巴吗?”

  谢里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笑骂道:“你们这帮小子,比我年轻,耳朵也比我好使,去上课都记不住,还指望我一个半百的老头子来给你们讲解吗?下回要是月兰再组织什么农业课,你们几个,就算不识字,也得给我多带几双耳朵去!谁记性好,就拉谁去听课,学到多少都算自己的本事!”

  他越说越来劲,开始数落起来:“看看人家月兰!以前不也是个围着锅台转、啥也不懂的村妇吗?再看看现在!人家自己在家自学,不仅识文断字,现在还能站在台上教人了哩!说的那些道理,连我们这些老把式都觉得新鲜在理!就你们一个个榆木疙瘩脑袋,我看啊,隔壁桃溪村的人都要比你们机灵好学了!”

  谢里正一顿输出,看着这些摸着脑袋讪笑的后生,心里又是气又是急。

  问问问,就知道问,他一个半百老头子,哪里记得住那么多新鲜词儿?

  不行……他暗自下定决心,下次月兰再开课,自己真要带个本子去,能记几个字是几个字!

  "里正叔骂得对!"那个精瘦的汉子拍着大腿。

  "咱们这辈子吃了不识字的亏,可不能让孩子再走老路,等咱村的学堂开了,说啥也得把家里那小子塞进去!"

  旁边扛着锄头的同伴连连点头:"就是!让娃好好念书,将来也能像月兰嫂子这样,看个农书、算个账目,那得多能耐!到时候娃放学回来,还能教咱认几个字哩!"

  几个汉子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自家娃娃坐在明亮学堂里摇头晃脑念书的模样。

  说起这农业课,就不得不提起那栋新建好的村委楼了。

  村委楼竣工已有一个月,之前因为连绵的暴雨,一直没能正式投入使用。

  前两天,天气大好,碧空如洗,趁着又是淮月楼和学堂竣工的大好日子,谢里正顺带着在祠堂和崭新的村委楼前也燃放了长长的鞭炮。

  “噼里啪啦......”

  鞭炮声此起彼伏,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硝烟味混合着泥土的清香,弥漫在整个桃源村上空。

  这四喜临门的盛况,足以载入桃源村的史册。

  过于高兴的谢里正,当天就雷厉风行地安排村建理事会的成员们搬进了村委楼办公。

  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整齐的桌椅,重要的是,每个理事会成员都有自己专属的办公座位。

  谢长河坐在属于自己座位上,摸着光滑的桌面,心里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感觉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他正喜滋滋地整理着自己日常需要用到的资料时,李月兰找了过来。

  李月兰看着这刚入驻的村委楼,提议道:“里正叔,长河,咱们村委楼这算是正式启用了。俗话说,好日子就要干实事。我看今天大伙儿都在,人也清闲,不如咱们趁热打铁,就在这二楼的阅览室,开一个开放式的农业课?就讲讲眼下咱们最关心的‘百日稻’注意事项,谁有兴趣谁来听,怎么样?”

  这提议立刻得到了谢里正的赞同,他正愁没机会好好展示一下村委楼的阅览室呢,于是,桃源村第一次农业公开课,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展开了。

  李月兰其实也没准备什么特别专业的讲义,只是根据自己查到的“百日收”早稻资料和谢广福的意见,简单列了一页要点。

  公开课的重点,自然就是“百日稻”抽穗后,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灌浆期需要注意的细节。

  村民们听说李月兰要在新楼里讲课,还是讲关乎收成的稻子管理,顿时都坐不住了。

  在菜地忙活的、刚从田里回来的、抱着孩子的……男女老少,纷纷涌向了村委楼。

  结果,能容纳五十人的阅览室座椅根本不够坐!

  屋子里坐得满满当当,后头的人踮着脚尖,门口更是挤成了一堆,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想要听清楚月兰讲的每一个字。

  这热火朝天的场面,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http://www.hlys.cc/28502/4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