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北伐

最新网址:http://www.hlys.cc
  【经过三个多月的准备,冬天,辛弃疾带着他练出来的精兵,终于开始北伐了。头一场仗,就碰上了一支挺能打的胡人队伍。

  这些胡人刚从北边草原调过来,手里握着泗州城,城头上飘着的狼头旗老远就能看见。】

  天玄帝缓缓放下手中的朱笔,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宫殿内的众人。整个大殿一片肃穆,无人敢轻易开口,只有轻微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天玄帝沉默片刻,再次开口道:“辛弃疾终于有所行动了,诸位爱卿,你们认为这第一仗的胜算究竟有多少呢?”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御史大夫谢安出列奏道:

  "陛下,胡人虽勇,但远道而来立足未稳,飞虎军养精蓄锐三月有余,臣以为胜算过半。

  "

  在后宫之中,长孙皇后静静地站在屏风之后,她的身影被屏风所遮挡,若隐若现。

  她微微叹息着,声音轻得仿佛只有她自已能够听到:“只盼将士们平安,少些伤亡才好啊。”

  袁泽在东宫听到消息,扯着诸葛明的袖子笑:

  "诸葛先生,你说辛弃疾会不会给咱们整个大活?本宫赌他能拿下泗州。

  "

  诸葛明抚须:

  "殿下稍安勿躁,兵法有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且看后续发展。

  "

  诸葛婉捧着点心进来:

  "殿下,爹爹,你们在说什么呢?我听宫女姐姐说要辛将军打仗了?

  "

  白起依旧站在角落,手按剑柄,目光沉静如渊。

  博主举着手机在复原的古战场模型前转圈,唾沫星子都快溅到镜头上:【

  "家人们咱说真的,这泗州城简直是块硬骨头!东边靠着淮河,西边是密密麻麻的水网,胡人把城门缝都用铁水浇过了。

  但辛弃疾这招太绝了——他让飞虎军白天装作要攻城,其实夜里派了两百个水性好的,抱着空心木头顺流漂到城根下。

  你们知道胡人哨兵在干嘛不?我翻地方志看到的,这伙人正围着炭盆煮马奶酒,有个小头目还在教新兵掷骰子,说赢了的明天能多喝两碗!

  "】

  袁泽拍着桌子笑:

  "我军来临!胡人居然还在煮马奶酒掷骰子,这是给咱们送人头呢!

  "

  诸葛明摇头:

  "殿下莫要大意,城门缝用铁水浇过,可见防备森严,夜间突袭风险极大。

  "

  听到这里,围观的百姓们爆发出一阵哄笑。

  "这群胡虏,真是骄纵惯了!

  街边的酒肆里,几个曾在边境做过生意的商人点头附和:

  "胡人向来如此,稍有安稳便懈怠松弛。

  他突然蹲下来扒拉模型里的小人:【

  "并且此战胜利关键是百姓啊!城南有个姓王的货郎,偷偷给飞虎军指了条暗道——那是以前修城墙时留下的排水渠,也就半人高。

  胡人进来后嫌臭,早把这儿忘了。结果飞虎军爬进去的时候,正好撞见两个胡人兵在渠口拉屎,吓得裤子都没提就跑,还把茅房里的夜壶踢翻了,尿骚味飘了半条街!最终被剁成臊子。

  "】

  袁泽笑得直不起腰:

  "拉屎都能被撞见,这俩胡人也太倒霉了!诸葛先生,你说他们裤子提上没?

  "

  诸葛明无奈道:

  "殿下关注点可否正经些?此乃奇袭成功之关键,足见辛弃疾将军谋划周密。

  "

  白起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似是在笑。

  这话刚说完,人群里就爆发出一阵哄笑。

  "这胡人也太狼狈了!

  "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捂着嘴笑,

  "拉屎都不安生。

  "

  她娘拍了她一下,自已却也忍不住笑:

  "这王货郎真是机灵,还能想到排水渠。

  "

  有个曾经做过泥瓦匠的老头点头:

  "以前修城墙确实会留这暗道,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胡人嫌臭不设防,这才是真傻。

  "

  卖豆腐的小贩推着车子过来:

  "依我看啊,这都是天意,胡人占着咱的地盘还作威作福,就该有这报应!

  "

  博主对着镜头比划,笑得直拍桌子:【

  "家人们你们是没瞧见那场面!飞虎军进城,胡人兵营里跟炸了锅似的,有个当官的想骑马跑,结果慌里慌张踩进马粪堆,马惊了把他甩下来,正好掉在猪圈里,被老母猪追得嗷嗷叫!

  "】

  十一皇子袁轩笑得前仰后合:

  "被老母猪追?这胡人当官的可真是丢尽了脸面!

  "

  旁边地的八皇子袁风也忍不住笑:

  "可见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

  此时还在忙着女子教育的苏思雨掩唇轻笑:

  "这画面想想都觉得好笑,那老母猪倒是立了功。

  "

  "哈哈哈,被老母猪追!

  "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在地上打着滚模仿猪叫。

  有个养猪的老汉笑得最开心:

  "咱老母猪可有灵性了,专拱那些不是好东西的!

  "

  他婆娘白了他一眼:

  "就你能耐,知道是哪头猪了?

  "

  旁边的人也跟着打趣:

  "说不定就是你家那头老母猪呢,立了大功了!

  "

  有个读书人摇头晃脑:

  "多行不义必自毙啊,这胡人当官的落到这般田地,都是自已作的。

  "

  博主对着镜头展示刚找到的县志照片:【

  "你们看这记载多有意思——有个胡人兵被俘虏后,非说自已是汉人,是被抓去当兵的。

  我也是服了,也不动脑子,想想先不说长相有差别,并且从说话方式就能看出问题,最终这个聪明人被拉出去五马分尸

  "】

  袁泽满脸好奇地将身子凑近屏幕,眼睛紧盯着画面中那个满脸胡茬,高鼻深目,多须髯的大汉照片。

  他不禁感叹道:“哇塞,人才,这家伙可真他娘是个人才啊!看看这满脸的胡茬,睁着眼睛说瞎话。”

  【拿下泗州城,辛弃疾没歇着,接着往北边打。下一个目标是宿州,这城被胡人占了一年,城里百姓早就盼着王师来了。

  宿州守将巴图,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一年前占城时,把反抗的百姓绑在柱子上,让狼狗活活咬死,自已在旁边烤羊吃,据说连三岁小孩都没放过。

  他每天要吃三只烤羊,不是整只烤,是只吃羊里脊,剩下的肉扔给狗,说'汉人不配吃'。】

  天玄帝拍了下案几,龙案上的茶杯都震倒了:

  "如此残暴,天理难容!宿州城破之后,此獠必当凌迟处死!

  "

  丞相冯成叹道:

  "一年了,宿州百姓活在地狱里一年了,早该清算了。

  "

  兵部侍郎接话:

  "臣听说这个巴图有个癖好,喜欢把汉人百姓的手指剁下来,串成串挂在帐里当装饰,说'汉人的骨头细,好看'。

  "

  殿内一片抽气声,御史大夫谢安怒道:

  "人神共愤!此等恶魔,留着便是祸害!

  "

  【家人们注意看,宿州城西北有片坟地,不是普通坟地,是当年胡人屠城后埋尸的地方,堆了三层,胡人觉得晦气,从来不往那儿派兵。

  辛弃疾让人白天在东门架云梯,故意让士兵爬一半掉下来,装作战力不济,夜里带着铁锹去坟地挖地道。

  挖的时候铁锹碰到骨头,咔嚓咔嚓响,有个新兵吓得手软,被老兵一巴掌扇醒:

  "想想你被胡人杀的爹娘,这些骨头都是我们的亲人,别怕。

  "

  结果挖到了前宋朝的排水道,里面全是老鼠,飞虎军咬着布巾往里爬,爬了三里地,直通粮仓底下。】

  袁泽攥着拳头砸在案几上,青瓷笔洗震得嗡嗡响:

  "三层尸骨堆成山?这每一锹下去,碰着的都是咱乾人的骨头!那新兵要是敢退缩,我第一个不饶他!

  "

  【夜里飞虎军从粮仓底下钻出来,正好撞见巴图的厨子在偷羊腿。那厨子是被抓来的汉人,看见飞虎军的刀,腿一软跪下来,说巴图喝醉了正在帐里砍人取乐。

  因为有个小兵递酒慢了,被他用弯刀削掉了耳朵,现在帐里还绑着三个百姓,说明天要是攻城,就把这三人当靶子练箭。

  飞虎军没杀厨子,让他带路,刚到帐外就听见巴图在狂笑:

  "明天把汉人的小孩串起来烤,比烤羊还嫩!

  "并且放火烧了粮仓。】

  苏思雨教的女学生里,有个宿州来的小姑娘吓得发抖,苏思雨把她搂在怀里:

  "别怕,王师来了,没人再敢伤害百姓了。

  "

  卖布的张婶抹着眼泪:

  "这些畜生,连孩子都不放过,千刀万剐都便宜他们了!

  "

  【粮仓一着火,胡人立马乱了套!巴图这胖子反应倒快,一把抢过身边亲卫的皮甲套在身上,又抢了小兵的头盔扣在头上,踹开帐后的土墙想跑,还学着小兵的样子佝偻着腰,嘴里喊着

  "快救火啊

  "。

  结果跑没两步,被自已肥大的肚子绊倒,滚到粪堆里,头盔掉了,露出满是金饰的脑袋——他平时嫌亲卫的头盔寒酸,自已的头盔镶了金子。

  飞虎军一看就笑了,哪有小兵戴金头盔的?一把将他按在粪堆里,这胖子还想挣扎,被一脚踩在脸上,吃了满嘴粪。】

  袁泽兴奋地拍着大腿,满脸喜色地说道:“哈哈,这就叫恶有恶报啊!让他去吃那恶心的粪便,简直比直接杀了他还要让人解气呢!”

  一旁的诸葛明也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他一脸严肃地说:“是啊,此獠平日里作恶多端,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真是天道昭彰!”

  【被抓的时候,巴图还想装蒜,说自已是伙夫,结果被帐里绑着的百姓认出来,有个断了胳膊的汉子啐他:

  "你去年把我媳妇的头发剃了,用烙铁烫她的脸,以为我忘了?

  "】

  博主突然把镜头对准一张泛黄的书页,声音陡然拔高:【

  "家人们快看这记载!巴图被抓的时候还想反抗,掐着个小兵的脖子喊'我是草原的雄鹰',结果被飞虎军一矛捅穿了肚子!你们猜怎么着?

  他那满肚子的肥油流了一地,臭得跟猪圈似的!最后被拖到城楼上,活活剐了三千六百刀,每一刀下去,百姓都喊'痛快'!

  有个瞎眼的老太太,摸索着往他身上扔石头,说'这刀是替我孙儿剐的',血顺着城楼往下流,把底下的石板都染红了,三天都没褪干净!

  "】

  袁泽猛地站起来,踹了脚旁边的铜炉:

  "剐得好!三千六百刀太少了,该给他剐一万刀!

  "

  诸葛明点头:

  "此等恶魔,千刀万剐也赎不清罪孽。百姓扔石头那下,是把积压一年的恨都扔出去了。

  "

  街道上,百姓们听得叫好声连片。

  "活该!这种畜生就该这么死!

  "

  卖菜的老头捋着胡子:

  "善恶终有报,他当年怎么对百姓的,最后就怎么被收拾,一点都不冤。

  "

  抱孩子的妇人对着孩子说:

  "记住了,做人不能太坏,不然就像这巴图,死了都没人收尸。

  "

  挑着担子的货郎喊:

  "这才叫大快人心!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

  城墙根下,晒太阳的老兵们听得直点头。

  "剐三千六百刀?换了我在刑场,非得亲自在剐几刀不可!

  "

  【大军离开宿州那天,百姓们站在路边送行,有送鸡蛋的,有送鞋垫的,还有个小男孩追着队伍跑,给辛弃疾送了个泥老虎,说'这个能打胜仗'。

  辛弃疾把他抱起来,说'等我收复了北方,就给你带真的老虎玩具'。后来这孩子真等了二十年,等到辛弃疾回来,那时他已成了小伙子,跟着辛弃疾当了兵。】

  现场的许多人听到这里,眼眶都不禁湿润了。

  “这孩子可真是执着啊!”一位妇人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一边感慨地说道,“等上二十年都值得啊!”

  站在一旁的年轻小伙二柱,紧紧地攥起了拳头,满脸激动地喊道:“要是我,我也愿意跟着辛将军干!”

  这时,人群中有个母亲抱着自已的孩子,轻声说道:“等我的孩子长大了,我也要让他像这个孩子一样,有骨气!”

  旁边的一位老人则叹息着说:“一诺千金啊!辛将军没有忘记这孩子,这孩子也没有忘记辛将军,这才是真正的情义啊!”
  http://www.hlys.cc/29654/1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hlys.cc。翰龙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hlys.cc